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湯圓小生活

    有人說“當你成功了,你就有面子,你是誰不重要,在於別人知道你是誰”對此你怎麼看?

    哈哈,說的很對,很認同這句話。以前也是天天好面子,怕丟人,怕丟面子。現在發現自己把自己太當回事了,你的面子一點都不值錢,沒那麼大的面子。你若成功了,人人都會給你面子,人人都認識你是誰了。

    這種例子數不勝數。記得上學時聽俞敏洪的演講,講他過去的經歷,如何追女孩子,如何創業的。追女孩子的時候別怕丟人,別抹不開面,追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都笑話你,但你追到手了,所有人都羨慕你。還說自己剛創業的時候沒有人脈怎麼辦,跟人家套近乎,請人家喝酒,本來酒量就不好,經常喝個爛醉,酒桌上經常丟人。那時候沒人看的起你,那你當猴耍。現在則不同了,他們見了我都要恭恭敬敬了,跟別人炫耀跟我吃過飯喝過酒。

    馬雲就更不用說了,走到哪裡都是領導人接見他。成功人士都這樣,當時受的苦,受的辱罵、侮辱、鄙視不計其數,但是成功了,所有人都會對他恭恭敬敬,全世界的人都認識了你,誰還會在乎你的過去呢!所以,當你成功了,你就有面子,別人也知道了你是誰。

  • 2 # 青雲奔騰

    成功人士不是上天給的,也不是他們有多幸運,而是透過千辛萬苦,經歷了萬般苦難獲得的。有人說錢是孫子,你連錢都賺不到,你連孫子都不如。所以成功的人事需要欽佩的,敬仰的。馬雲成名前誰知道他,他成功了,甚至特朗普都接待他了。

    01 成功的人是為了要面子嗎?

    通常人們對成功的定義都是和權、錢都較大關係,就是成為富豪,或者當上了高官,但對於成功的人來說他們得到了什麼,他們的需求是什麼,難道是為了要面子嗎?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對成功的定義恰好滿足了我們渴望被人尊重以及渴望證明自己的這兩種心理需求,所以,對於成功的定義,它既有統一化的理想也有個性化的要求。

    王健林的商業地產之路並不順利。從2001年到2004年,萬達不斷試錯,曾做過222回被告,用他的話來說,就是“天天跟法院打交道”。不過,十年以後,萬達儼然成為中國的商業地產翹楚。天天打官司,他還顧得了面子嘛?

    成功人士的需求是夢想,有夢想的人才能成功。

    王健林為了他的百年常青企業而奮鬥,認為房地產不是,於是突破自己,尋求更大的發展,尋找有長期穩定現金流的商業模式。“心有多大舞臺有多大”,事業比較成功的人大多數有這個體會!只有敢想才有敢幹,只有敢幹成功的機率才大。這就是他們成功的秘訣,也是他們最看重的東西。

    02 成功人士更注重處世之道

    許多的成功人士沒有架子,沒有牛氣哄哄的現象,全關現在成名的許多企業大家,影視名角,絕大部分素質很高,與人相處融洽。

    馬雲說,阿里巴巴及其經營理念的核心包括三大要素。首先,阿里巴巴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技術而是企業文化,其次,股東重要性排在末位。最重要的是客戶,其次是員工。馬雲說,客戶是衣食父母,員工是朝夕相處的夥伴,股東則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第三,“小即是美”。馬雲認為,中國的未來在於出現大量的小企業。中國最需要的是提供大量工作崗位,能提供大量工作崗位的是小企業,而非像阿里巴巴這樣的大企業。

    這就是馬雲的處世之道,注重與客戶、員工的溝通方法,把自己及企業核心層放到最後,所以他成功了。

    現實社會中,許多人做事情的時候絕大部分心思考慮的是自己。比如兄弟姐妹為了財產繼承打官司,打架,等等,都是自私利己主義的表現。他們這時也不考慮面子了,因為他們沒有面子了。

    03 成功也代表著思想的昇華

    心理學家說:“成功並不是高牆,而是一道心理的坎,邁過去了才有資格前進”。

    成功不分人種,不分貴賤,許多的成功人士也是出身貧寒,歷經磨難。

    1992年,馬雲和朋友一起成立了杭州最早的專業翻譯社“海博翻譯社”,課餘四處活動接翻譯業務。當時經營挺艱難,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塊錢人民幣,可光是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雲就揹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馬雲後來說:“我一直的理念,就是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裡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

    美國權威財經雜誌《Business 2.0》公佈其全球50最具影響力商界人士排行榜,其中,阿里巴巴網站創始人馬雲作為唯一大陸地區企業家入選,排名第15位,比蓋茨還高出6名。

    馬雲成功了,他要做的是奉獻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江南春說:“富二代從小要培養奉獻社會的精神”。

    成功之後,別人只看到了他的光環,誰還去研究他的歷史,那時搞學問的人的事情,至於別人怎麼看,他們會用實際行動表現出來。那時,你還以為他們只是為了面子嗎?

  • 3 # 平陽老吳

    有點意思。成功人士,到那兒都有人待見。有句老話,三十年前為父敬子,三十年後為子敬父。三十年前父親是成功人士,大家看父親面子,委屈求全,不情願的尊敬孩子。大街上經常有這樣類似的對話甲“看,那是張老闆的孩子”,乙:“真好,多漂亮懂事,這孩子就是乖,聰明像他爸”。打心裡讚美,因為這是成功人士家的孩子,帶了標籤了。實際是有打心裡面羨慕 那個成功的爸爸。像王思聰,有個優秀的爸爸,當然他也不差,但是有基礎啊,王董事長家庭殷實,教育條件指定差不到哪兒去。三十年後敬父,檯面上老爺子一座,底下保證奉為上賓,看誰誰家老爺子,咱不能怠慢,實際上是給那位成功人士面子。

    有人說你成功了,說句話都是金句,沒成功,說來是廢話。成功了吃青菜那叫養生,沒成功吃青菜那叫寒酸。

    沈巍大師流浪前後對比照。(網路用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卡哇伊跟波波會不會最後發展成德隆跟斯隆那樣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