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樂隊的夏天》播出後,新老樂隊正面battle的高質量表演,成功穩住懸而未決的節目口碑。
作為年輕樂隊的九連真人,在剛剛登場時出現了一種略顯“尷尬”的局面,在場觀眾對他們感到十分陌生。
這三個來自大山的搖滾青年,用客家搖滾《莫欺少年窮》帶來了炸裂的舞臺,無疑是當晚最亮眼的黑馬。
而這首觸動人心的歌曲,講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分歧:到底是追求夢想?還是留守家鄉?這既是三位小鎮青年的質問與吶喊,也是無數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的困惑與心聲。
情況類似的還有斯斯與帆,這兩個沒什麼人認識的女孩,從出場前到登臺後的緊張程度,讓大家以為會無法正常發揮。
而主唱開口之後,立刻抓住了觀眾的耳朵,連在場的搖滾老炮們也直呼心臟被融化。
這首由童謠改編的《馬馬嘟嘟騎》,有種娓娓道來的獨特韻味,主唱帆帆清澈透明的嗓音,給人一種永遠長不大的感覺,配合吉他手斯斯的彈奏,展現出與其它樂隊截然不同的風格。
而老牌樂隊這邊,官宣之初就備受期待的痛仰樂隊重唱經典曲目《再見傑克》,讓在場的年輕樂隊感知到搖滾的力量。
節目中,新生樂隊和老牌樂隊來勢洶洶的表演,不僅是節目質量的保證,也讓人感受到中國樂隊的活力與生機。
在第一期節目播出時,網上曾出現過不少對節目剪輯的批評聲。
一方面,相比舞臺表演,節目還把時間分給了選手採訪和介紹樂隊、科普音樂風格等片段。表演結束後,在樂隊自我介紹的環節中,他們和馬東、高曉松、張亞東等人的寒暄嘮嗑、回憶青春,也被部分觀眾視為多餘。
另一方面,每期節目的時長有限,考慮到出場樂隊的數量和賽制,無法將每支樂隊的表演都完整呈現。這一點,也受到部分觀眾的質疑。
而一直以來,大眾總是對玩樂隊的人懷有偏見,同時又抱以好奇。所以,節目的核心目的並非單純請樂隊進行表演,充當樂隊聯誼會的組織者。而是想讓大家接觸不同的音樂風格,更去了解樂隊成員們本人。
至於針對部分樂隊的快剪,想必也是在充分尊重樂隊的前提下,作出了恰當的取捨。更何況,每支樂隊的演唱都可以在愛奇藝找到獨立的純享版。
第二期節目中,痛仰樂隊除了帶來一首《再見傑克》,主唱高虎和超級樂迷團的互動,更讓觀眾看到了硬漢反差萌的一面。
自我介紹時就向超級樂迷團拋梗,未被接住,意外冷場後開始各種“不配合”。面對馬東的幾個問題,用“哪個呀~”、“I don’t know 啊~”霸氣回“懟”,喬杉提到高虎客串過自己的電影《縫紉機樂隊》時,也被一句“演完我沒看”噎到心塞。
這些可愛細節的展現,無疑“佔用”了其它樂隊的表演時長。但節目播完後,相比第一期的“吐槽”,觀眾對節目剪輯的看法發生了改變。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臺,都能看到網友驚喜於痛仰樂隊的冷幽默。
同時,大家也對節目採取的剪輯方式表示理解,更“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在聽歌之餘,能夠更多地瞭解到作品背後的樂隊成員們,各自擁有怎樣的性格,也是觀看節目的收穫。除了反差萌的痛仰樂隊,click#15和盤尼西林的成員們,也流露出自信、張揚等特點,都讓人感到格外真實。
當然,這也是綜藝節目區別於音樂節或歌曲MV的地方,必須要考慮到節目本身的可看性。如此一來,當下的剪輯思路並非不可理解。
從製作層面來講,《樂隊的夏天》是一檔風險和難度並存的節目,更何況,打造它的是製作音樂類綜藝經驗為零的米未團隊。
但是,作為一群真誠的樂隊迷,他們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從0到1、穩紮穩打地呈現出如今這檔專業的音樂節目。
比如,他們從1000多個樂隊中挑選出現在的陣容,由不同資歷和不同音樂風格的31支樂隊組成。
比如,他們認真地學習和了解樂隊的背景知識,爭取讓觀眾在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喜歡上樂隊文化。
比如,他們一切都以專業為標準,採用頂級的音響裝置,只為打造不輸音樂節的現場效果,還請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音響師金少剛,擔任音響製作人。
比如,節目沒有采用選人的方式,而是讓每一個樂隊整體性展現給大家。更提出最終爭奪“hot 5”的方式,在兼顧比賽的可看性基礎上,能推薦給觀眾更豐富的樂隊風格。
另一方面,樂隊人群向來給大眾一種不夠接地氣的界限感。所以,說服樂隊參賽也是個難題。
就像“戲好人不紅”的低調型演員,開始在綜藝節目中“拋頭露面”時,總會受到相關質疑。如今,節目中樂隊們也無法避免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參加《樂隊的夏天》?
