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該片於2018年10月28日起每週日21:00在騰訊影片全網獨播,浙江衛視同步播出。
8
回覆列表
  • 1 # 阿毛的玫瑰

    這部片子做到一個美食紀錄片最高的成就,既看餓了一堆人,又“餵飽”了一堆人,他們追本溯源,為我們帶來每一種食物,從出現到發展,最後上桌,背後的故事,不僅豐富著我們的見識,更多的是將文化傳承。每一道美食,背後都是一種文化的縮影。

  • 2 # 浮生南影

    《風味人間》是今年一個爆款紀錄片,和之前的口碑爆款《我在故宮修文物》風格截然不同,《風味人間》更加註重畫質和光澤美感,用鏡頭語言展現出一桌飄香四溢色香味俱全的美味盛宴。

    其中,《風味人間》的色調偏白,在小清新的鏡頭裡尋找美食,並且畫質極好,很多畫面都達到了電影級別。

    而且,《風味人家》的用光十分講究,每一個特寫場景,都會有很硬的光,把食物的色澤用小景深鏡頭展現出來,讓人隔著螢幕就能聞到香味。

    製作精良,而且紀錄片攝製組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採集全國甚至國外的美食,讓各位觀眾能足不出門,就能感受到中國美食豐富多樣,地大物博。

  • 3 # AIyI

    我覺得 有幾點:

    01,舌尖一二打下了夯實的基礎,大家都喜歡看舌尖系列

    02,舌尖3換了團隊,拍的一塌糊塗網上反響也不好,大家對舌尖3很失望,對陳曉卿團隊能夠迴歸更是期望

    03,《風味人間》一開播,果然不失眾望,作為舌尖1、2的總導演,陳曉卿堅持用最好的裝置,堅持選材的主題和邏輯。從龐大的原始素材中優中選優。這才造就了中國紀錄片史上的輝煌鉅作。從選材到邏輯,從畫面到配樂,呈現出一種剛剛好就好的姿態。比舌尖12 進步的有更寬廣的視角:這次拍攝的範圍設計到了全球,針對一系列食材或者香料,採用橫縱的的手法囊括了所有的食物;更微視的畫面:天上的航拍,水裡的追蹤,微生物的生長,冰霜在食物表面的凝結。都是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官,不盡大呼過癮;更貼合的配音:風味人間由於加入了國外美食,在配樂上,更多 的運用小提琴、鋼琴、管絃等西洋樂器。BGM貼著畫面,一路向前,彈幕與口水齊飛。還有李立宏的解說,一股熟悉的味道有木有。

  • 4 # 阿青聊娛樂

    怎麼說呢。。。自從有了城市之後,其實真正的美食,一定是在城市裡,在大飯店裡,在名廚的手下。

    鄉間是沒什麼美食的,村野之間也不可能有什麼美妙絕倫的美味佳餚。

    這其實就是一個用腳趾頭都能想到的邏輯,真正的美味,一定會被更有資源,更有能力,更專業的人研究,琢磨,升級。

    拿風味人間中展現的碾轉來說,我還真吃過,還真沒覺的有什麼好吃的。

    所以你要說這是一種地方特色,沒問題,但要說這是美食。。。那美食的標準未必也太低了。

    而風味人間也好,舌尖上的中國也好,解說詞中不太好的地方就是,就是對很多這種普通,甚至不怎麼好吃的地方風味,進行誇張的比喻,誇大和拔高,再加上後期精修的畫面,讓你覺的這是無上的美食。

    我如果告訴你,這碾轉的味道可能還比不上康師傅紅燒牛肉泡麵,你相信嗎?

    美味是相對的,跟專業的廚師相比,鄉野之間,街頭巷尾的那些所謂的小吃,一個能打的都沒有。

    我曾經認真的跟一個大廚探討過“舌尖上的中國”,至今我還記得他略帶不屑的語氣“啥美食,大多都是便宜小吃。”

    話糙理不糙,一句話說中命門。

    當然,舌尖上的中國,包括風味人間中,也不乏介紹了一些城市裡高階廚師勺下的精品之作,但大家都能看得到,製作者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一些鄉野飯菜和地方小吃身上。

    總製作人陳曉卿曾經在一次訪談中,大讚特贊民間鄉土飲食,並說,真正的美味都在民間。

    是不是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真正的武林高手在民間,只是他們都淡泊名利,明明可以一擊幹翻拳王怒賺十幾億美金,但他們就是不動心。。。

    其實可以理解陳曉卿這麼說的苦衷,不然怎麼辦?否則美食節目就只能拍成是城市飯店廚藝大賽了。

    拿風味人間來說,有一集重點說了很多餅的做法,其實這些餅饃,放到城市的大飯店中,真的是就是一些普普通通的麵點。

    而且專業飯店中的專業廚具下的麵點,做出來的口感和衛生情況,要遠遠勝於那些節目中最後要擺拍出一臉憨笑的街頭鄉野小吃師傅的手藝。

    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那是需要資本來支援的,現如今真正的美食,只能是在城市,在專業的餐廳,在各類裝置俱全分工明細的現代化專業廚房裡,在專業的廚師的手中。

    那些節目中給你表現出來的憨厚的村野鄉民的用餐,天南海北的食材,其實真正吃到嘴裡,並不會比你在居民小區外的飯館裡點菜吃到的更有味道。

    正如深山老林裡的老和尚老道士絕不會是一個普通的散打運動員的對手一樣。

    那些讓你流口水的鄉野地方小吃,也不會入一個市區知名廚師的法眼。

    還記得那些曾經因為“舌尖上的中國”而一夜爆紅的網紅嘛?什麼空心掛麵,什麼均安烤豬,什麼章丘鐵鍋。。。

    人們蜂擁而至,幻想著絕世風味,可實際接觸到才發現,不過如此。

    而且舌尖上的中國也好,風味人間也好,在介紹美食,細說搭配時,往往都有意無意的忽略了一個現代餐飲中幾乎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近一百年來,對全世界餐飲貢獻最大的,沒有之一的是什麼?

    那就是——日本人發明的味精(雞精的本質依然還是味精)。

    風味人間中,不管什麼菜餚的製作,哪怕過程說的再細,佐料說的再全,都絕口不提味精二字。

    但它從未缺席。。。

    大城市,名餐廳,行業知名的廚師所做的菜餚,對味精的使用多少還會有些剋制有些分寸,而讓很多人念念不忘的自己曾經品嚐過某個鄉野的美食,某個蒼蠅館子的佳餚,某個小飯館的招牌菜。。。

    如果去掉那些情懷加成的故鄉菜,媽媽親手做的飯。。。那麼剩下來了的絕大多數。。。都只是因為掌勺的師傅敢於多放味精罷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不求上進,已近中年,每天就知道打遊戲,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