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華人認知裡的中國名著《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與莎士比亞、唐·吉訶德或歌德有著相似的“國家象徵”地位,這是任何對民族性格感興趣的外華人都應該讀的小說。
有些外華人讀過翻譯版的《三國演義》,但很難欣賞它的宏大敘事,我讀過一個簡短的中文版本的故事,看過很多基於它改編的電影,並且更喜歡這些電影,所以我知道這個故事是多麼令人興奮和激動。但是原文,由於古代軍事戰略和政治陰謀的錯綜複雜,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人物陣容,很難以一種好的方式進行翻譯。
就我所知,《三國演義》的故事可以用我們比較熟悉的《權利的遊戲》做一些對比。這樣會拉近我們對名著的認知。
我是兩部小說的忠實粉絲。在許多方面,它們非常相似,特別是如果你考慮到它們代表不同的文化,並且相隔數百年。
它們都是紛繁複雜、人物眾多的、準歷史的史詩,背景是一個有點魔法的封建社會。他們有很多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野心和動機。這兩部小說都是從一位國王的死開始的(表述有誤,三國演義是以黃巾起義為開始,),它觸動了多米諾骨牌式的王位和權力鬥爭。這兩個時代都處於一個不穩定的政治時代,但都是繼承了一個較早、穩定的黃金時代,對普通民眾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歸屬感。一路上,有很多人物死亡,這表明“在權力的遊戲中,你要麼贏要麼死。”
故事的最終解決方案似乎不同(到目前為止),但故事的情節設定是有相似的:
兩部小說都以一個國王(可理解為當時的王者)的死開始:篡位者勞勃·拜拉席恩和廢少帝立獻帝的董卓。他們的死使王國/帝國陷入混亂。
作為不穩定時期的一個標誌,每一位死去的國王都是由於最近的政變/篡奪而上臺的:勞勃篡奪了“瘋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王位,董卓廢黜了漢少帝,迎立漢獻帝,成為漢朝的實際掌控者。從一開始,那些想要奪取政權的人中就充滿了陰謀。
故事的主要框架是在敵對派系之間爭奪王位的控制權。兩部小說中的主要派別有些相似。
蘭尼斯特=曹操/魏。冷酷無情又能力超群的代表。事實上接管了對舊權力中心的絕對控制權,都是令讀者愛恨交加的惡棍。
提利爾=孫權/吳。富二代權二代代表,守業能手,沒有能力開疆拓土,經商能力很好,重文輕武,重商輕軍,但這一條故事線武將沒有太突出的的乏善可陳。他們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作用,似乎就是與他人結盟。
斯塔克斯(再加一點丹妮莉絲)=劉備/蜀漢。與被廢黜的國王有最密切聯絡的派別。故事裡的“英雄”。失敗者。他們是理想主義者,多次幾近滅亡,但他們堅持不懈,奮發圖強,四處奔波中依然能形成一個又一個地方勢力,不斷地回到權力中心。像丹妮解放奴隸一樣,劉備以得民心而聞名。
黑水河之戰=赤壁之戰。故事以兩大強國(史坦尼斯VS提利爾、曹操VS孫權)之間史詩般的戰鬥為主線,這兩場戰鬥都是規模龐大的水戰。提利爾和蘭尼斯特聯軍,最終透過火攻點燃敵方的鐵鎖連船,最終擊敗強大的史坦尼斯。這場戰爭中,絕頂聰明的人物(提利昂、諸葛亮、周瑜、龐統)謀劃了這個足以扭轉戰局乃至歷史程序的計謀。尤其是龐統被認為是一個醜八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而提利昂當然是一個侏儒。戰鬥的結束標誌著故事的重大轉變。
這兩部小說中,我們都對裡面的戰士武將有一個公認的戰力排行榜。在權力的遊戲中,我們有首相的比武大會,在那裡我們被介紹到了 “魔山”(小說中世界最強壯男人)、獵狗、詹姆、提利爾、無畏的巴利斯坦。在三國演義裡,也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場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各路英雄齊聚於此,角逐武力。
