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楚國八百年

    秦始皇是昏君嗎?並不是,我們更應該叫他千古一帝!(小楚線上為您解答)

    公元前211年,秦國大將王賁從燕地南下攻齊,經過幾場大戰之後,齊國被滅。

    六國滅,四海一

    至此秦王政終於滅掉了戰國六雄,結束了自春秋以來的諸侯割據的局面,而建立了一個以咸陽為中心,西至青藏高原,東至大海,北達陰山、河套、遼東,南至嶺南的中央集權的統一帝國。

    為了表彰自己的偉大功績,他把傳說中的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結合起來,自稱“皇帝”。

    他把“皇”和“帝”這兩種具有濃厚政治色彩又與遠古神祇相關的稱謂組合起來,恰如其分的表明了他一個人的成就前無古人,後鮮有來者。

    同時他心目中的大秦應當延續萬年,於是他自稱“始皇帝”。

    後世子孫代代相承,叫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

    雖然大秦二世而亡,但是他所創立的皇帝制度以及帝國體制被後世王朝不斷延用。可以說他一人影響了後世兩千年。

    同時在為了顯示出了皇帝的尊貴和特殊性,他把皇帝的“命”稱為“制”,“令”稱為“詔”,印稱為“璽”,而他則自稱“朕”。

    在對大方面給進行規範的同時,他還命人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以及文書制度。

    在當時舊王未死而新皇已立是一件大逆不道之事,就算是始皇帝也不能逃脫封建禮教的束縛。

    於是為了尋找秦替周的理論依據,他在全國大力宣揚鄒衍的五德始終說,什麼是五德始終說?

    簡單來說就是鄒衍認為每一個朝代都有五德(金木水火土)中的一種與之相匹配,每一德運都有盛衰,只要這種德運走到了盡頭,那麼下一種德運就會取而代之。

    而所謂德運相剋就是按照五行相剋來的,周屬火德,那麼必定要被水德的朝代所取代,而始皇帝認為秦屬水德,那麼秦代周有了理論依據。

    始皇帝時代的中央及地方政治制度被後世不斷模仿

    始皇帝之下是以三公九卿為首的官僚階級,所謂三公就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協助皇帝處理全國事務,御史大夫則起著監察百官的作用,太尉則是全國最高的軍事長官。

    九卿則是廷尉、治粟內吏、奉常等,這些大小官吏分別掌管各種事務,但是最終的裁決還是由皇帝進行。

    同時始皇帝親眼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於是在統一全國後,他下令全國分為三十六郡,後來又陸續增加至四十一郡。

    一郡當中又設立得有郡守、都尉、郡監,其中郡守主要掌管一郡的大體事務,而都尉掌管著郡內的軍事力量,郡監就是中央設立在地方的監察機構,三權分立,相互制約。

    一郡又下轄多個縣。而縣也設立得有相應的縣令或縣長,縣之下還有鄉、裡等基層管理機構。

    由此建立起來的“郡縣鄉里”的垂直管理機構,使得皇帝的政令從中央能很快的貫徹到基層,這一前所未有的集權制度極大的提高了國家機器的運轉效率和國家凝聚力。

    始皇帝諸多作為影響千年

    為了確保這一前所未有的帝國體制的穩定執行,秦始皇為此設計了許多配套措施。

    其一、建設馳道與直道。

    所謂馳道就是以帝國的心臟,咸陽為中心向四周輻射而建立的“國道”,這些馳道向東連結燕齊,向南連結吳楚。

    正是這些馳道的建立,使得大秦的軍隊能飛速的投放到帝國的各個區域,這在極大的提升了秦軍的威懾力,也間接的穩固了秦政權。

    而直道則是秦始皇命將軍蒙恬在北方修建的用以快速戰略支援前線和強化北方邊防的公路。

    其二、開邊移民

    秦始皇是一位富有卓越眼光的帝王,他對土地的渴望十分強烈,但是光拿地沒有人這就形成不了穩定的統治。

    於是他在北征匈奴之後,大力開墾新地並遷人來定居,如當時始皇帝開拓了黃河以南直到陰山的廣大地區之後,新設三十四縣,並把他們劃入了臨近的三四個郡。

    之後他陸續下令把那些有罪的官吏或者內地民眾派去拓荒。

    在南方取得對百越的勝利之後,他又新增了閔中、南海、桂林、象四郡,並且發配為五十萬罪徒前去開發和戍邊。

    始皇帝的開墾移民政策極大的拓展了民族生存空間,也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這也是我們“自古以來“的信心所在。

    其三、修築長城

    為了阻擋北方的遊牧民族的侵擾,始皇帝還作了一個十分耗費民力的事,那就是將戰國時代趙、燕、秦、三國原本抗擊匈奴的長城而連結起來,並派遣愛將蒙恬帥三十萬大軍主持修建,並囑咐他必要時可以反擊匈奴。

    秦長城在北方綿延千里,雄姿挺拔,無論在當世還是在後世都是一筆十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有人在批判始皇帝為昏君時總愛拿他大費民力修長城作文章,殊不知正是建設長城所犧牲的那部分人,換回了更多人的生存與發展。

    焚書坑儒是千古奇冤

    始皇帝最大的汙點莫過於“焚書坑儒“了,但所謂”焚書坑儒“也是事出有因。

    其後李斯提出”私學”是“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薄今”,這及其不利於維護社會穩定和統一輿論。

    於是他建議焚燒民間的《詩》《書》等典籍,以此維護中央集權制。

    而所謂“焚書”,並沒有焚燒所有的文學典籍,那些醫學、占卜類的書籍仍然被保留下來。

    而坑的“儒”也不過是那些拿著始皇帝錢最後還在背後說始皇帝壞話的方士、儒生而已,其本意在於維護皇權的權威,並不是始皇帝嗜殺。

    同時始皇帝在統一文字,度量衡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他的努力才使得中央集權制逐漸完善。

    雖然秦國國祚稍短,但是他所開創的各項制度都被後世王朝所沿用。

    所以始皇帝並不是一個昏君,而是實打實的千古一帝!

  • 2 # 使用者73307834307

    雖然在很多文人眼中,嬴政是一個焚書坑儒的昏君,但嬴政在我心目中是一個明君。

    一、嬴政統一了六國,是更多的百姓遠離戰亂。當時的六國是一個格局混亂的時代,當時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雖然六國表面上看起來是祥和的樣子,但實際上在各個封地,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因為每個封地都在擴充兵力,增加賦稅,百姓的生活實質上是痛苦的。但嬴政統一了六國之後,百姓不會有更多的戰爭,在一段時間沒是過得和平穩定的生活。

    二、嬴政統一了度量衡,使交通文化都得到了交流和發展。六國在沒有統一之前,各個封地有自己的度量衡,有自己的文化,這樣的交流只能在局部發展。但對於其他封地的人來說,來到了一個新的環境。但嬴政統一了之後,用了統一的度量衡,車同軌,書同文在一定的方面上有利於社會的發展。

    總的來說,嬴政功大於過是一個明君,不是昏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攻破處女男的愛情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