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許裴湘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因為記者節正式確認是在2000年透過批覆,所以2000年11月8日是第一個記者節,2019年是第20個記者節。記者節是為了表彰和感謝記者為社會所做貢獻的節日,時間定在每年的11月8日,記者節像護士節、教師節、醫師節一樣,是中國僅有的四個行業性節日之一。

    因為11月8日是中國記協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範長江為首的左翼新聞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國青年記者協會,這是中國記協的前身。60多年來,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記協為團結中國廣大新聞工作者,推動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以及在開展國際新聞界友好往來等方面作出了顯著成績。確定中國記協的成立日為記者節,可以鼓舞和激勵新聞工作者繼承優良傳統,為正義事業呼籲,對於全國55萬名新聞工作者來說具有廣泛的代表性。

    請對他們保持尊重!

    季成陽曾說:“我亦飄零久,十年來,深情盡負,死生親友。”

    “人人都希望有人勇於奉獻,但又希望奉獻的那個不要是自己的家人和愛人。”

    “在戰爭中的國家,沒有一寸土地能讓人安穩入睡。”

    你若有這種想法,在擁有專業素質的同時,一定要徵求親友的理解和同意,畢竟這可能是一去不復返的一件事,不要讓他們感到心寒。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2 # 嵐汀海威文化傳媒

    第一個感受就是:幸福。很多記者老師喝酒的時候都會吐槽幹記者又苦、又累、別人誤解、工資低。當問及為何不換個工作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是沉默一下,然後抽一支菸,幽幽地說:“我不能離開這個崗位”。並不是不能換,而是那種記者的情懷,對新聞報道的執著,讓他們不肯離開。再問及做記者最大的感受的時候,所有的老師都會說“幸福”,因為他們在人世間。

    理由很簡單,作為一個第一時間觀察者,我們很多時間並不會在第一時間感受現場(雅安地震當時正好有新聞記者旅遊到此,及時傳回一手新聞資料,但更多時間記者很難經歷到時間開始,此處以民生、突發等新聞為例)。現場採訪也並不會以一個人所說的內容作為事實還原線索,這樣就需要多方採集,將事件碎片像拼圖一樣拼接在一起。

    最後播出問題非常簡單,記者只是新聞的報道者,而不是評判者或者解決問題的人,沒有能力去決定新聞報道中的(類似民生糾紛新聞)是非對錯。網路上很多時候讓帶節奏也只是大家看了新聞後的主觀行為,很少有記者會帶著主觀情緒報道新聞(我承認並不是沒有黑記者)。所以我們在新聞播出的時候是釋出事件資訊,而不是評論新聞內容。就像廣告,廣而告之,但並不能決定你主觀會不會買。(別較真說看了廣告說的什麼產品能力強就會買之類的,那也是你主觀認為要買,而不是廣告強制你買)。

  • 3 # 斗篷DP

    嫂子是記者,有兩篇報道諮詢過我,一片是關於暴雪遊戲公司的遊戲體驗以及對暴雪公司的看法,另一次是關於工地使用的過載運輸車輛的品牌問題。我都認真的幫她回答了相關問題,整個過程中就感覺她的問題特別專業,而且一針見血地指出關鍵問題,感覺記者們都言辭犀利,頭腦清醒。

  • 4 # 小鷗的海

    大一暑假實習,被單位安排代表企業接受中央電視臺的採訪。19歲的年紀,初生牛犢,在忙碌的生產一線,面對眼前神聖的鏡頭和帶有CCTV標識的話筒,不亢不卑,義正言辭,脆生生的回答了央視記者提問的三個問題。沒有彩排的現場,回答卻沒有絲毫猶豫。第二天,領導和同事紛紛跑來說,在新聞聯播上看到我了。雖然我一直都沒有看到我上電視的樣子,但卻深深記住了那兩位記者的模樣:年輕朝氣、Sunny帥氣。

    這次採訪對我是影響深遠的,大四實習結束後我就再也沒有離開這個企業,並且一呆18年。18年間,企業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由中國製造到世界500強。

    幾近20年過去了,我依然記得那年夏天那次採訪那個聲音:不要怕,慢慢說!

    二、十八年如一日的新聞媒體工作

    從大學實習到正式入職,從企業文化建設開始,再到企業一報一刊的建立,我在企業做的工作始終都離不開文字。從時事追蹤和新聞報到,從地方報紙到央視廣告,一直都在和新聞媒體打交道。從企業的客戶聯誼媒體通知,到新產品釋出記者招待,企業發展中的每一次跨越都是新聞媒體的盛會,“記者,記著”,他們對工作的認真、對實事的負責,他們的剛正、他們的原則,都讓我感慨萬千,日濡目染的結果,是我對文字的嚴謹,對真實的誠信。

    離開第一個月後,我聽到了企業對老員工生活重新安置的好訊息。

    憑著這份熱愛,他們一次次在嘈雜輿論聲中還原真相,在紛飛戰火中告訴世人和平的珍貴;憑著這份熱愛,他們詮釋了什麼是鐵肩擔道義的責任,什麼是奮不顧身的捍衛。

    曾經是的電視,現在是網際網路,讓歷史永遠銘記,讓他們的身影永遠定格:

    1998年洪水,奔赴抗洪一線;2008年汶川,直播連線餘震不斷;2012年敘利亞戰火,直擊戰地採訪拍攝;2016年,和當地扶貧幹部山路攀爬;2019年8月的香港,面對暴徒的圍毆大喊:“我支援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還有剛剛過去的國慶70週年大閱兵。以“世界一流,歷史最好”的標準,以“努力拿出高水平的直播,當好第100個方隊”的團結協作,用1個總系統、6個分系統,共90多個機位,約50個微型攝像機,並採用直升機等多種特種裝置,給全球呈現了一場中國最精彩絕倫的視聽盛宴!

    他們出鏡、編輯、導播、攝像、新媒體直播等身兼多重任務,一個人,活成了一支隊伍!一支隊伍,凝聚了強大的中國力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獨生子女在18歲前國家有補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