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被埋藏的歷史

    鴉片戰爭失敗最主要的原因是清政府的腐敗和反動。

    客觀上,敵人強大。戰前英國處於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工業發達,科技進步,武器精良,是世界頭號強國,對中國侵略蓄謀已久,準備充足。

    主觀上,中國處於封建社會末期,政治、經濟、軍事全面落後,是戰敗的根本原因。

    長期堅持“閉關政策”,閉目塞聽,對英國侵略意圖全然不知,無應戰準備;

    戰爭爆發後,最高決策者戰和不定、指揮失當;妥協派佔上風,愛國官兵的抵抗孤立分散,得不到有力支援;清政府長期與人民對立,防民甚於防寇,更不敢組織群眾進行抵抗。

  • 2 # 執古論今

    鴉片戰爭是英國向清政府走私鴉片而引發的,以中國失敗,最終割地賠款的而告終的一場戰爭。

    鴉片戰爭的失敗,客觀上是英國先進的武器佔據優勢,而究其根本原因,是清政府政治的腐敗,經濟的停滯,清朝清朝財政持續腐化。為什麼這麼說呢?那麼我們就從財政的角度淺談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

    政治的腐朽,導致軍事的無能。

    清朝政府機構官吏阿諛奉承,官僚腐敗,以鑽營為楷模,以軟弱為標榜。“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是清朝政府機構腐敗最為生動的寫照。

    壓片戰爭爆發後,清政府以道光帝為首的政府要員,不是積極商討對敵策略,而是搖擺不定。不調動有效的軍事力量抵抗,而是對積極提出抗敵的良將給予打壓。更是宣揚“患不在外而在內,防民基於防寇。”繼而對人民群眾自主的反侵略對抗實施打壓甚至破壞。

    本應在反侵略戰爭中起到重要作用的綠營,由於政府俸餉制度偏頗(清政府八旗實行優俸優餉政策,綠營則被長期壓榨甚至空餉。),底層官兵為了生存,自謀其他職業為主,反以當兵為副業。將帥則忙於剋扣,軍風渙散,思想鬆懈,沒有紀律,也沒有有效的操練。以這樣的軍隊抵禦外敵,怎會不失敗?

    經濟的停滯,導致群眾的脫離。

    清朝時期,國民經濟以農耕畜牧為主,經濟總量完全靠農業人口堆砌,在這個時期,外華人大量購買中國的精美商品,而外國的商品在中國卻不暢銷,這種情況下,清朝政府的經濟是領先的。但鴉片戰爭前,鴉片悄然流向清朝市場,外華人用鴉片代替了銀子換購,這樣,市場中由原有的白銀流入變為流出,持續的流出導致經濟逐步停滯甚至衰弱。

    經濟持續衰弱,清朝政府卻並未察覺,甚至政府內部管員也參與到鴉片的走私中謀取利益,完全不置民眾於不顧,加之鴉片戰爭中對群眾的壓制,進一步導致群眾的脫離。

    政府的腐敗墮落,荒唐的迫害英勇抵抗的良將忠兵以及積極反對侵略的人民群眾,甚至勾結侵略者,只知搜刮民脂,財政腐朽,導致內部矛盾重重。

    歸根結底,是清朝政府的財政腐朽導致了鴉片戰爭的最終失敗。

  • 3 # 妖氣歷史

    《孫子兵法》雲:"凡用兵之法,……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戰爭打的就是錢,歷時三年的鴉片戰爭更多是背後的財政支援。

    中英鴉片戰爭總共花了多少錢?

    據茅海建先生考證,清政府總共花費白銀2871餘萬兩,《英國國會檔案》記載的英軍花費,折算成白銀,共1263萬兩。

    堅船利炮勞師遠征的英國,花費竟然比居於本土作戰的清軍少一半不止。這不能不引人好奇,這兩國都是怎麼花錢的,為什麼差別這麼大。這一時期,中國GDP世界第一,佔全世界的33%,是英國的6倍。擁有90萬常備軍,世界第一。

    豢養如此龐大的軍隊,需付出巨大的經費,每年須用銀兩約2000萬,佔清朝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如果國家無戰事,清政府勉強可以維持龐大的軍費,一旦發生戰事清政府財政就捉襟見肘。

    乾隆後期清朝開始衰弱,嘉慶年間,鎮壓川、湖等地白蓮教起義,軍費開支高達2億兩。康乾盛世積累起來的財富被嘉慶消耗的沒有多少,雖然採取五花八門的搜刮,國家財政再也經不起大的戰事消耗。

    嘉慶皇帝給自己兒子道光皇帝也沒有多少家產,道光皇帝是有名的窮皇帝皇袍補了又補。

    難道他不想過奢侈的生活嗎?

    國家財政不允許,過度消費國家財政就會崩潰。

    不打仗國家財政能保持正常運轉,大的戰事發生龐大的軍費開支使清朝財政收支嚴重失去平衡。

    英國在財政方面顯然優於清政府。

    英國17世紀開始海外殖民幾乎隨時處於戰備或者戰爭中,理論上說如此頻繁的戰爭英國財政系統應該徹底崩潰,實際上英國財政不但沒有崩潰而且越來越穩健,國家影響力越來越強,一度建立橫跨整個地球的日不落帝國。

    當清政府還在以土地田賦為主時候,英國17世紀已經具備現代財政體系的雛形。

    僅僅靠國民納稅難以維持戰爭開支,英國政府發行國債解決財政一大利器。1693年成立英格蘭銀行,主要幫助政府發行國債,英國政府相對於君主集權專制國家權力受到制衡、講信用、決策透明,民眾更信任英國政府更願意把錢借給政府。

    先進的財政體系讓英國政府更容易獲得民眾資金支援,有穩定資金維持長期戰爭。

    清政府在財政體系上就已經輸了,即便擁有先進財政體系發行國債,當時的清政府也執行不下去。

    古代皇帝最喜歡幹卸磨殺驢的事。

    在皇帝急需用錢的時候,皇帝會隨便找個藉口把富商的家抄了。大部分富可敵國的商人下場都很悽慘,破財消災算好的了,有些甚至連根拔起,全家都沒命。皇帝的不誠信,讓商人們不敢把錢借給皇帝,借了錢還不敢向皇帝要錢,不小心就小命不保。

    朝廷發行國債誰還會去買,政府皇帝都是老賴,你圖點利息結果本金也被朝廷皇帝訛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買低配的邁騰好,還是高配的紅旗H5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