-
1 # 雲之樓_土豆筐
-
2 # 杜卡夫子
通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以下原因:
1.你的需求分析待最佳化,確實是因為本身的問題;
2.研發想減輕工作負擔,刻意逃避問題,或者是能力不佳,不能理解你的需求。
3.你的溝通問題,找錯了溝通物件。
4.你在他們眼裡卻少可信度。
那怎麼解決呢?
第一步:溝通找對人,找研發負責人先溝通,或者主要和他對話。
第二步:溝通前梳理溝通邏輯,提前準備好他們可能要問到的問題。
第四部:聽一聽他們的解決方案,給不了的別BB。
最後一步:也是不得已的一步,拿出態度,如果是牴觸不做,直接攤牌,告訴他們你們可以選擇不做,但是我不會承擔後果!(希望這招用不到)
-
3 # 能力金手指
以往的工作經歷中確實經常碰到這種情況,適當的參與性的討論是必要的,但是過度確實會引起效率上的問題,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程度的加深,還能引起更深層次由於責任不清晰而導致的矛盾升級,產品經理、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之間會爭吵不斷,甚至影響到團隊的和諧與協作。
解決一個問題,首先要分析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以下列舉了幾個在以往工作中碰到的原因:
(2)開發人員從技術角度(經驗豐富),認為有更好的解決辦法或者實現路徑,特別是在前端互動需求領域
(3)開發人員從技術實現的難易程度上,認為實現的成本和產出的效果不合理,認為可以犧牲某種特性換取更好的投入產出
(4)開發人員從實現的角度,認為需求的優先順序不是非常合理或者需求的必要性不合理
負面消極的原因:(1)開發人員由於任務繁重,或者長期處在疲勞狀態,導致的他們從潛意識或者思想層面無理由的排斥需求
(2)開發人員與產品經理由於溝通和知識傳遞的過程中存在偏差,雙方對需求的理解不一致,導致開發人員一直非常糾結
(3)開發團隊中由於管理的問題(如:獎懲不明、責權不清晰等),導致開發人員的積極性不高
(4)由於產品團隊的問題(管理問題、能力問題、質量問題),導致需求確實存在質量問題(如,需求描述的清晰性與準確性差、需求穩定性差、需求修改反覆率偏高),開發人員排斥或者拒絕開發
(5)產品經理的能力或者影響力還沒有在團隊中發揮作用,導致團隊短期內的不穩定等
鑑於以上的原因,解決方案應該從以下兩個部分入手:
一、建設能力(專業能力、跨界能力、組織能力)1.提升產品團隊的專業能力和軟效能力,做到既要寫的精準,又要說的明白,還要講的通透,做到需求文件專業、精準,需求澄清的清晰、明確,需求價值有力、可靠
2.強化需求源頭的篩選機制,提升需求漏斗能力,確保需求的準確性,有效性,一定要把有限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環節中
3.產品經理/專案經理要加強產品全棧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夠做好產品、開發與測試之間的橋樑與潤滑劑,確保整個團隊開發工作的良性運轉
4.對需求建立端到端閉環的監控機制,能夠持續收集市場對需求的反饋,從而用結果來加強團隊之間的信任程度
5.推動開發有渠道能夠聆聽市場的聲音,防止閉門造車,提升開發的業務知識
二、加強協同1.清晰各角色的責任與權力,促進角色能夠在本職領域的聚焦,優先完成本職內的工作
2.建立溝通與協同工作說明書/制度,指導各角色高效協同
3.OPEN心態,打破角色牆,職能牆,學會聆聽與接受,建立“以客戶/使用者為中心”的價值觀,推行一切皆使用者的理念
4.將對人負責,變為對事負責
三、建立流程1.標準化研發流程
2.清晰定義各階段的質量標準
3.建立清晰、科學的獎懲制度,用結果說話
4.建立過程與結果的度量機制,用資料驅動決策,防止拍腦袋
一個問題的出現不是單一原因,也無法透過一種方法就很好的解決問題,從原因上分析,採用系統化的方案才能把問題從根本上解決
開發人員經常提出需求設計不合理,需求沒必要做的要求,產品經理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和他們討論爭辯,效率非常低!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在原來的工作中經常碰到,特別是比較活躍和open的團隊,但是這種爭論多了,確實非常影響效率,甚至會產生更大的不良影響,正所謂“過猶不及”。
解決這個問題要從幾個當面下手
一,產品經理要透過專業能力,軟性技能及成果來建立影響力;
3.要對每個需求進行閉環,用結果說話,我相信有了需求釋出後的市場資料支撐,大家就會很快認可你對產品和需求把握。
4.要從思想上把團隊其他成員當做第一批客戶和使用者,open心態,真誠的聆聽他們的聲音,有選擇的採納他們的意見(就當作交換,這也是軟性技能的一部分)
注:產品經理一定要具備優秀的情商和軟性技能。
5.碰到原則性的問題,無法達成一致,可以尋求外界幫助,如,影響力大的專家或者是領導。
二,無以規矩,不成方圓,無論什麼樣的團隊都應該建立清晰的崗位職責。
1.在建立上述影響力的同時,也要在團隊建立工作原則,梳理清楚崗位職責,責權要清晰。
例如,產品經理對產品方向,產品需求,產品釋出後功能基結果負責,有最終解釋權
開發對需求實現,交付質量,技術方案負責
2.建立流程,明確各環節的交付質量標準,避免扯皮。
3.基於流程建立度量機制,對過程與結果進行資料化跟蹤,用資料來驅動團隊;
4.基於資料建立考核機制,正向績效牽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