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騎士隱秘
-
2 # 對成雙
是由於人心不善,導致了人心險惡。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是說這個人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經常跟著一個不善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受其影響便開始,不善了進而開始惡了……所以說是先不善後做惡……
是由於人心不善,導致了人心險惡。孔子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是說這個人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個人經常跟著一個不善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受其影響便開始,不善了進而開始惡了……所以說是先不善後做惡……
我們來從進化論的角度探討人的各種適應性問題 自然選擇塑造了人的器官,比如繭子,當我們的面板受到過度的摩擦,就會生成繭子,來減輕對真皮的摩擦和損害;另外人對於紫外線輻射也有一種適應,如果這種照射持續過久,那麼面板就會永續性保持深色狀態,這是避免面板被紫外線灼傷的有效保護適應;再如,人類站在食物鏈頂端不是靠強壯的體骼和鋒利的爪牙,而是進化出了“最強大腦”來克敵制勝。難怪教育家皮亞傑說,智力的本質就是適應,智慧就是適應。 自然選擇也塑造了人的行為,例如貪婪,即希望佔有比所需更多的一種慾望。慾望是個無底洞,這種傾向為什麼會被自然選擇保留下來?它是人類獨有的“七宗罪之一”,還是生物界廣泛存在?其實松鼠在過冬前,也會未雨綢繆、準備大量松子。打個比方,有三種松鼠,它們正常過冬時所需松子數同為100,第一種松鼠有點懶,收集了50個,結果沒熬過冬天餓死了。由於這一年氣候變化使得冬天特別漫長(環境突變),第二個收集了100個的也餓死了。而第三隻貪婪的松鼠收集了500個,它不但自己餓不死,還能分給收集不夠的松鼠從而獲得了較高的“社會地位”。 北極熊冬眠前也需要提前不斷地儲存能量以生成保暖用的脂肪層。 同樣地,人類從東非大草原一路走來,保留了“資源匱乏感”這個印刻在基因中的特性,進而引起“囤積癖”,很多人肥胖就是因為面對好吃的高熱量食品時控制不住自己。人類面對未來不確定的天災人禍,這些物質金錢怎麼可能輕易地“斷舍離”? 自然選擇同樣塑造了人的心理特徵,例如嫉妒。古希臘神話傳說中,特洛伊王子帕里斯到希臘遊玩,斯巴達國王熱情的招待了他,不過帕里斯一眼看上了國王的妻子海倫,海倫也愛上了這個英俊瀟灑的王子,兩人一見鍾情,很快產生了愛情的火花,於是帕里斯偷偷帶著海倫私奔並回到了特洛伊。希臘因此事對特洛伊發動了為期長達十年之久的攻擊守衛戰,歷史上稱為特洛伊之戰。進化心理學表明,男人在婚姻擇偶中有各種各樣的“偏好”,其中一種就是對婚姻關係中那種“忠貞不二”的配偶的偏好。這種偏好是用於解決 “父子關係的不確定性”這一適應性問題的。女人進化出了更換配偶的心理機制,傾向於外遇是因為能從中得到許多好處,例如充足的資源(金錢,房子,更高的地位,優秀的基因等)所以男人在內心深處十分嫉妒配偶和其他男性的接觸,特別是性接觸。因為若不嫉妒,對妻子不管不問,他就可能一輩子養育他人的兒女並渾然不覺,從而自己的基因無法延續而被自然淘汰掉。 從還原論的角度講,生物界最根本的兩大問題就是生存與繁殖。為了解決該問題,自然選擇塑造了人的器官,行為與心理特徵。那麼我們就能從該角度探索人類各種各樣的特性——我們高等文明所厭惡的“劣根性”。 人本質是一種動物,它雖然有智慧,但仍然具有動物的原始特徵——吃喝拉撒睡、性慾、情感、慾望等。 我把這些特徵分為三大類 情緒層面:開心,憤怒,悲傷,害怕,(喜怒哀懼四大類)厭惡,焦慮,內疚。這些特徵具有不穩定性,即短暫易逝且反覆出現的。 心理層面:自私,同情心,攻擊欲,權力慾,嫉妒,貪婪,虛榮,領地意識,偏見,窺私與八卦。這些特徵具有穩定性,通常是長期的,屬於人格特徵的一部分。 行為層面:友誼,復仇,殘忍(傷害他人與自殘行為。如吸菸吸毒孔雀古惑仔),競爭,騎驢找馬(戀愛的不忠),暴力行為,炫耀行為,冒險(賭博)行為,親密(性)行為,護食行為,欺騙行為,懶惰 當然這些特性並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相互關聯甚至以某種複雜的方式糾纏的。例如一個人因為嫉妒和競爭心理而引起報復或攻擊行為。 在人的這麼多的特性中,最基礎最核心的當屬“自私性”。 該理論體系是以生物自私性為前提來進行推論的,即人與動物一樣,是趨利避害的,儲存自身是生物存在的終極理由。 那們你可能會問,為什麼自私是生物本能,而“利他主義”不是? 生物學認為,自然界有三種形式的利他主義。 1互惠利他主義(同情心和內疚感可以推動合作,但仍是以自私為前提的互利共贏) 2親緣利他主義(只有攜帶相同基因的親屬才會“無條件地”相互扶持與關照。這個理論被基因決定論者利用,即基因要求我們儲存和照看相同的基因,仍是“有條件”的利他主義) 3純粹利他主義(到底在血緣關係之外存不存“我愛你不求回報”的無條件利他?如何論證?第一可以想象未社會化的嬰兒或小孩,如果你從他手中奪取玩具,他會哭著反抗,嚷著從你手中奪回來2第二,從進化機率角度講,假設兩個人遭遇洪水,在同一條船上只有夠一個人生存下來的食物。那麼“道德人”出於純粹利他主義而把生存機會拱手相讓給“自私人”,那麼“自私人”的基因繼續流傳下來。而“道德人”的基因則毀滅,無法進行利他基因的傳播) 所以說,在生物界,普遍的愛和普遍的利益在進化上是毫無意義的,世界上沒有什麼社會性動物會在意所屬物種的整體利益,從沒有聽說野外的猴子會試圖營救關在動物園裡的同類,沒有哪隻蝸牛會為了全球蝸牛的共同利益而舉起一隻觸角,沒有哪個獅群的首領想成為全球的獅子王,也沒有哪個蜂窩會貼著“全球工蜂聯合起來”之類的標語。同樣,人類建立世界大同的地球村只是烏托邦式幻想。 科學不是童話,需要對好的壞的美的醜的給予同等的關注。關於適應性的進化從來就不是道德的,而是關乎生死存亡的。科學提供了“真相是什麼”,而我會在最後幾章論證我們的世界“應該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