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契而不捨伴君行

    那一年,我在上海打工,父親打電話說母親病了,我連夜買車票,向家裡趕,但家遠在千里外,恨不能插翅飛回家,一路上都在祈禱上蒼,保佑母親身體無恙。

    看到家鄉的影子,我的心差一點蹦岀胸膛,母親到底怎麼樣了,父親從來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擔心著,擔心著,終於看到母親了,我懸著心,稍微得到了安慰,父親說母親需要住院治療,因為我是家中唯一的女孩,想讓我去照顧母親,這還不是理所應當?我替母親拿了一些隨身衣服,就陪母親去醫院了,大約住了半個月,母親康復回家,父親催我回去,我才依依不捨,離開母親,我這是替父母解憂吧!

    父母最開心的,是得知我女兒考上大學,那臉上漾溢著幸福開心的微笑,真是真情流露,難以掩蓋。

    父母的憂愁也是我的憂愁,父母的快樂,也是我的快樂!

  • 2 # 笑走人生46663626

    “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這句老話形象生動的闡釋了母對子,子對母的不同心理。

    母親,含辛茹苦,養育了兒女;母親,一潑屎一潑尿,用堅韌拉扯大了兒女;母親,省吃儉用,用微薄的積蓄供兒女上學,盼望兒女有個好前程。當兒女光彩靚麗的時候,母親卻滿頭白髮,步履蹣跚,只用昏黃的目光,注視著兒女工作的地方。母親,天天的呆望,常常的自言自語:“兒啊!身體還好吧?別忘了吃早飯,天冷了,別忘添衣裳。”

    我,工作了,雖沒有錦衣玉食,但也是衣食無憂。我,想過父母嗎?

    想過,但以工作太忙,把看望父母的事一拖再拖。

    我給父母分過憂嗎?只是想過,

    但父母為了我在城裡活的好,總回話:“爹,媽,都活得挺好的, 別惦記著。”

    我,給父母做過什麼?

    曾記得,我把年終獎給了父母,母親笑了,開心的笑了!用顫抖的手把錢包在手絹裡,又偸偷的藏進我的包裹。

    我,對父母留下了什麼?滿滿的眼淚,揮之不去的遺憾。

    因為母親,走了,父親也隨之走了。

    現在終於明白,兒女盡孝的時間,不多,真的不會太多。……

  • 3 # 孤獨漂流客居人

    很慚愧,這一輩孑,為父母擔優的時候很少。大部分時間,都是父母在為我擔憂。

    小的體弱多病,毎次病重時,不顧刮鳳下雨下雪,都及時把我送到醫院搶救治療。

    長大了,又趕上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1969年冬天,我應徵入伍,到部隊當了幾年兵。這段時間足有七年沒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只是時不時寫封信,問候一下父母,並向他們報平安,彙報一下在部隊的情況。

    整整七年,我不但沒有為父母分過一次憂,倒是二老對我操了不少心。

    1975年3月,我從部隊回到瀋陽,談戀愛、搞物件,父母嫌物件個矮,又在外地,不同意我們相處。有生以來,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沒有遵從父母的意願,堅持和物件相處下去。由此,父母很生氣。但也沒繼續幹預我們。

    1977年,我們的兒子出生了,看到孫子,這是父母最開心的時刻。

    為了讓父田母能開心一些,我和老伴有時間就陪他們打上幾圈麻將。誰知這也會出事,1995年11月的一天,我們陪父母打麻將,母親好幾把沒糊過,我看她很是著急,就給了幾張牌,讓母親大糊一把。

    只見母親高興地說:""我糊了,大糊,自摸,槓上開。""這時,我見母親說話開始吐字不清,嘴也歪了。我連忙問:""媽,你怎麼了,你說話呀。""母親只是看著我,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我和父親說:""爹,我媽這好像是中風,我送她上醫院。""沒等父親回答,我背起母親就向樓下走,老伴在旁邊扶著。

    當我滿頭大汗把母親送到醫院,一檢查,確診為腦幹出血,需開顱手術,且不保證效果。再一個是保守治療,打白蛋白,利用藥物促進積血吸收。

    隨後按醫生指點,我去南二藥材批發商店買了一盒十支白蛋白。當打到第四支時,醫生說:""不用打了,沒有用的,積血沒有吸收,反而越來越多,我們已經盡力了,請準備後事吧。""

    聽到這話,我和老伴都傻眼了,這就不行了?當時眼淚就止不住地流了下來,我不敢相信醫生說的話是真的。這時,父親平靜地說:""去吧,去給你媽把壽材買回來。""

    母親在到醫院六天後,在昏迷中離開我們,永遠地離開我們了。沒想到,""自摸,槓上開。""竟是母親對我們說的最後一句話。

    從此以後,我對麻將敬而遠之。丨

  • 4 # 嶧縣西門裡老李

    作為兒女為父母分憂解愁是理所應當之事。沒有什麼可炫耀的。但既然應答我就回憶一下。

    兄弟5個,論從小在家裡幹活多,不謙虛的說我屬頭一份。那時家裡人口多,生活困難,全靠老父親在公社的搬運站里拉板車維持生活。

    我從8歲上二年級開始,每天早上天不亮起床,跟著在西沙河裝一車沙,往北送到5裡外的候橋,再飛奔回去上學;

    中午,我下課直奔8裡外的八里屯礦,去迎拉煤的老爹,送到嶧城南關的炭廠,再回家卷個煎餅去上下午的課;

    下午下課,仍直奔煤礦,再與老爹會合,送完最後一車煤,天已漸黑。……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1973年我17歲,老爹換了工作、我也去電影隊幹合同工才結束。

    舉一件讓老人開心的事,是在2003年,老父親提出年紀大了,想到廠裡住我的房子(他的房子冬天沒暖氣)。於是我在廠郊蓋了一套房(沒煤氣暖氣),全家搬過去,把自已的房子讓給了他。而且連空調、電話、沙發等全留下。在這兒老爹一直住了14年、直到去世。水電汽電話電視各種費用一直是我付。這應該是讓他最開心的事。

    老母親62歲就不幸去世,而老父親卻以90歲高齡無疾而終。父母養育了我們,為他們分憂、讓他們開心是兒女的應有之義。

    願天下父母都能平安度春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感覺自己要被逼瘋了,情緒容易失控,怎麼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