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南橋有故人
-
2 # 人文行天下
官渡之戰,是東漢末年“三大戰役”之一。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軍與袁紹軍相持於官渡(今河南中牟東北),在此展開戰略決戰。曹操奇襲袁軍在烏巢的糧倉(今河南封丘西),繼而擊潰袁軍主力。此戰奠定了曹操統一中國北方的基礎。
官渡之戰,曹勝袁敗是必然趨勢。
政治上,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將此時東奔西竄,被軍閥棄若敝屣的漢獻帝迎到許昌,在政治上取得優越地位。同時,曹操求賢若渴,三下求賢令,唯才是舉。“爭天下必先爭人”,只要有本事,不管他是什麼人,哪怕曾是雞鳴狗盜之徒,只要能遵守法度,維護朝廷利益,願為朝廷出力,有能力,朝廷就既往不咎,不歧視,不放棄,給地位,給待遇,“唯才是舉”。正是曹操有如此顛覆性的用人之道,才使得其周圍始終圍繞著眾多猛將志士,典韋、張遼、張頜、夏侯敦、夏侯淵、徐晃、于禁、龐德、曹洪、司馬懿、荀攸、郭嘉、程昱、崔琰……每一個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經濟上,曹操募民屯田。當時軍閥混戰,加之天災,正常生產無法進行,所以軍隊的糧草供應一直是一個極大的問題。曹操曾說:“夫定國之術,在於強兵足食。”在迎漢獻帝都許昌的同年,他又開始在許下募民屯田,得谷百餘萬斛,初步解決軍糧問題。
戰略上,曹操善於用人。官渡之戰前,曹操三問謀士。一問郭嘉。郭嘉分析形勢,提出十勝十敗的觀點。
二問荀彧。荀彧分析曹操、袁紹二人在品質、性格、用人、能力上的優缺點,指出袁紹必敗。
三問賈詡。賈詡分析曹操四勝袁紹。之後,曹操才決心進行戰爭。
反觀袁紹,拋棄漢獻帝,而袁謀立漢宗室、幽州牧劉虞,遭到拒絕,政治上處於孤立地位。
軍閥混戰中,袁紹先後佔有青、冀、幽、並四州之地,成為當時最大的軍閥。但袁紹為人任人唯親,剛愎自用。袁紹的三個兒子、一個外甥,都是無德無才的平庸之輩,原不堪重用,但袁紹認為親人比外人可信、可靠,遂不聽 謀 臣 的 勸 告,委 大 兒 子 袁 譚 任 青 州 刺史,二兒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小兒袁尚與自己把守門戶冀州。特別是袁紹將自己最寵愛的小兒子袁尚留在身邊,很明顯的是要破除“立儲以長”的古訓,把小兒子作為自己的接班人,這在中國封建社會里就犯了大忌,是引起家族內部爭權奪利、互相殘殺的原因。袁紹的這些安排,既不能讓部下心服,也不能讓親屬所接受,因而是不得人心的。袁紹的眾多僚屬見到這些事實時,都對前途深感憂慮,預言“必為禍始。”
官渡之戰爆發後,袁紹不聽許攸之謀,即在相持不下時,派一勁旅抄小路奇襲許縣劫持天子的建議。“攸怒,奔曹”。當許攸來降時,曹操“撫掌大笑”,道出了“吾事濟矣”的感嘆,上演了曹操“跣足迎許攸”的歷史典故。在許攸的建議下,曹操燒掉袁紹位於烏巢的糧草,造成軍心大動。戰爭的形勢就自然發生了顛覆性的轉折,明顯利好於曹操集團。
曹操任人唯賢、袁紹任人唯親。任人唯賢,必然禮賢下士,虛懷若谷;任人唯親,必然武斷專行,堵塞賢路。
官渡之戰以曹勝袁敗而告終。袁紹失敗,主要表現在“六失”上,即“政治上失利,道義上失理,戰略上失策,指揮上失誤、用人上失當、組織上失和”。其本人也確實是志大才疏,色厲內荏,外強中乾的“繡花枕頭”,而且其本人也因自愎而固執,因固執而狂妄,因狂妄而輕飄。他的軍閥集團可以說是“三差集團”,即“政治上短見,軍事上的弱智,組織上低能”。曹操卻截然相反,特別是接納能人之言,劉曄、荀攸、許攸等獻計即用,有化險為夷之功,有一計敵萬軍之妙。
由此可知,官渡之戰,曹操的勝利是“歷史必然”。
回覆列表
官渡之戰,是三國時期三大著名戰役之一,也是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有名戰例。這次戰役的對戰雙方就是曹操和袁紹。曹操,字孟德,小名阿瞞,祖父曹騰是為宦官首領,其父親本性夏侯,過繼給曹騰之後才改姓曹。相比於曹操這樣的宦官之家,袁紹可真稱得上是高富帥,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袁紹為人寬和得眾,能禮賢下士,但他外寬而內忌,喜歡故作矜持,內心沒有什麼才學,這樣的袁紹還能得到北方四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那“四世三公,門吏故生遍天下”的家世。
建安五年,袁,曹官渡之戰正式拉開了序幕。當時袁紹擁軍十萬,而曹操卻只擁有三萬人馬,這場戰鬥的雙方兵力懸殊巨大。所以為了打敗袁紹,曹操與荀攸,郭嘉等人反覆商量。最後決定先安撫其餘軍閥,即使不能得到幫助,也要讓他們保持中立。這是政治層面上的,保證了這一方面,曹操就要開始具體的軍事行動了。開始曹操將助力屯於官渡,在吸引敵人的同時,從兩翼包抄袁紹的後路,接下來又在白馬,延津兩次戰役中擊殺袁紹兩名大將—顏良,文丑。之後袁紹相出各種辦法攻曹,都被曹操破解,就這樣袁紹佔據兵力優勢與曹操對峙半年有餘。但此時,袁紹的優勢得到了極大的體現,他的糧草充足,而曹操這邊糧食將盡,曹操是憂心不已,甚至寫信給留守許昌的荀寫信,有退兵之意,荀卻要曹操堅持下去,認為這時候誰能堅持下去誰就能獲勝,並提醒曹操強攻是不可能的,只能利用奇兵。於是曹操帶領五千精兵準備孤注一擲偷襲袁紹的糧草基地烏巢,最後由於袁紹不聽部下意見,堅持不全力救援烏巢,一意孤行的攻打曹操,最後糧草被毀,軍心動搖,不攻自破。
就體現出袁紹與曹操之間的差距,袁紹是典型的只知道打團不會帶線的,而曹操卻是打團帶線時間分配合理,主要是還會偷塔,最後一舉推破水晶,取得了勝利。
當然主要是袁紹曹操心態問題,袁紹佔有絕對優勢,故不肯聽從部下意見,而曹操本處於劣勢,加上又肯聽從部下的意見,所以促成了曹操的成功。所以說曹操的勝利有自己的戰略上的成功,也有袁紹驕傲自大的原因。總的來說,曹操會成功這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這次官渡之戰的勝利確實帶有一點點僥倖,畢竟最後曹操都已經準備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