關於這個問題,刺蝟樂隊在微博發過的一段話:“透過上節目和導演等工作人員的慢慢接觸,我覺得《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心理按摩師,透過無數次的採訪和比賽進階,讓樂隊更明確自己的方向,成員更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關係更密切,樂隊整體狀態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突破,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這或許是最好的回答,也是樂隊們共同的心聲。樂隊們並非刻意“圈地自萌”,而是需要遇到能夠真誠理解他們的團隊,讓更多人瞭解真實的樂隊文化,並喜歡上它。
如今,第二期《樂隊的夏天》播完,首支淘汰樂隊已經產生。面對更多難以割捨的優秀樂隊們,馬東後悔賽制規則,高曉松呼籲“撈人”。不管最後的“hot 5”屬於哪5支樂隊,《樂隊的夏天》都讓觀眾看到中國音樂仍有巨大的生機與力量,它也終將為我們留下一個火熱而難忘的夏天。
第二期《樂隊的夏天》播出後,新老樂隊正面battle的高質量表演,成功穩住懸而未決的節目口碑。
作為年輕樂隊的九連真人,在剛剛登場時出現了一種略顯“尷尬”的局面,在場觀眾對他們感到十分陌生。
這三個來自大山的搖滾青年,用客家搖滾《莫欺少年窮》帶來了炸裂的舞臺,無疑是當晚最亮眼的黑馬。
而這首觸動人心的歌曲,講述了父母與孩子之間的分歧:到底是追求夢想?還是留守家鄉?這既是三位小鎮青年的質問與吶喊,也是無數在大城市打拼的青年的困惑與心聲。
情況類似的還有斯斯與帆,這兩個沒什麼人認識的女孩,從出場前到登臺後的緊張程度,讓大家以為會無法正常發揮。
而主唱開口之後,立刻抓住了觀眾的耳朵,連在場的搖滾老炮們也直呼心臟被融化。
這首由童謠改編的《馬馬嘟嘟騎》,有種娓娓道來的獨特韻味,主唱帆帆清澈透明的嗓音,給人一種永遠長不大的感覺,配合吉他手斯斯的彈奏,展現出與其它樂隊截然不同的風格。
而老牌樂隊這邊,官宣之初就備受期待的痛仰樂隊重唱經典曲目《再見傑克》,讓在場的年輕樂隊感知到搖滾的力量。
節目中,新生樂隊和老牌樂隊來勢洶洶的表演,不僅是節目質量的保證,也讓人感受到中國樂隊的活力與生機。
充分尊重樂隊文化,真實呈現樂隊人群在第一期節目播出時,網上曾出現過不少對節目剪輯的批評聲。
一方面,相比舞臺表演,節目還把時間分給了選手採訪和介紹樂隊、科普音樂風格等片段。表演結束後,在樂隊自我介紹的環節中,他們和馬東、高曉松、張亞東等人的寒暄嘮嗑、回憶青春,也被部分觀眾視為多餘。
另一方面,每期節目的時長有限,考慮到出場樂隊的數量和賽制,無法將每支樂隊的表演都完整呈現。這一點,也受到部分觀眾的質疑。
而一直以來,大眾總是對玩樂隊的人懷有偏見,同時又抱以好奇。所以,節目的核心目的並非單純請樂隊進行表演,充當樂隊聯誼會的組織者。而是想讓大家接觸不同的音樂風格,更去了解樂隊成員們本人。
至於針對部分樂隊的快剪,想必也是在充分尊重樂隊的前提下,作出了恰當的取捨。更何況,每支樂隊的演唱都可以在愛奇藝找到獨立的純享版。
第二期節目中,痛仰樂隊除了帶來一首《再見傑克》,主唱高虎和超級樂迷團的互動,更讓觀眾看到了硬漢反差萌的一面。
