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光影公社
-
2 # 阿土198
《水滸傳》的核心內容就是寫一群江湖好漢,基本精神就是宣揚江湖義氣。
南宋時期,朝廷腐敗,貪官當權,政治黑暗,民不聊生。《水滸傳》中許多重要人物都是被官府所迫,逼上梁山。所以說,梁山好漢的大聚義絕非偶然。但要說這是一場農民起義,還是十分勉強。
智取生辰綱,是梁山轟轟烈烈的事業的開端。這一“壯舉”轟動整個社會。但以晁蓋為首的一夥,犯下這樁彌天大案,背後真正的動機是什麼?是為了劫富濟貧,還是為了準備起義?顯然都不是。在黃泥岡上,劫了十萬金珠然後分贓,他們各自得了錢財就回家去了,並沒“濟貧”,也沒有扯旗造反或曰“起義”。若不是東窗事發,保不住他們拿著這筆不義之財做富翁,一世快活。可他們還理由充分:“此不義之財,取之何礙?”打劫生辰綱,因為是有“充分理由”,成了“英雄行為”“反腐行動”,於是乎,這“黑道行動”不黑了,連打劫也不叫“打劫”,叫“智取”了。生辰綱確實是不折不扣的“不義之財”,但從晁蓋等人的動機與結果看,“智取生辰綱”仍屬盜賊行徑。至於事發後逼上梁山,也只是眾兄弟找個安身的地方,跟著晁蓋哥哥過快活日子了。
記得梁山好漢在舉上“替天行道”的大旗後,是有點“紀律”,並表態說,不攔路搶劫了,讓周邊人民過上幸福生活,安居樂業。可好景不長啊!梁山缺糧了,向旁邊的兩個縣借,這兩縣哪能借?首先,要有借有還。梁山好漢們連自己的糧食都不能保證,到時候怎麼還得了?再者,你們梁山與我們縣又不是“合作伙伴”,非親非故,為啥一定要借你?更重要的是,你是賊,若借你們糧食,那豈不是私通草寇?擔當不起,擔當不起!於是,兩縣自然沒借。這應屬人之常情,梁山不可能不知。但梁山好漢們發火了,當即抄起幾路兵馬,硬是依據武力,把糧搶了過來。梁山借糧,不過是為搶劫制造藉口。這一點,宋江一開始就挑明瞭。宋江道:“目今山寨錢糧缺少,梁山泊東有兩個州府,一處是東平府,一處是東昌府,我們自來不曾攪擾過那裡百姓。今去問他借糧,公然不肯。”因為“不曾攪擾過那裡百姓”,所以那裡百姓不知道梁山的厲害,所以借不了糧,也就非搶不可。看看,這算什麼邏輯?
以宋江為首的梁山並沒有真正起義。一開始就那麼幾個好漢加幾百兵馬,可能沒有起義的資本。過了一段時間,兵馬有幾千了,卻並未像一般的起義軍,有攻城略地的方略,有“均貧富”之類的綱領,帶領群眾,殺向皇都,奪取政權。好漢們只是聚義於梁山,在周邊小城打打仗,然後去大城中鬧鬧事,僅此而已,怎談得上起義?最後,兵精糧足,連朝廷都認為梁山“賊勢浩大”,可宋江卻想投降朝廷。
宋江舉著“替天行道”的大旗,要“反貪官不反朝廷”。其實這很可笑。貪官在哪裡?在朝廷;誰能管得住貪官?朝廷;貪官為何腐敗?因為朝廷腐敗,皇帝無能,所以形成了朝廷是貪官、貪官是朝廷的尷尬局面。正因如此,宋江攻擊的目標也出現問題,“反貪官不反朝廷”就自相矛盾了。梁山好漢的悲慘結局其實早就被這“反貪官不反朝廷”的方針牢牢鎖定!這大旗一舉,更談不上什麼起義。
江湖義氣,是《水滸傳》的主旋律。智取生辰綱,是結義而行。落草梁山,也是義氣使然。“替天行道”,招安朝廷,全礙於宋江哥哥這麼做,做兄弟的就得聽著,全是江湖義氣支配著。李逵都講了“殺到東京,奪了鳥位”的狠話了,也只有聽的份。連吳用這樣的明白人也被義氣所左右。所以說,讀《水滸傳》,就是要讀出梁山好漢的豪氣、爽氣、義氣。我這樣講,一點沒有貶低《水滸傳》價值的意思,因為《水滸傳》的價值所在,並不取決於寫的是江湖義氣還是農民起義。
-
3 # 內蒙古媒體科技新資訊
《水滸傳》是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主要描
寫綠林好漢的江湖社會和他們遵循的神秘江湖文化。江湖文化蘊含豐富的文化、社會意義,雖然年代久遠,但至今仍對現代社會有一定影響。
《水滸傳》描繪的是紛紜複雜的江湖世界,在漫長的江湖文化發展史中,《水滸傳》中的江湖是江湖文化的一個支脈。《水滸傳》中的江湖人包括梁山好漢和其他三教九流,以前者為主。一方面,根據相關統計,作品中出現的“江湖”一詞多達88處,多是梁山好漢所言,可見他們對江湖生活的追求。梁山好漢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江湖社會的特點: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質和智慧,江湖義氣是他們共同的價值取向,在乎自身的江湖地位,希望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另一方面,在《水滸傳》中,非梁山好漢的江湖人類別、身份較為複雜,且身世難追尋,如開茶坊的王婆、混混牛二等。在梁山好漢反抗時,這些人身上的江湖色彩體現得非常到位。
回覆列表
《水滸傳》中透出的那一種很濃郁的江湖氣,這種氣息也是江湖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看來,江湖氣用語言文字好像難以形容,但其卻大致有一樣的表現與特徵:似乎帶有一些豪氣,又夾雜著一些義氣,還帶有一定的匪氣和流氣,還散發出一點書生氣,此外還蒙有一層神秘色彩。
魯智深,武松帶的更多的是豪氣,宋江表現主要是義氣,而段景柱,時遷帶的是匪氣和流氣,吳用則帶有書卷氣,此外公孫勝,樊瑞還蒙有一層神氣。
江湖作風是江湖氣的另一個表現形式,風風火火闖九州,這句話是對水滸傳人物作風的很好概括,這作風就是江湖作風,這是與江湖氣非常接近的概念,但兩者又有一定的區別。
《水滸傳》中,都是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兄弟義氣在前,妻兒利益在後,往往都是寧願失去妻兒,也要救兄弟於困境,一口一個“哥哥”,一口一個“兄弟”,100多個男人聚在一片水泊,好不快活!他們嫉惡如仇,行俠仗義,劫富濟貧,也和當時的環境有關係,當時宋徽宗昏庸,朝廷內被奸人所矇蔽,百姓過的民不聊生,這個時候就需要這樣的正義人士出來起義。所以說水滸傳中的江湖氣息,江湖作風是時事所造,環境所造。
這就是我理解的《水滸傳》中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