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裝做文化人

    我來解讀一下所謂的逍遙吧,莊子的逍遙之道,說白了就是追求幸福之路!

    而斷情絕欲並不是莊子眼中獲得幸福的前提,逍遙才是。

    “逍遙”這個字語出《詩經》:河上乎逍遙。本意是指泛舟河上看水。

    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在划船時的感受,鴨子船也行,不管什麼船,感覺有沒有很舒服?而這種舒服,其實就是莊子追求的幸福。

    於是莊子想,為什麼划船的時候會很舒服呢?他努力回憶當時的體驗,那時的他看著河中的水來來去去,看著兩岸青山隱隱約約,內心十分平靜安詳,如果可以的話,他就想這樣待著,什麼也不做。

    而這,不就是老子所說的無為嗎?如果人生的目的是為了幸福的話,那他待著就很幸福了,還需要做什麼呢?

    但是無為的前提是,要一直很幸福啊,可是人是不能一輩子划船的,如果要靠划船獲得幸福的話,那麼船何嘗不是人的羈絆?一旦失去了船,就失去了幸福。

    那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讓人一直幸福下去呢?拋棄船嗎?好像不對,如果因為害怕失去而斬斷羈絆,那麼連一瞬的幸福都享受不到了,何談一輩子?

    如此一來,划船也不對,不划船也不對,到底該怎麼做呢?

    他繼續回想泛舟時的感受,為什麼會覺得平靜安詳呢?為什麼當時會什麼都不想做呢?他坐在船上隨水飄蕩,不知道會飄去何方,也不去想會飄去何方,他只是順應著河水的流向,安穩的坐在船上,靜靜地看著發生的這一切,哪一刻,他好像只是一個旁觀者,看著天地萬物旋生旋滅,卻不想去幹預什麼,不想去改變什麼。

    或許這就叫超然於物外吧。沒錯,超然物外!如同那隻飛上九萬里高空的鯤鵬,當他逍遙於九天之上時,萬物於它而言不過是Mustang塵埃。

    它不會去幹預Mustang塵埃的生死命運,它只是靜靜地看著這一切,順應著世間萬物的發展。

    超然於物外,就是逍遙!

    那一刻,莊子悟道了,他終於知道該怎麼划船了。

    如果划船會幸福的話,那麼就去划船吧!可是一旦失去了船,不就會變得很痛苦嗎?

    當然會痛苦,失去所愛感到痛苦不是很自然的事情嗎?既然是自然的事情,那就順應自然的發展啊!既然順應了自然,又有什麼好痛苦的呢?

    這就是道法自然的本意!當他超越了划船與不划船本身,超越了幸福與痛苦本身,他就看到了隱藏在這一切背後的道。

    而這,就是道家一直苦苦追尋的東西,不是長生不死,不是太上忘情,而是能讓人永遠幸福的“道法”。

  • 2 # 菜鳥弟弟

    所謂逍遙遊,是指遵循自然規律,沒有生活桎梏,無功無名(自然也就無我了)悠然自適的人生境界,即“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陰陽風雨晦明)以遊無窮者。”莊子認為,要追求自由舒適的人生,必須做到無己無功無名,(故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這裡的“無”是忘的意思,如在利益面前忘掉自己,在事業面前忘掉功勞,在榮譽面前忘掉名聲),排除一切功利,一切桎梏,清靜無為,逍遙自在,達到“道”的境界。

    逍遙遊包括心遊和身遊兩種,心遊,即神遊,身遊即身體力行地遊,也叫實遊,莊子的遊大多是心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心遊可不受條件限制,而身遊受經濟、政治、身體等諸多條件的限制。

    他說:如果能因循天地自然的本性,順應陰陽風雨晦明六氣的變化,以遨遊於無邊無際的境界。他還有什麼可依賴的呢。所以莊子的遊主要是心遊,他如何做到心遊呢?莊子說、人活在世上,有很多不得已的事情,這是你無法改變的,但你的內心可以獨自遨遊,這樣既能讓人在現實生活中生存,又能頤養自己的心性。

    雖然心遊重要,但莊子也看重身遊,莊子認為身遊也不可少,透過親臨山水自然,透過對自然的感悟,去理解萬事萬物,去理解道,身遊的同時也不妨礙心遊。莊子描述的身遊有漫遊。如黃帝遊崑崙;有閒遊。當然要帶著虛靜、怡淡的心境。有求學遠遊。如土城綺走了三千里見老子;有觀光遊,如孔子到呂梁觀瀑布等。

    影響:

    首先對傳承道教和影響士大夫的思想發揮了重要作用。

    西晉的竹林七賢也深受逍遙遊的影響,遊歷悟道。如會打鐵的大帥哥嵇康“恬靜寡慾,長好老莊”喜歡與隱士談性論道,同棲同遊,並且還想找到列子與其結伴旅遊,他還有個才能就是廣陵散彈奏得非常好;

    比如陶淵明。莊子不當官,陶淵明也辭官不做,陶淵明的作品深受莊子的影響。如《桃花源記》、《歸田園居》等。像那首膾炙人口的“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多麼具有逍遙的氣息;

    還有蘇東坡,也受莊子的影響較深。如他的一首“行香子”,“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嘆隙中駒,石中火,夢中身。雖抱文章,開口誰親。且陶陶、樂盡天真。幾時歸去,作個閒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

    其次,對改造佛教。尤其是禪宗發揮了重要影響。禪宗的”自我解脫“信念正是藉助了莊子的自修自悟的理念,正所謂“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莊子提出的清心寡慾、淡泊名利、曠達超脫的理想人格,有益於人的道德思想境界的提升。他對後世的影響,既有宗教、思想的方面,也有文學、美學的方面。

  • 3 # 正弦波

    莊子生活在戰國中期,而他的思想貌似與時代格格不入,這也是道家思想與儒家思想的本質區別:儒家推崇入世作為,而道家嚮往出世無為。但是兩家思想都源於《易經》的思想,是一種辯證統一,兩者屬於事物發展的兩面:必須要承認個人乃至一個組織放在整個社會洪流之下,力量都是微乎其微的,儒家和道家啟發是,在形勢利的時候,人應該奮發有為,但是如果形勢不利,我們也不能悲天憫人,自暴自棄,這時人類就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出口——樂逍遙!這是對事物發展的一種內在調適,是以無為待有為!絕對不是消極遁世,對後世文人騷客也是一種健康的指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一學生,準備購買switch怎麼選擇?NS還是NS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