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敬佩42707804
-
2 # 浮世滄桑太多的殤
二戰前期,納粹德國閃電戰攻下波蘭之後,向東直接面對蘇聯,但這並不是納粹德國的首要攻擊方向,於是納粹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瓜分波蘭以示友好,以至於納粹德國能在二戰初期專心對付西部的法國英國等國,實現其西擴的野心。蘇聯看到納粹德國的步步勝利,當然會為沒有與納粹德國交戰而表示僥倖,而且簽訂了條約,讓其安穩的待在象牙塔,坐山觀虎鬥。
-
3 # 冰冷的瀾
其實這個事情還是要從蘇聯帝國誕生的開始說起!
萬丈高樓平地起,基礎才是關鍵。
蘇維埃政權是由若干個加盟共和中國產生的,當時由於歷史的車輪滾滾而來,勢不可擋。各自治共和國紛紛向中央看齊,維護蘇聯的榮耀,將這紅色帝國推向了巔峰。
但是這看起來的繁榮昌盛事實上卻是一個硬連線堆積的,願意或者不願意,當時強大的蘇聯只需要點個頭,你就得跟著加入帝國系統了。
因此在太平盛世或者巔峰強權之時,沒人會認為這有哪裡不對。尤其是我們的毛熊思維方式,那就是一個典型的強權霸道式的收小弟。
由此帶來的惡果,一旦外界出現波動時,加上內部果然分配不均導致的不平衡,只需要外部一定的作用下,立刻就會迸發出它的弊端和不穩定性。
因此有些為此心生不滿,被認為沒有被公平對待的人,當然要趁機痛打落水狗並重新找個靠山當大哥了。
因此當德華人撕毀條約,發起閃電戰的時候,很多感到憋屈的蘇聯人當然想要乾點以往想幹不敢幹的事兒了。
由此說道冷戰期間被拖垮的蘇聯帝國,以及留給如今的俄羅斯等一些加盟共和國的獨立問題,反抗問題,包括烏克蘭問題等,都是那時候蘇聯硬連線之後,沒有很好的消化和彌補拼接的痕跡,導致革命看似徹底,實則漏洞百出的問題。
蘇聯人相信大炮和鐵拳的思維方式,是民族基因裡自帶的。所以政治智慧中缺乏一些耐心,直來直往的好處是簡單粗暴快捷方便,壞處就是經常關鍵時刻小弟們反水掉鏈子。
-
4 # 長春123
事發地應該是烏克蘭。
當年,斯大林鎮壓反革命,殺死了無數人。那些死難者恨蘇共入骨,現在德華人來了,他們還能不高興?
不要認為這些人一定不好,這是人性。
你被人打到家破人亡,還讓他相信黨,相信領袖,這個有點太殘忍。
恰恰相反,游擊隊開始大行其道。
-
5 # 戰爭新視界
1941年6月22日,德國大軍分三路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在戰爭初期,德國國防軍迅速推進,佔領蘇聯許多國土,德軍作為侵略者,在進入蘇聯境內,竟然沒有遭到蘇聯人的阻擋,蘇聯人甚至還夾道歡迎。這不是再演戲,也是德軍強迫的,而是蘇聯自發的,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根據當時德軍將領古德里安的回憶,在進入斯摩稜斯克附近時,他的軍隊受到當地百姓的熱烈歡迎,“鄉村裡的婦女用木盤子裝著牛奶、麵包和雞蛋,送給我們吃。並且攔著我的車子,一定要吃完了才準我們走”。當德軍進入烏克蘭地區時,迎接他們居然是鮮花和麵包,人們夾道歡迎,甚至帶領德軍搜捕當地農莊負責人。非但如此,還有很多蘇聯人充當志願者,甚至拿起武器,加入到德國的一邊。
從歷史上說,俄羅斯,也就是那時候的蘇聯,它是個多民族國家,它的歷史就是一部擴張史。在歷史上,烏克蘭地區曾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被俄羅斯帝國吞併,但烏克蘭人依然有著強烈的民族情懷,渴望獨立建國。另外,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也曾獨立建國,但在二戰前夕,被蘇聯強制吞併。
這些國家的人們,一直為爭取民族獨立而進行著不懈的鬥爭,他們一直渴望獨立,但憑藉他們自身的實力,很難擺脫蘇聯的控制,所以當德軍到來的時候,他們認為自己的“救星”來了!所以這些國家地區的人們對德軍的到來是持歡迎態度的。他們甚至拿起武器,參加對蘇聯作戰。
其中比較著名的是,由烏克蘭人組成黨衛軍第14師,由立陶宛人、愛沙尼亞人組成的黨衛軍第15師,由拉脫維亞人組成的黨衛軍第19師,由愛沙尼亞人組成的黨衛軍第20師,此外還有許多步兵師、騎兵師,他們與德軍並肩作戰,成為二戰時期一支非常“特殊”的軍隊。說他們是“偽軍”,好像也不是那麼回事,因為他們再為自己的祖國重建而戰。
烏克蘭老黨衛軍戰士
另外還得說下現實的原因,蘇聯成立後,以俄羅斯文化為正統,其他文化,比如烏克蘭文化和語言甚至被定為非法;另外烏克蘭地區素有“糧倉”的美譽,但在蘇聯集體化過程中,烏克蘭地區發生嚴重饑荒,天災人禍,身處“糧倉”地區的人們,非正常死亡居然達百萬人(說法不一),這激起了他們對蘇聯當局的不滿。
不過隨著德國國防軍讓出地區的控制權,納粹黨的地方大員的接管,對佔領區橫徵暴斂,激起了當地人們的不滿,這才激化了矛盾,當地人才認識到德軍侵略者的本質,有些人才拿起武器,組成游擊隊,反抗德軍。
烏克蘭一地舉行黨衛軍紀念活動
不過烏克蘭人對第三帝國還是有著非常特殊的情感,一些地方政府甚至對參加過黨衛軍烏克蘭人授予勳章,這遭到俄羅斯政府的反對,不過政府的理由是他們曾為了烏克蘭的獨立而戰。如今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關係依然非常複雜,其實這有著歷史上的原因。
回覆列表
斯大林上臺後,取消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開始施行自上而下的高度計劃經濟,在農業上,採取合作社措施,大大打擊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工業上,所有國民經濟要素都納入計劃,讓工業生產喪失活力。政治上,嚴密的監控人民的思想,先後搞了幾次大清洗運動,甚至列寧的戰友也不能倖免,蘇聯軍隊更是遭到嚴厲清洗。這種情況下,蘇聯內部積累的矛盾與俱增。希特勒真是看準了這個時機,發動了對蘇聯的大規模進攻,所以在戰爭初期有人歡迎德軍,這一點也不奇怪,這怨不得蘇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