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少俠品金庸
-
2 # 戴草帽的小老鼠
其實,金庸一些小說的結尾讓很多讀者看著不盡興,大多數人希望看到一個徹底的交代,哪怕是悲劇結尾的也甘心。就比如《書劍恩仇錄》,筆者很早以前在住院時翻的那本,是這麼寫的:陳家洛去翻了香香公主的墳墓,結果沒發現人,但陳家洛也沒有追查到底的意思,而是立碑寫文之後,最後與眾弟兄向西離開了。有人說新修版把他與霍青桐寫在了一起,但這個版本筆者沒看過。
到底怎麼樣?怎麼樣?就是不告訴你。
不僅是《書劍恩仇錄》這樣,金庸其他小說的結尾,有一些也是讓讀者好生痛苦。比如《雪山飛狐》的結局, 胡斐關鍵那一刀,到底劈不劈苗人鳳,金庸先生也沒有交代,反而是寫了胡斐當時一些內心矛盾之後,直接來了個“全書完”。再如《倚天屠龍記》,最早的版本結局是:張無忌正與張敏親親我我,周芷若忽然出現,笑著對張無忌說還欠她一個諾言,這個吊人胃口的時刻,也是一下子“全書完”了。聽說後來的新修版,結局改為張無忌與周芷若達成協議,不與趙敏結婚,但可以生孩子。但周芷若是否與趙敏共享張無忌,也沒交代清楚,反而是張無忌懷念起了小昭和殷離。
有人說,這是因為金庸先生當年連載這些小說時,原本個人擬好的思路受到了很多讀者一定程度的干擾。就比如當年寫小龍女落崖以後,很多讀者不幹了,甚至還出現了靜坐抗議的。經一番折騰後,金庸不得不把小龍女又給寫活了。儘管金庸先生沒有解釋,但很多人認為,把小龍女先寫死讓郭襄接班,就是是金庸先生的本意,因為這符合他喜歡的“愛情套路”。就如《天龍八部》的阿朱的早死後有了蕭峰與阿紫的糾葛;《雪山飛狐》的程靈素和袁紫衣先後離開後來個苗若蘭;《倚天屠龍記》小昭和殷離的意外退出讓張無忌不再頭痛等。金庸先生總是很突然的把眾人看好的女子在讀者沒有預判的情況下推開,這樣就多了一層悲劇之類的效果,在藝術表現上是成功的,但對讀者來說卻是殘忍的。再比如《鹿鼎記》,原來也是打算把小寶寫得稍微慘一些,至少不用坐擁那麼多美女(這是金庸先生後來承認的),但最後還是堅持了最初的想法。
筆者就是屬於支援郭襄的那一派,太殘忍了,怎麼能讓一個女孩子從十六歲開始,就承受這樣的痛苦?啊,啊,啊……
從這些例子可以看出,金庸小說實在是太受歡迎了,加上小說最初是以連載的方式出爐,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作者的創作思路會受到讀者反饋的影響,這個推論筆者是贊同的。回頭再看題目說的《書劍恩仇錄》,我想也應該離不開這個原因,畢竟金庸先生想寫續集的可能性並不大。所以個人認為,應該是當時迫於讀者的壓力,索性不把結局定死,這樣就有了“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結局”的效果。留懸念的結局,讓讀者有充分的想象空間盡情發揮,這樣對誰來說都算是一個好事。
回覆列表
和《雪山飛狐》的開放式結尾不同,《書劍恩仇錄》應該寫完了。
首先,圍繞著紅花會群雄反清復明的主線故事講完了,陳家洛和眾家兄弟一道,和乾隆數番較量,已經達成妥協。
你說故事還怎麼進行下去?
其次,香香公主死了。
陳家洛無疑也跟著“死了”。陳家洛真的只適合書生意氣,吟風弄月。什麼家國、江山、權謀,他本能的抗拒著,也被動的承擔著失敗者的痛苦。
他再也振作不起來,只能終日鬱鬱寡歡,後來的胡斐和他對掌情節,陳家洛依然走不出他的陰影。
最後,以《書劍恩仇錄》這條線,是再也寫不出什麼東西的。
他們中比如心硯、趙本山等,只能在《飛狐外傳》裡打打醬油,讓人驚鴻一瞥。
實質上不過是金庸想讓作品連貫起來而已。客觀上也給了觀眾一點“期待”和“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