自我介紹時就向超級樂迷團拋梗,未被接住,意外冷場後開始各種“不配合”。面對馬東的幾個問題,用“哪個呀~”、“I don’t know 啊~”霸氣回“懟”,喬杉提到高虎客串過自己的電影《縫紉機樂隊》時,也被一句“演完我沒看”噎到心塞。
這些可愛細節的展現,無疑“佔用”了其它樂隊的表演時長。但節目播完後,相比第一期的“吐槽”,觀眾對節目剪輯的看法發生了改變。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平臺,都能看到網友驚喜於痛仰樂隊的冷幽默。
同時,大家也對節目採取的剪輯方式表示理解,更“有種漸入佳境的感覺”。在聽歌之餘,能夠更多地瞭解到作品背後的樂隊成員們,各自擁有怎樣的性格,也是觀看節目的收穫。除了反差萌的痛仰樂隊,click#15和盤尼西林的成員們,也流露出自信、張揚等特點,都讓人感到格外真實。
當然,這也是綜藝節目區別於音樂節或歌曲MV的地方,必須要考慮到節目本身的可看性。如此一來,當下的剪輯思路並非不可理解。
誠意團隊“征服”樂隊,“慢熱”節目魅力升值從製作層面來講,《樂隊的夏天》是一檔風險和難度並存的節目,更何況,打造它的是製作音樂類綜藝經驗為零的米未團隊。
但是,作為一群真誠的樂隊迷,他們為了達到理想的效果,從0到1、穩紮穩打地呈現出如今這檔專業的音樂節目。
比如,他們從1000多個樂隊中挑選出現在的陣容,由不同資歷和不同音樂風格的31支樂隊組成。
比如,他們認真地學習和了解樂隊的背景知識,爭取讓觀眾在有一定認知的基礎上,喜歡上樂隊文化。
比如,他們一切都以專業為標準,採用頂級的音響裝置,只為打造不輸音樂節的現場效果,還請來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的音響師金少剛,擔任音響製作人。
比如,節目沒有采用選人的方式,而是讓每一個樂隊整體性展現給大家。更提出最終爭奪“hot 5”的方式,在兼顧比賽的可看性基礎上,能推薦給觀眾更豐富的樂隊風格。
另一方面,樂隊人群向來給大眾一種不夠接地氣的界限感。所以,說服樂隊參賽也是個難題。
就像“戲好人不紅”的低調型演員,開始在綜藝節目中“拋頭露面”時,總會受到相關質疑。如今,節目中樂隊們也無法避免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參加《樂隊的夏天》?
關於這個問題,刺蝟樂隊在微博發過的一段話:“透過上節目和導演等工作人員的慢慢接觸,我覺得《樂隊的夏天》樂隊的心理按摩師,透過無數次的採訪和比賽進階,讓樂隊更明確自己的方向,成員更敢於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關係更密切,樂隊整體狀態在短時間內有了很大的突破,這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這或許是最好的回答,也是樂隊們共同的心聲。樂隊們並非刻意“圈地自萌”,而是需要遇到能夠真誠理解他們的團隊,讓更多人瞭解真實的樂隊文化,並喜歡上它。
如今,第二期《樂隊的夏天》播完,首支淘汰樂隊已經產生。面對更多難以割捨的優秀樂隊們,馬東後悔賽制規則,高曉松呼籲“撈人”。不管最後的“hot 5”屬於哪5支樂隊,《樂隊的夏天》都讓觀眾看到中國音樂仍有巨大的生機與力量,它也終將為我們留下一個火熱而難忘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