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畝福田

    哈哈哈哈,兄dei,你誤解了,綠蟻是形容詞,是說酒的顏色是綠色的,上面還飄浮著像螞蟻似的東西(請參照米酒上漂浮的小顆粒)。

    ——

    看這個米酒圖,上面那些是不是很像螞蟻?

    所以,不是用螞蟻去做的,當然,螞蟻貌似也能用來泡補酒,但螞蟻泡酒也是很晚近的事了。

    那麼,為什麼酒是綠色的呢?

    這可能跟古時候的釀酒技術有很大關係。蒸餾技術要到元代才有,過濾技術也不行,所以釀出來的酒往往很渾濁,看起來慘綠慘綠的,有時就叫它綠酒,有時乾脆就叫“濁酒”,如: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另外,古代的酒的度數也沒現代這麼高,這是需要蒸餾技術的。(像今天的52度之類的高度數,在古代是萬萬達不成的,元代後才能達到)。

    所以,怪不得李白、武松們動不動就18碗,就是因為古代酒的度數不高啊。

    ——

  • 2 # 慣與長夜

    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的。古詩中的綠蟻是指酒面上的綠色泡沫,泡沫細微的像螞蟻一樣,所以叫做綠蟻。新釀的酒還未濾清時,酒面會浮起酒渣,色微綠,又細微的如同螞蟻,故得此名。

    為什麼酒是綠色的?

    古代的酒釀,尤其自釀酒,沒有榨煮的過程,比較粗糙,酒熟後即可過濾飲用。過濾不淨,碎米、碎渣就浮在酒面上,甚至有的酒糟也沒有濾出,這樣的酒古代也稱之為“濁酒”,所以,古人既說喝酒,也說吃酒,就是喝酒時連同酒糟一起吃下去。濁酒雜質多,含有碎米、渣滓等浮在酒面上,時間長了就變成了淡綠色的如蟻如蛆的糟沫。簡單來說,這種發綠的酒就是大缸發酵之後沒有經過二次發酵的酒。

    跟蟻有何關係?

    應該說沒有關係,只是浮在酒表面的酒糟細末密密麻麻的像一群爬動的螞蟻一樣。古代才情充沛的文人墨客們便充分發揮他們豐富的想象力,把這種過濾不完全的酒比喻成“綠蟻”,有代表性的例如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 3 # 開周說宋

    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唐朝人寫詩,宋朝人填詞,描寫酒的時候,有時候會不太浪漫,甚至還會有點兒噁心。因為,這些古人老是把酒寫成“綠蟻”,甚至寫成“浮蛆”。

    我的天!那是酒耶!酒裡如果漂浮著綠色的螞蟻,如果蠕動著肥壯的蛆蟲,你會喝嗎?想一想都會吐出來。

    但是古人的描寫卻相當寫實,當你瞭解到古代華人是怎麼造酒的時候,你就會明白,“綠蟻”和“浮蛆”的比喻都貼切得很。

    我相信,所有擺脫了“望文生義”臭毛病的歷史研究者都已經認識到,宋朝和宋朝以前的華人都沒有學會製造蒸餾酒。宋朝文獻中出現了“白酒”,唐朝文獻中出現了“燒酒”,但是結合唐宋酒經和酒譜就能知道,當時的“白酒”只是乳白色的酒,“燒酒”只是用炭火加熱殺滅酵母菌的方式來停止發酵的酒,它們都跟現在的蒸餾酒沒有一毛錢關係。

    果酒也好,米酒也罷,其它任何一款穀物酒也罷,只要不蒸餾,酒精度數都會很低。

    有多低呢?我根據《北山酒經》和蘇東坡《東坡志林》裡記載的釀酒方法做過試驗,按照這些文獻上記載的配方和釀造方式,製造出來的成品酒無論如何不可能超過16度。換句話說,宋朝和宋朝以前的酒,度數最多相當於現在黃酒裡的加飯酒,通常會比加飯酒的度數還要低。

    很多朋友想當然地認為,既然宋朝和宋朝以前不懂得製造蒸餾酒,那就只能製造黃酒了。其實不然,中國古人造酒,特別是古代北方人造酒,用的原料非常多,絕對不限於大米。從商周到唐宋,北方最主要的造酒原料其實是小米(粟),其次是高粱(黍),然後才是大米。

    用小米也好,用高粱也好,用大米也罷,當時造出來的都是釀造酒,類似於黃酒的釀造酒,絕對不蒸餾。

    下面這張圖,是我根據蘇東坡的學生張耒記載的北宋高粱酒的釀造程式繪製出來的示意圖,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一下:

    你看,上述示意圖中就不包括蒸餾的工序,因為宋朝人根本想不到做酒居然還要再蒸餾一下。

    我們知道,任何一種含糖的原料都能釀酒(澱粉也是糖,屬於多糖),但是出於成本的考慮,古人更喜歡用大米、小米、高粱等糧食來釀酒。

    怎麼釀呢?大致工序都是一樣的:

    一、把原料淘洗乾淨,蒸熟,攤涼;

    二、拌上酒麴,封缸發酵;

    三、發酵完成後,濾掉酒糟,留下酒液;

    四、對酒液進行殺菌處理,再次過濾,分裝儲存。

    以上工序屬於固體發酵,也是唐宋時期最流行的發酵方式。這種發酵速度偏慢,但出酒率高。

    還有一種發酵是液體發酵,工序簡單:把原料煮成稀粥,放涼後,直接拌酒麴,蓋上蓋兒,讓它咕嘟嘟發酵,發酵到差不多,濾掉稠渣,剩下的就是酒。

    你看,無論是固體發酵,還是液體發酵,都要發酵,完了都要過濾。

    古人濾酒,主要靠壓榨,也就是連酒帶糟倒進一個有孔的大槽子裡,用布包嚴,儘可能多地把酒液壓出來,見下圖:

    這樣濾酒,肯定濾不太乾淨,酒液中肯定會殘留著一些沒有完全發酵的糧食顆粒,看起來就像水中漂浮的蛆蟲一樣,所以叫“浮蛆”。

    另外,由於殺菌方式太簡陋太單一的緣故(主要靠加熱以及撒入生石灰來殺菌),成品酒還可能會繼續發酵,古人飲酒時,還能看到細碎的泡沫從碗底簌簌地泛上來,彷彿爬來爬去的小螞蟻,所以叫“綠蟻”。

    有的朋友會說:不對啊,酒又不是綠色的,那些泡沫怎麼能叫“綠蟻”呢?

    這是因為古代酒麴含有的成分不一樣。有的酒麴含有紅蓼,釀出的酒是紅色的;有的酒麴含有綠蓼,釀出的酒是綠色的。綠色的酒,當然泛出綠色的泡沫,於是綠蟻的比喻就呼之欲出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醫的辨證與現代醫學檢查如何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