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層城鵷雛
-
2 # 楚邾
一種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有一個不斷髮展的過程。宗族文化在中國已經發展了數千年,並逐漸從上層社會向下蔓延,有著其特有的文化魅力,所以也會不斷髮展,並且呈現出新的發展形式。
宋以後宗族一般以族譜、祠堂和族產為標誌。以族譜為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許多的宗族族譜在此期間被摧毀。但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又興起了修譜熱潮,同時期許多地區新修了很多族譜。其原因在於改革開放以後,人們思想逐漸解放,對於宗族不再是全面否定,而是開始肯定其積極的部分。同時,由於文化發展,尤其是歷史學科的研究,開始注重基層社會,注重民間文獻,許多歷史學家視角向下,關注縣以下的基層社會,由此展開對宗族的研究。
管子曾言: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在社會主義發展的今天,人們物資需求逐漸得到滿足,開始追求精神上的富足,對於家族文化,尤其是先進文化不斷弘揚,習大大在不同的場合也多次強調弘揚傳統文化、注重家風教育,而這些在家譜中都有具體體現。所以,在當今社會,人們物質生活滿足而社會也需要,一定程度上還會重視家族文化建設,筆者在田野考察過程中,發現有很多家族在近年來重修了家譜,甚至新建了祠堂,只是這些祠堂與傳統社會宗族祠堂有所區別。
其實,宗族在中國從未衰落,只是不斷在適應新的發展環境,因此呈現出不同的發展形式。
-
3 # 山西的牧馬河的春天
謝邀。家族、家譜文化,應當屬於宗族文化的範疇,而宗族文化是農耕文明的基礎,宗族文化也是封建社會上層建築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宗族文化強調的是一個家族的歷史傳承,這個歷史傳承不僅包括世代系列之間的歷史連線,也包括家族精神和文化的傳承,比如嚴氏家訓,對嚴氏家族後世的影響就非常深遠。雖然改革開放以來,復舊之風打著傳承傳統文化的旗幟在本世紀初葉十分盛行,修家譜,祭祖先,家族聚會等文化行為遍佈九州各地,看似傳統文化日益恢復、興盛起來。其實它與社會主義文化建沒格格不入,它與社會主義的經濟基礎也不相協調。所以隨著中華文華的繁榮昌盛,這種宗族文化會逐漸走向消亡。
其實早有跡向己經昭示著這種消亡正在悄情降臨: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城鎮化在大批農民工湧進城市的推動下,迅速擴充套件,農村的宗族觀念也隨著家族成員的離散而日益淡薄,那些修好的家譜在展示一番後早己又壓在箱底或堆放在書廚中漸漸蒙上了歷史的灰塵。隨著少子化、老齡化的來臨,剩男、剩女漸成新時代的個體經濟。據統計全國己有兩億大齡單身青年組成的個體經濟在全民消費中所佔比重己是隻升不降。家族觀念在當代青少年頭腦中非常淡漠,在單身青年心中更是淡然無存。在這種情況下,家族、家譜文化還能繼續發揚光大嗎?只能是隨著中華文化的崛起而走向消亡,成為歷史的文化垃圾留存在老人們的記憶中。
-
4 # 文開石
所謂家族文化家譜文化,會作為一種傳統文化繼續保留並延續一定的生命力,但是不可能繁榮。
家譜文化繁榮的需求不存在。
中國傳統文化中確實有祖先崇拜,血統崇拜。但是更多的是限於當時歷史環境的需求。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多民族融合的時代,需求已經越來越小。要想了解自己來自何方,源自何處,一個DNA檢查比什麼都方便。
家譜文化繁榮的根基不存在。
自古一個人,功成名就也好,封侯拜相也罷,甚至一統江山,要做的一件重要的事情自然是修祠修譜,所謂光宗耀祖。並希望以此庇護子孫。但現在社會已經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和需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麼做更多的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和習慣。
家譜文化繁榮的剛需不存在。
如果說以前還有這個習慣傳統,可以說成是剛需。那現在剛需完全不存在,所有推廣所謂家譜文化的,都完全是利益需求。除了利益需求,完全形成不了社會的剛需。
一堆掛著姓氏研究、宗族研究的人,為了自身的利益需求,把家譜文化吹成了無限的高度,什麼中華文化基礎呀、幾大歷史文獻呀、三大孝道呀,無非只是把祖宗的臉挖出來賺錢。
-
5 # 利己利人才有利
答,談家譜是見識遠近而來?親和一面!實際來說,同住一中國如同一家親!張三,李四,王二麻子,都是華人!團結友愛財氣生!
回覆列表
隨著中華文化的崛起,家族、家譜文化也不會繁榮的。
當代的中國,是經濟飛速發展的中國,社會上的大家族早已分崩離析,變成了一個個三口或四口之家。家庭越來越小,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安樂窩,整天為生活奔波勞碌,哪裡還有心思去關注一個大家族的事情?
魏晉時期的琅琊王氏,是當時最大的氏族,興盛三百餘年而不衰,王導,王羲之,王獻之是其家族代表人物。歷史上如此有名的大家族當今社會有嗎?幾乎沒有,吳越錢氏也許可以與其相提並論。
當代的中國,尚有八億人口住在農村。農村一般是由幾個姓氏組成的,我門村只有姓楊的,姓王的和姓程的三個大姓,我姓楊,我們一門人很多,可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冷淡,就跟街坊鄰居差不多。我們家族(主要是自家人)有五六十口人,關係也不是那麼融洽,平日裡不吵架就不錯了。我們根本就沒有家族的概念,我們沒有楊氏祠堂,也沒有楊氏家訓,我們的家譜也不齊全,只能往上查詢七八代人,也沒有人去修家譜,根本就沒有人提這個事。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我們家裡的人沒有文化嗎?不是的,我這一代自家的兄妹基本上都是大學生,有兩個還是中文系畢業。他們肯定知道修身齊家,我爸那一代人也有文化,只是生活壓力太大,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過年回家,就短短十幾天,哪裡有功夫去操心家族的事情。
家族家譜文化要想繁榮,也不是不可能,我覺得需要“鄉賢”文化,讓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領導幹部退休以後告老還鄉,帶動落後農村的文化興盛。建祠堂,修家譜,讀詩書,習禮儀。一個家族的人團結起來,互相幫助,互相友愛,家族文化才能興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