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iu歷史

    這就是人類的一種心理效應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

    得到的有恃無恐

    對一個好沒問題,但是別太滿

    太滿容易給人一種誤解,認為你所做的

    只不過恰好證明了你自己的卑微

    這其中就得擁有一樣東西叫“原則”

    我可以對你好,但是你要知道我也可以不對你好

    我對你好是因為我在乎你,不是離不開你

  • 2 # 佐佐似花

    當你覺得對別人好,別人覺得理所當然的時候,其實是你的付出沒有得到回報,心裡的天平便有些失衡。每個人潛意識裡都是渴望被重視的,被迴應的,付出的越多,失衡會越嚴重,把自己的好用在對的人身上,才容易找平衡。

  • 3 # 熊窩時光

    因為他們會覺得理所當然,會覺得如果你不對他們好就是你的錯。這其實和我們自身也有一定的原因。我們有時候因為經歷的原因,得到了教訓或者經驗,願意把這些分享或者幫助一些同樣在經歷這些事情的人,但是我們都忘了一件事,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的幫助並不能讓他們得到成長,反而會讓對方產生依賴心理和我弱我有裡的心態。

    度,一直是我在強調的一個問題。我們幫人也好被人幫也好,都要掌握一個度的問題。超過了這個界限就是孤過度,過度了就會讓自己疲憊也會讓對方產生一種錯覺,時間長了就會形成我弱我有理,你要是不幫我你就是缺德,就要對你進行道德綁架。

    我們的人生都是獨立的,沒人要為另一個人的人生去負責。幫你是情理,不幫你是道理。

  • 4 # 司徒龍嘟

    我認為都是慣的,習慣對一個人好,慢慢的他就會認為你的好是理所應當。就像一個乞丐,第一次你給他一個饅頭,他會心存感激。第二次又給,慢慢的他就形成習慣,認為你給他吃的就是理所應當。當有一天不給的時候,他會反過來謾罵你。他只記得今天你沒給,忘卻了曾經天天給。所以對人好是應該的,但不是無限對他好,適當的時候展示下自己的情緒,也有好處。不然別人總以為你的好是理所應當。以上個人觀點

  • 5 # 智業者

    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還有後半句,對他們不好,他們卻能銘記許久,甚至抹殺掉全部你曾經對他們的好。這是我們人類本性使然。就拿自身的例子來舉例,從小到大,父母和爺爺奶奶對我的愛不計其數,然而我雖然後來慢慢懂得他們的愛,但是印象深刻的卻始終是小時候捱過他們的揍。而且我認為我的這個例子肯定不止少數人。印象深刻的永遠是他人偶爾對自己的“壞”,而輕易忘記的確是他人持久的好。

    當然,如果將這些都歸因於本性,也就不會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樣的古訓了。誠然,我們人類“忘恩負義”有本性上面的原因,但是因為道德倫理約束的存在,我們還是需要銘記別人對我們的好,並在恰當的時候予以回報的。所以,那些古今知恩圖報的例子才會被我們傳為美談。

    總而言之,忘恩負義主要是因為人類本性的一些缺陷導致的,而之所以被我們所不齒,是因為我們文明社會構建需要如此。

  • 6 # 小仙女情感影室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有欲勿全施於人

    【舉個栗子】

    你每天都給一個人兩個蘋果,突然有一天你只給了他一個蘋果,他就會抱怨你給他少了。

    結論:這世上很少有人會記得第一天你給他蘋果時的心情。

    【舉個情景】

    張三說:“我對李四特別講究,他有啥事,只要說話,我就立馬辦。可是昨天他喊我去他家幫忙,因為我突然鬧肚子就沒去,今天見面打招呼也不理我,跟他說話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真可氣,白瞎我以前對他那麼好了!”

    隔壁王老五說:“張三啊,朋友好歸好,但也要有個度,如果是隻知道索取,不回報還不感恩的人,就沒必要深交了!鐵公雞怎麼會有朋友呢?你說對吧?”

    李四說:“張三可真過分,明明在家,喊他來幫忙還不來,就算不在家,朋友有事也得回來啊!再說了,每次幫忙不都在我家吃飯,又不是白幫的!這種躲事的人,也稱不上朋友!”

    隔壁王老五說:“李四,你看你的心態,人家張三平時可沒少幫你,可能有事沒來唄!你也不能因為一次沒幫你,就忘記以前對你的好呀!你說對麼?”

    【總結】其實這種情況很多,說白了,就是習慣使然,再說白了,你幹嘛要一直給予呢?

    記住、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所有欲勿全施於人。給人三分好,讓其記五更。

  • 7 # 寂靜默然

    因為在這個時代,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懷有一顆感恩之心的,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的,這句話一點都沒錯。

    比如像我,在高中時期,就遇到過一個奇葩,國慶放假的時候,他去了一個朋友家裡,然後,在QQ上向我借錢,說是沒有路費回來,因為是同學,又是鄰村老鄉,我也沒有多想,就給他了,回來後,他旁敲側擊地問我,是不是喜歡他?我當然沒有,我那個時候就是很單純的幫幫他。再後來,他到處散播流言說我暗戀他,我的媽呀,這個錯誤可就大了。明明就是一個很簡單的善舉,怎麼就整出這麼多的么蛾子,果斷地拉黑了他,從此不再往來。

    你對別人好,說明你是一個很善良的人,雖然你對別人好的行為我很贊成,但是,如果你的好,讓別人以為是理所當然的話,是不是也應該反思一下自己,你是不是給了別人錯覺,認為你的好,是應該的?

    當然不可否認,在生活中,對一個人好,時候久了,別人就感覺行已為常了,是一種很自然,很平常的事情。那你是否在做出這些行為的時候,有沒有表現出這只是我的一個善舉,你是要付出同等回報的,而不是一味的索取。因為有些人就知道一味地索取他人的好處,從來沒有想到過去給他人一點溫暖。

    所以,有選擇性地去幫助別人,讓人感受你的善良,你的熱心腸,但在這個過程當中,但凡事都要有個度,把握好分寸,即要讓人感受你的好,又要讓人感激你,同樣對你有所回報,這才是雙贏的局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隨著文明的進步,低道德底線者是否會越來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