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吃了蒙脫石散,媽咪愛,換了腹瀉奶粉後大便變稠,次數三次那樣,全停藥後換回原來的奶粉,便便又變稀,次數有兩三次!
4
回覆列表
  • 1 # 毛毛喵花花

    去查一下是不是秋季腹瀉,傳染性特別強的一種病毒性腹瀉。小寶寶拉肚子最掉體重了,趕緊去醫院吧。

    不想打針吃藥就去推拿,寶寶越小越有效。但是一定要找靠譜的水平高的,大部分社群裡的都是沒有資質的糊弄人的。一般三甲醫院尤其中醫藥都有小兒推拿科,或者中醫藥大學推拿系的老師,都可以。

  • 2 # 宋碗粥

    可能是寶寶對乳糖不耐受或者蛋白質過敏,建議吃一段時間適度水解蛋白+乳糖酶。乳糖酶每天一次空腹喝後餵奶粉。大概調理3個月左右情況好轉慢慢換回普通配方奶粉。轉奶要科學循序漸進看圖

  • 3 # 羊爸爸育兒

    不知道你有沒過這樣的經歷?

    一看到孩子開始拉肚子了,心裡開始慌亂不安,趕緊跑去藥店買上一盒蒙脫石散,快速給孩子止瀉,這樣做真的對嗎?

    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案例。這是幾天前一個朋友求助時說的情況。

    我家小朋友拉肚子,吃了蒙脫石散之後不拉了,但又開始瘋狂的嘔吐,吃什麼就吐什麼。再去醫院,醫生開了開塞露,說要讓孩子再重新拉肚子……

    具體問了一些問題,有幾個重點:

    大便拉出來是惡臭的,手腳心燙,肚子燙,一吃就吐

    幾個關鍵點相互輔佐指向了積食

    所以這個一開始的腹瀉是積食腹瀉。積食腹瀉是什麼情況呢?意思就是肚子裡的沒有被消化的宿食腸垢堆積起來後,身體產生的一種自發的排毒反應。治療的方式應該是幫助這個積食排洩乾淨,也就是幫助身體拉乾淨就可以了。

    積食腹瀉用蒙脫石散止瀉會怎麼樣?

    該拉的拉不出來,垃圾沒有地方去,那就要吐。

    當然並非所有的積食腹瀉止瀉之後都會吐,看到過的更多的情況,是便秘。比如剛剛新增輔食的時候就開始吃一些葷腥的東西,或者過早的吃雞蛋,吃得太多太雜亂,孩子腸胃能力還沒有達標的時候就可能會積食腹瀉。如果這個時候用蒙脫石散止瀉,那可能就會產生比較長時間的便秘。

    西醫文獻說:“蒙脫石散口服後,藥物可均勻地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並維持6個小時。可使引起腹瀉的細菌、病毒、毒素被吸附後隨糞便排出。

    蒙脫石這種礦物顆粒極細,加溫到足夠溫度時其中的水分子會跑掉。而失去水分子後的該礦物便具有了吸附水分子或其他極性分子(電荷分佈不均勻)的作用,可以吸收水分並膨脹為原體積的N倍。中醫來看蒙脫石散類似一種澀劑,類似傷寒論裡的赤石脂禹餘糧丸。

    用來止瀉的方式比較像是:

    把肚子裡的水用土和一和,和成泥。

    關於副作用:文獻中提到說蒙脫石微粒如果它們與病毒等一起排出體外了就沒事了,不會對人體產生什麼影響。但是孩子的消化功能短時間內可能沒有辦法完全恢復,所以是不是能及時排出去存疑。

    考慮到蒙脫石散在吸收水液的同時也吸附了導致腹瀉發生的邪氣(細菌病毒),不利於這些致病體儘快的排出體外。所以說如果使用蒙脫石散之後,一直便秘,肯定是對我們的整個消化系統是有影響的,那食物和營養的吸收也是有影響的。

    邪氣和藥物都排不出去會怎麼樣呢?

    身體還是會生病的。表現方式可能會不同,有的孩子表現是脾胃吸收能力差,容易積食,容易感冒,也有的孩子會咳嗽,等等等等。

    很大程度上,很多腹瀉,垃圾是需要幫助排出的。積食腹瀉需要排出是宿食腸垢,受寒腹瀉需要排出的是寒溼,還有西醫鑑定的輪狀病毒性腹瀉,在臨床上可以檢測出病毒,這些病毒也是需要排出的,只有排出去了,病才會真的好。

    所以無論是什麼,病毒或細菌,積食或寒溼,都需要幫助清理,通常中醫會用食療或者中藥的方式來解決。不留邪是中醫治療腹瀉的方向,也應該是西醫對待大部分腹瀉的治療方向。

    所以消除蒙脫石散止瀉後的副作用的方法就是重新把垃圾拉出來,所以開頭說的那位西醫後來用開塞露想讓孩子繼續拉肚子,與中醫的思路不謀而合。

    那麼蒙脫石散到底能不能用呢?

    蒙脫石散的止瀉是一種不針對病因的直接止瀉劑。不管什麼原因導致的腹瀉,服下馬上就見效。但也正因為此,只建議少數腹瀉,如非積食,虛性腹瀉的情況下作為非首要的治療方式。

    此外,蒙脫石散的治療對人體的消化道功能保護欠考慮。

    而中醫在治療腹瀉的時候,除了外治法,還有使用湯藥,也就是說,經過煎煮,然後服用藥液,經過胃腸吸收,進入氣血中,透過氣血調節人體臟腑機能,從而起到整體康復的狀態。中藥湯劑可以減少對胃腸的損傷。

    那麼腹瀉應該怎麼辦呢?首先要看寒熱。

    寒的情況,可能是綠便,有雞蛋的腥臭味道,或者沒有味道,舌苔泛白,可能不想喝水,睡覺要趴著睡,也可能伴隨流鼻涕感冒的症狀,摸手心腳心不燙,甚至是很涼,嘴巴里沒有什麼味道,有三條以上綜合起來就可以作為受寒的主要推斷,那方法就是溫暖中焦,就是腸胃。外治法可以使用艾灸中脘,肚臍的方式。或者丁桂兒臍貼也可以。

    熱的情況,可能大便臭,或者酸臭,甚至惡臭,那有可能是積食腹瀉,可能會口渴,舌苔偏黃,睡覺可能會跪著睡,或翻來覆去,可能會口臭,手腳心熱,也可能汗多,比較煩躁,嘴巴紅等等。如果有多條符合,可以考慮積食腹瀉,外治法可以提背,可以太極揉腹;食療主要是忌口,減少飲食攝入。

    另外還有一種寒熱錯雜,可能會伴隨嘔吐。這種較為複雜初學的媽媽不好判斷就可以交給中醫面診。

    但總的來說,我們先分清楚寒熱,我們大概就會知道什麼方法是能用的,什麼是不能用的,避免誤治是最需要關注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身的時候發現體態有些問題,去健身房上康復課有必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