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商鞅變法內容似乎跟軍隊關係不大,怎麼最後把秦國變成了如此強國?
5
回覆列表
  • 1 # 青華雨田

    秦國能從一個弱小的附屬國逐漸成長成一個超級大國,是和秦孝公時期他大力支援商鞅變法分不開的。

    說到商鞅變法,就必須提到商鞅這個人。商鞅是衛華人,哪他為什麼要跑到秦國去變法的呢?他的變法被支援推行,變法讓秦國國富兵強,被封於商地,然而商鞅最後的結局卻是五馬分屍,到底發生了什麼呢?接下來我們來說說。

    商鞅早期在衛國相國公孫綽底下當小弟,公孫綽很有名,也知道他很有才華,於是公孫綽向衛惠王推薦他,很不巧,還沒有去推薦,衛惠王就病危了。於是衛惠王就召來公孫綽面見,就問公孫綽,如果你有不測,誰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公孫綽就說商鞅雖然年輕,但是很有才華,大王可以放心把國家交給他輔佐管理,衛惠王聽後沒有吭聲,公孫綽知道衛惠王沒有聽取他的意見。過了幾日公孫綽請求面交見衛惠王說,如果你不用商鞅,一定要殺掉他,不然後患無窮。公孫綽走後便立刻給商鞅說,你快點逃命去,我向大王推薦你,他沒有采納,我又給他說,如果不用你,就殺了你,你快點走,晚了就走不了。商鞅聽後大笑道,他既然不採納你的意見重用我,肯定也不會聽你話來殺我,我不必逃走的。果不其然,商鞅繼續就在衛國生活。

    當時秦孝公繼位時很年輕,但他一心想要振興國家,可謂求賢若渴,為了求賢他下告示道,如果有人能助我振興秦國,我要和他分土地。這句話可以說對人才很有力度,這個影響力傳到了衛國。商鞅聽到後,透過一個秦孝公旁的宦官舉薦見到了秦孝公。商鞅第一次和秦孝公見面談的是帝道,秦孝公沒感覺;第二次談的是王道,秦孝公還是沒感覺;第三次談的是霸道,秦孝公有點感覺了,第四次談的是強國之道,秦孝公這次聽得很興奮,決定重用商鞅。於是商鞅變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援,使秦國強大起來。

    商鞅變法主要有兩點。

    第一,是政治制度改革。一方面是把秦國小的鄉令合併成縣,縣官是由君主任命的,實行官僚制度,廢除世襲制,給國家輸入優秀的人才;再一方面是提倡軍功爵祿制,殺敵封官,有效刺激和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第二,經濟制度改革。一方面是廢除井田制,獎耕織,擴大了農民的農作面積,提高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另一方面,家裡有兩個男人,必須分兩家,稅收按家戶頭收,這樣稅收就豐富了;鼓勵支援其他國家的農民來秦國種地,自己國家的農民去當兵打仗。這個方法很明顯,秦國的農民忠誠度高,鼓勵去當兵殺敵,而其他國家的不太靠譜,那就去種地,這樣一來秦國軍隊就成了虎狼之師!商鞅變法是正確的,但是卻威脅到了秦國貴族的利益,所以變法可以說很不容易的,於是商鞅立木為信,相信大家都聽過這個小故事,從此以後所有人都知道商鞅的話是算數的,這樣商鞅就樹立了威信!有一年,秦孝公的兒子犯了法,商鞅沒辦法,就去懲罰了太子的老師,在他臉上刺字,結果過兩年太子的老師不爭氣,又犯了法,商鞅就把他的鼻子割了,所以在秦孝公死後,太子秦惠文王繼位,他對商鞅懷恨在心,最後把商鞅給車裂了!

    商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經濟家,他的變法使秦國從不入流的國家成長成一個強大國家,成功讓秦國得到了崛起。

    這樣的有才人,死得的確很可惜,可是歷史就是歷史,誰都改變不了宿命!

  • 2 # 多維量子

    商鞅變法是秦國得以走向強盛。戰國七雄為何獨以秦國強盛呢,這主要是商鞅的兩次變革。

    秦孝公於公元前359年,命令商鞅在秦國國內頒佈《墾草令》,作為全國變法的序幕。此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刺激農業生產,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管理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到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

    一.頒佈實行魏國李悝的《法金》,增加連坐法。輕罪用重刑。廢除舊世卿世祿制。

    二.獎勵軍功,禁止私鬥。頒佈按軍功賞賜的20等爵制度。

    三.重農抑商,獎勵耕植,特別是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本業,以商業為“末業”,並且限制商人經營的範圍,重徵商稅。

    四.焚燒儒家經典,禁止遊宦之民

    五.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公元前350年,商鞅在秦國國內進行第二次變法。其主要內容有:

    (一)廢除貴族的井田制,“開阡陌封疆”,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

    (二)普遍推行縣制,設定縣一級官僚機構;“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 ,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

    (三)遷都咸陽,修建宮殿。

    (四)統一度量衡制,頒佈度量衡的標準器。

    商鞅變法,使秦國富強,有以下幾方因素。

    從經濟方面講,廢除了奴隸制經濟基礎,確立的封建經濟基礎。提高了生產積極性,增強國家實力。

    從軍事角度講,大大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也為人們爭取更高的社會地位提供了一個有效途徑。

    從政治角度角打擊了奴隸主貴族的特權性,加強了中央集權。

    從司法角度講,第一次用法律的手段將改革內容固定下來,加強了專制統治。

    從社會習俗文化方面來講,第一次將醜陋的,過時的習俗淘汰掉,換成了一種新的習俗,新的文化。

    對於商鞅變法,司馬遷這樣說:行之十年,秦民大悅。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

    兩千多年後,回來看商鞅變法,能夠得出的有以下幾個方面聯想。1.改變了舊的政治理念。2.改變了舊的管理理念。3.確立了以法律推動改革的典範。4.創立了新的國家組織結構。5.建立新的文化體系。6.推動了行之有效的價值體系等等。

    兩千多年前,商鞅變法讓秦國富強;兩千多年後,我們仍在繼承,發揚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族、家譜文化,會隨著中華文化的崛起而再次繁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