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陽系漫遊

    曲端有將帥的謀略,假如能讓他盡展自己的才能,前程不可限量。但是他剛愎自用,恃才傲物,這是他遭受災禍的原因。

  • 2 # 指動濟南

    靖康之變後,康王趙構在商丘即位,金軍揮師南下,"搜山檢海捉趙構",宋高宗在海上逃亡4個月。南宋軍民在韓世忠、岳飛等人率領下抗敵,完顏兀朮一敗再敗,倉皇北撤。拿南宋水軍毫無辦法的金軍,只好放棄渡江作戰,兵鋒指向川陝,意圖攻破側翼,迂迴包抄南宋。

    川陝爭奪戰打響了。

    他,是陝西素有威名的將領,信鴿點軍,斬叔立威……如不出意外,陝西是可以保住的。但隨著這名南宋守陝第一將成了又一個魏延,陝西最終落入金軍之手。

    他,就是曲端。

    1、有文有武是曲大

    南宋守陝將領中,有兩個人很重要,人稱"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謀有勇是吳大。"曲大指曲端,吳大指吳玠。曲端成名較早,吳玠資歷淺,是曲端副手。曲端之父是西北鎮邊名將,曲端生在西北,少年從軍,“知書善屬文”,精通兵略,對西夏軍“屢戰有聲”。

    曲端的這段經歷,也使他養成抗上自負的性格:與西夏軍作戰中,作為涇原路第三將,他兵機多變屢有勝績,卻被打敗仗的上司調離了。打了勝仗卻讓吃敗仗的上級沒面子,倒黴的是自己,這段經歷讓曲端有了一種思維定勢:上級都是草包!

    2、曲端抗上成為習慣

    戰打響,川陝宣撫處置使張浚相中了他,任命他為節制司都統制,成為守陝六路軍馬中的重要一軍。但隨後他就與節制陝西六路兵馬的王庶鬧翻,不聽徵召,惹得王庶想把他調離,曲端則對王庶動了殺機。最終王庶失守延安,曲端設計奪王庶節制使大印,將其趕離陝西。

    金軍圍攻陝州,張浚令曲端救援李彥仙。曲端認為陝州必失守,還可能落入金軍圍點打援陷阱,“詭託不行”。結果陝州失陷被屠城,李彥仙跳河殉城。不聽王庶軍令,也不聽川陝一把手張浚的命令,曲端抗上做到極致。

    3、彭原店一戰與吳玠交惡

    陝州失陷,金軍兵臨潼關。曲端派副將吳玠、張中孚等人固守彭原店,自率中軍於後方屯守。金將撒離喝冒進,被吳玠打敗,完顏婁室吸取教訓,加派軍馬日夜攻擊,吳玠支撐不住。曲端卻以避金軍鋒芒、儲存實力為由,率軍退至涇州,沒有後援的吳玠因此戰敗。

    戰後吳玠質問曲端為何不救,曲端則稱吳玠戰敗,中軍如不退守會有更大損失。隨後,曲端上書彈劾吳玠不聽節制,吳玠被降職。大受委屈的吳玠上書張浚討說法,最終被升職為秦鳳路副總管,而曲端被罷免兵權,貶為海州團練副使。至此,曲端和吳玠交惡。

    4、禍起富平戰役

    在陝西根基深厚曲端被貶,引發一片譁然,“軍情大不悅”。此時,完顏婁室率10萬金軍攻打富平,張浚集5路軍馬20餘萬人迎戰,因戰略失誤大敗。因曲端生望太高,戰役中為迷惑金軍,張浚曾打出曲端的軍旗,被完顏婁室識破:"聽說曲將軍已被免,這是騙我。"

    此戰失利,陝西軍民多歸結為曲端為免,軍心渙散所致。張浚為安撫民意,聲稱富平戰役中涇原軍最能打,退卻後率先匯聚,是之前曲端訓練有方的表現,於是奏請復職曲端為左武大夫,次年又升職為營州刺史。此時,陝西軍民普遍認為曲端將被複用,未料有兩個人卻不同意。

    5、吳玠王庶聯手陷曲端死地

    關鍵時刻王庶又站出來,向張浚獻上一首曲端的詩作,其中兩句是:"不向關中圖事業,卻來江上泛扁舟"。當年金軍"搜山檢海捉趙構"時,宋高宗在海上逃亡4個月,這兩句詩明顯影射此事。接著曲端副將張中孚、李彥琪、趙彬全部降金,“疑端知其謀”,於是曲端被下獄。

    6、曲端亡陝西亡

    曲端之死“殊極慘惡”,這跟一個叫康隨的人有關。康隨曾在西北當兵,偷盜庫金被曲端彈劾。此時,得知審判自己是康隨,曲端仰天長嘆,手指戰馬鐵象說:"這是老天不讓我恢復中原?可惜!"淚流數行。曲端初入監獄,每天都好酒好菜“待之以上禮”,這讓他大惑不解。

    一天有人對他說,將軍想早點兒出去,就寫一下經過,我們替你上報,你就能出獄。曲端要求寫好,來人揣入懷中離開。當晚就把他關進鐵籠,四周架火炙烤。曲埠渴要喝水,端來的是一杯毒酒,他喝後九竅流血而死。曲端一死,陝西軍士“多叛去者”,最終陝西全境失守。

    7、斬叔立威,信鴿點軍

    曲端治軍極其嚴格,任職涇原都統時,他叔叔是偏將,戰敗被斬,發喪時曲端手書祭文:"嗚呼!斬副將的人,是涇原統制;祭奠叔叔的人,是侄兒曲端!"公私分明,軍令如山,全軍“畏服”。斬叔立威的曲端,還是歷史上第一個信鴿點軍的將軍。

    張浚曾到曲端營中巡視,曲端開啟營門行軍禮,周圍卻不見一人。張浚很奇怪,要求點視士卒,曲端把所屬5路軍的籍冊呈上。張浚點到一軍,曲端在堂下開啟鳥籠放一隻信鴿出去,所點之軍馬上來到。張浚要求全部點視,5只信鴿騰空而去,5路軍馬頃刻來到,戈甲耀眼,旌旗招展。

    8、曲端為何成了又一個魏延

    後人讀三國,常冤嘆魏延之死,其人恃才傲物,諸葛亮死後,他被蜀漢上下所不容。楊儀主導魏延之死,其他人全做壁上觀。魏延死後本就人才匱乏的蜀漢,更陷入青黃不接境地,最終出現“蜀不無大將,廖化充先鋒”的局面。千年之後,魏延的這幕悲劇又在曲端身上重現。

    曲端之死同樣被後人喊冤,但是他剛愎自用、抗上自負的性格與魏延類似。張浚也不是諸葛亮,節制不了曲端,吳玠和王庶又當了一回楊儀,康隨就扮演了馬岱,歷史何其相似!

    不過,曲端也算是咎由自取,作為軍營中的異類,處處自作主張,這樣的人有朝一日得志,更將無人節制。你說是不是這樣?

    參考文獻:《宋史》、《金史》、《資治通鑑》、《四朝國史》、《齊東野語》,感興趣者可以詳細一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母親對孩子的愛,到底有多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