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龍百曉生

    關於小麥赤黴病,農民一般稱為枯白穗、爛麥頭,是一種典型的真菌性氣候型病害!其發生機率除了與小麥抽穗揚花期的降雨天數、降雨量和田間溼度有關係外,也會因小麥品種的抗病性、菌源數量多少有很大關係!因而需要因地制宜,對症下藥!

    說到小麥赤黴病的危害性:減產是最直接的,一般可以讓小麥減產10%左右,如果流行程度比較嚴重的話,可能減產會在20%~30%左右,因而,其危害程度不亞於春季後期易發生的倒春寒影響!下面簡單聊一下關於小麥赤黴病的誘發條件及防治注意事項,以供參考:

    赤黴病誘發因素

    關於小麥赤黴病,其實與氣候變化規律有很大關係,根據歷年發生資料,主要是在降水偏多、氣溫回升比較高的季節發生,差不多處於小麥抽穗揚花期間!

    例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如果遇到3天以上連續陰雨天氣,並且降水量比較大,超過12毫米以上時,這是會利於赤黴菌子囊孢子的釋放和侵染,如果再遇到麥田密度比較大,田間鬱閉,空氣溼度超過80%以上時,往往會造成小麥赤黴病大流行!

    另外,當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長時間的結露天氣,或者小麥品種抗性不足時,也可能會發生赤黴病害!因此,我們在防治這類病害時,需要考慮當地發病原因,才能科學合理防治,避免出現減產等農業損失!

    小麥赤黴病發生地區

    根據往年資料,以及今年相關部門檢測的情況來看,目前可以分為大流行、中度流行等不同級別!而今年的情況為:

    大流行區域:南方地區為主,屬於小麥赤黴病常發區域,主要集中在長江中下游、江淮、黃淮南部等地區!

    中度流行區域:黃淮北部、華北地區為主,受地理位置和氣候環境影響,一般可以列為小麥赤黴病偶發區域,雖然不會每年出現,但預防還是不能放鬆的!

    小麥赤黴病防治注意事項

    關於這類病害,一般會集中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進行防治,但由於小麥抽穗期就長達40天左右,不可能保證如此長時間的藥效!因而不同時間用藥就會存在差異!而根據業內給出的策略,就是“立足預防,適時用藥”!

    這時需要及時密切關注當地病菌抗藥性檢測情況,以便合理選擇高效藥劑,可以避免重複防治,提高防控效果!而根據一些農戶多年防治經驗,可以在小麥齊穗至5%揚花期時開始噴藥,效果應該會比較好一些!

    另外,也需要注意小麥抽穗期的氣溫高低變化,如果氣溫高時,往往抽穗揚花期會同時進行,這時齊穗噴藥即可!而如果氣溫偏低時,可以在小麥揚花初期噴藥!如果遇到連續陰雨天時,最好是將噴藥時間提前進行,或在雨停時多次噴藥防控!

  • 2 # 肥仔農經

    小麥赤黴病在苗期至穗期都會發生,而且小麥赤黴病也是小麥病害中最為嚴重的一種,甚至在全國各地都有所發生,如果不及時對小麥進行防治而感染赤黴病,輕則影響小麥產量,嚴重時會使整株枯萎腐爛,那麼小麥赤黴病發病原因、危害及發生規律又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我帶大家一起認識下小麥赤黴病。

    小麥赤黴病的發病原因氣候:莊稼靠天吃飯一點也不含糊,氣候的好壞也是影響小麥赤黴病發生的原因,正如小麥處於楊花時期,突然出現連續幾天的陰雨天氣,潮溼不透氣的條件也縱然為赤黴病病菌提供了生存場所,所以這個時候也極易造成小麥赤黴病的發生。品種:抗病性差的小麥品種也很容易感染上赤黴病,再加上後期種植不科學、田間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所以小麥品種抗性的因素也是造成赤黴病的原因之一。小麥赤黴病的危害

    小麥赤黴病雖有些地方稱為麥穗枯,但是我們要知道,小麥從苗期至穗期都會發生赤黴病的危害,其中穗病是最為嚴重,病發初期會出現小的病斑,隨著病情的加重,病斑處會產生粉色黴層,後來直至擴散到穗部,形成枯白穗。一旦感染赤黴病,不僅會嚴重影響小麥產量問題,而且感染赤黴病的小麥人畜都不可食用,所以抓住時機防治赤黴病是首選。

  • 3 # 成都康巴金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小麥細菌和真菌交叉感染帶來的複雜病害,減產十分嚴重,目前沒有特效農藥。當氣溫低時真菌猛長,當氣溫高時細菌猛長,兩種病原體交替增加就帶來了“小麥赤黴病”現象。只有突破了農藥研製觀念—定靶在一個或者一種病原體傳統方法,發明專利生物製劑生物克菌靈能夠做到同時滅活細菌和真菌類病原體微生物,這是它治療小麥赤黴病的技術關鍵。

  • 4 #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小麥赤黴病發病原因,該病由多種鐮刀菌引起,都屬於半知菌亞門真菌侵染所致。[症狀表現]

    小麥生長的各個時段都能為害,引起苗腐、稈腐和穗腐,以穗腐為害最大,其次為稈腐。穗腐發生初期在小穗穎殼上出現水浸狀淡褐色病斑,逐漸擴充套件變黃褐色或呈青枯狀,以後在穎殼合縫處或小穗基部生出橘紅色黴層,後期在病穗上可形成紫黑色小顆粒。病狀輕時,侷限於一個到幾個小穗發病,病穗籽粒幹粃、皺縮,喪失發芽力。苗腐、稈腐發生時,被害部變黑色,節上產生紅黴,嚴重時全株死亡。

    [發生特點]

    小麥抽穗以後15~20天內15°C以上的暖陰雨日超過50%以上,病害就可能流行。在溫度條件適宜情況下,小麥抽穗揚花階段連續陰雨,易造成赤黴病流行。故藥劑防治關鍵時期是小麥開花到灌漿期,一般當小麥揚花率達到10%以上,氣溫高於15°C,氣象預報連續3天有雨或在10天以內有5天以上的降雨天,就開始施藥。重病區隔7天左右再一次施藥。

    [防治方法]

    可選用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500~1000倍液,12.5%烯唑醇2000倍液,80%戊唑醇,25%丙環唑乳油,或70%甲基硫菌靈可溼性粉劑等進行噴霧防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駐車加熱器為什麼開始吹涼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