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粒子菌
-
2 # 瀨名秀俊的takuya
艾薩克·牛頓在《100位傑出人物》一書中,艾薩克·牛頓被列為最具影響力人物之第二,排在穆罕默德之後,耶穌基督之前。
就是這們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晚年熱衷的一項研究活動——鍊金術,卻讓人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汙點。
在古代,鍊金術是一門非常神秘而複雜的學問,要給它下定義並不容易。鍊金術的主要目的是將賤金屬轉變為貴金屬,尤其是黃金。
作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晚年的牛頓竟然突然沉浸在了鍊金術與神學之中,這使得很多人很是不解。牛頓的晚年為何也會沉溺於鍊金術呢?
據市井傳言,有人在牛頓故居發現了一張牛頓親筆簽名的工資條,這張工資條上的數字揭露了牛頓沉迷鍊金術的原因竟然是缺錢花了。這張工資條是當時皇家鑄幣廠廠長(也就是牛頓)的工資條,上面寫的年薪竟然高達了五百英鎊,可以說牛頓在擔任皇家鑄幣廠廠長後便成了一個富豪。 但是由於牛頓在1720年秋季投資英國超級牛股——南海公司失敗後,他直接損失了兩萬英鎊,這相當於他二十六年的工資,而那時牛頓在鑄幣廠不過工作區區十五年,很顯然他不僅賠光了家產,甚至還負了舉債。於是這個認知,便很荒誕地猜測牛頓之所以沉迷鍊金術可能就是因為急切地想煉出黃金,來彌補之前的虧損。
其實,上述猜測是毫無科學依據的無稽之談。要想了解牛頓為什麼痴迷於鍊金術,這得要從他所處的朝代綜合考量。
在17世紀,鍊金術和化學摻雜在一起,因為這時的化學還沒有從鍊金術中脫離出來,一個人要想研究化學而不接觸鍊金術是不可能的。因為沒有人可以找出一本17世紀的沒有鍊金術內容化學著作。而牛頓對於化學一定充滿了求知慾。所以他像研究數學物理那樣去研究化學,而可以供他參考自學的書只有鍊金術著作,所以他不得不選擇鍊金術。 其實試圖把化學從鍊金術中分離出來的就是牛頓,因為他曾經寫過一本名叫《化學》的書,後來在那次大火中被燒燬,所以他對化學的貢獻我們一無所知。留下的只是他學習過程中的一些手稿,一些沒有經過分離的鍊金術資料。如果假以時日,牛頓的身份很可能就會多了一項化學家的輝煌名頭。
-
3 # 悠蝸
牛頓,一個在近代科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數百年來,其“科學巨人”、“神聖理性主義者”、“理性化身”的形象被牢固樹立且廣泛流傳。今天英國流通的1英鎊紙幣的背面圖案就是伊薩克·牛頓的頭像。1687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初版發行。1704年,《光學》出版。伴隨兩本科學鉅著的面世,牛頓正式確立了自己在科學史的重要地位。牛頓在數學、物理學、光學等領域做出的巨大貢獻,不僅為後世所銘記,當時的英國社會也對此大加讚揚。牛頓去世時,英國政府在先賢祠為他舉行了隆重的國葬。當時的詩人蒲柏用詩歌讚道:“自然與自然規律隱匿於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出世吧,於是一切都變得光明。”
作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牛頓為何會沉迷於非科學的鍊金術?這一巨大的反差引起了人們的思考。根據現有的研究資料和牛頓的手稿,英國作家邁克爾·懷特在其《最後的鍊金術:牛頓傳》一書中給出了比較可信的解釋。
鍊金術,起源自古希臘時代。其整個實驗過程是為了尋找一種哲人石——它可以將普通金屬變成真正的黃金。中世紀的人們對這項充滿神秘色彩的鍊金術並不感興趣,教皇約翰二十二世曾頒佈敕令譴責鍊金術,以但丁為代表的作家也對此頗為鄙夷。然而數千年來,鍊金術還是吸引了各種各樣的人為此獻身,其中就有波義耳這樣的“傳統化學家”。鍊金術雖然帶有神秘性質,但它的發展研究給近代化學的誕生帶來了很大幫助。在牛頓生活的時代,也很難區分鍊金術與科學研究之間的區別。
回覆列表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當人們提到“鍊金術”時的第一反應都是一種江湖術法。這就是一件痴心妄想的事情,也是不務正業的。正因為鍊金術的荒唐,往往也讓人們會忽略掉鍊金術的一些可取之處。並不是每一個鍊金士都是奔著一夜暴富的目的去的。至少像牛頓、波義耳他們就不是,他們專研於鍊金術,更多是因為這裡面有有用的價值在促使他們去探索。
在牛頓所生活的那個時代,鍊金術與科學研究的界限本就很模糊,難以區別。牛頓本就是一個理性且務實的人,為了發現“自然結構”,必然會有各種探索嘗試,想要把一切琢磨透。他研究鍊金術只有一個原因,那麼肯定是裡面有一定的價值。就像他的好友羅伯特·波義耳,正是對鍊金術上的研究,才促使他在化學上的發現,一本對化學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著作出版問世,這本書就是《懷疑派化學家》,確立了化學的科學定位。看到好友在這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牛頓又怎麼會甘於人後呢?
雖然牛頓在三十年的歲月中都有著對鍊金術的研究,具體對他來說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我們都無法去做出清晰的判斷跟結論。但有一點卻是可以值得去肯定的,牛頓從具有化學特性的鍊金術中的確得到了一些啟發,比如鍊金術中的“氣發原理”,使牛頓想到物體間可能存在的超距作用,促使他去對這方面的研究。要知道在萬有理論中超距作用可是非常關鍵的一環。
科學並不是枯燥的研究,它也是需要不斷的從外部汲取營養,這裡的營養指的是“靈感與構想”,人類如果沒有一顆對未知領域孜孜不倦探索的心,人類也不會有今天如此之高的成就,至少不會讓科學在人類的活動中生根發芽。
在各個學科不斷完善的今天,科學家們已不再需要透過鍊金術這樣的非常手段去進行探索嘗試。而且鍊金術迴歸它的本質,終究還是偽科學的。點石成金也只能存在於童話故事中。
正如凱恩斯說的那樣:“牛頓並非理性時代的第一人,他是那些鍊金術師中的最後一位,是巴比倫和蘇美爾人中的最後一位,是用與一萬年前起就開始建立我們知識遺產的人們同樣的目光來觀察大千世界的最後一個偉大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