史坦尼斯·拜拉席恩+雷恩萊·拜拉席恩=袁術+袁紹。兄弟倆不和睦。他們是當權者,但並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樣強大。袁術是傲慢的,袁紹是優柔寡斷的。蘭尼斯特和曹操在故事的早期就分別擊敗了拜拉席恩兄弟倆和袁氏兄弟倆,才成為頭號人物。
“權力的遊戲”中的北=“三國演義“中的南。化外之地,但仍然可算作同一種族人。
野人=南蠻。英雄們(斯塔克斯/劉備)擊敗他們/贏得他們,以確保他們的統治基礎。
多斯拉克=馬超和他的西涼鐵騎。與英雄派結盟(丹尼/劉備)。在三國和權力裡,他們都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無旗兄弟會=黃巾軍和土匪。參與週期性的叛亂。
有許多類似的人物和場景:
魔山=呂布。野蠻、恐怖、道德上有缺失、不可動搖的戰士。最終早逝。
很多具有傳奇戰鬥能力的角色,都可以在另一部小說中找到類似角色:無畏的巴利斯坦=關羽(令人敬仰的戰士),獵狗=張飛(魯莽、無禮),卓戈=馬超(騎士),羅柏/洛拉斯=趙雲(年輕)。雖然在“權力的遊戲”中,蘭尼斯特,擁有最好的戰士,而在“三國演義”,劉備(相當於斯塔克斯)擁有最好的武將。
許多具有傳奇般的機智/智慧的人物,彼此競爭。提利昂似乎是諸葛亮,但是“遺傳”著龐統的外貌和性格特徵。像諸葛亮一樣,提利昂除了擅長謀略和心理戰之外,還擅長機械發明(布蘭的馬具(能讓殘廢的人騎馬)VS諸葛連弩/木牛流馬)。正如許多讀者所假設的那樣,如果他和丹妮一起成為她的龍騎士之一,他會更加與諸葛亮相似。
司馬懿=培提爾·貝里席(性格最接近)。從魏國(蘭尼斯特勢力)中崛起的狡猾的人物。從一開始,就被懷疑會陰謀背叛魏國(蘭尼斯特)。
Maesters/Small Council=軍師。“三國演義”的每一位主公都有許多大師級的儒家顧問團。芒刺在背,卻無敵天下的軍師級人物——諸葛亮/提利昂。
紅衣祭司=道士。在“權力的遊戲”中,他們對生與死都有控制力,而在“三國演義”中,張角憑藉太平道法術,致人死地。
兩部小說都有太監在歷史舞臺上登場。儘管在三國演義,沒有一個像瓦里斯這樣亦正亦邪,性格多面的太監。
外華人認知裡的中國名著《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的“四大名著”之一;它與莎士比亞、唐·吉訶德或歌德有著相似的“國家象徵”地位,這是任何對民族性格感興趣的外華人都應該讀的小說。
有些外華人讀過翻譯版的《三國演義》,但很難欣賞它的宏大敘事,我讀過一個簡短的中文版本的故事,看過很多基於它改編的電影,並且更喜歡這些電影,所以我知道這個故事是多麼令人興奮和激動。但是原文,由於古代軍事戰略和政治陰謀的錯綜複雜,以及令人難以置信的複雜人物陣容,很難以一種好的方式進行翻譯。
就我所知,《三國演義》的故事可以用我們比較熟悉的《權利的遊戲》做一些對比。這樣會拉近我們對名著的認知。
我是兩部小說的忠實粉絲。在許多方面,它們非常相似,特別是如果你考慮到它們代表不同的文化,並且相隔數百年。
它們都是紛繁複雜、人物眾多的、準歷史的史詩,背景是一個有點魔法的封建社會。他們有很多人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政治野心和動機。這兩部小說都是從一位國王的死開始的(表述有誤,三國演義是以黃巾起義為開始,),它觸動了多米諾骨牌式的王位和權力鬥爭。這兩個時代都處於一個不穩定的政治時代,但都是繼承了一個較早、穩定的黃金時代,對普通民眾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歸屬感。一路上,有很多人物死亡,這表明“在權力的遊戲中,你要麼贏要麼死。”
故事的最終解決方案似乎不同(到目前為止),但故事的情節設定是有相似的:
兩部小說都以一個國王(可理解為當時的王者)的死開始:篡位者勞勃·拜拉席恩和廢少帝立獻帝的董卓。他們的死使王國/帝國陷入混亂。
作為不穩定時期的一個標誌,每一位死去的國王都是由於最近的政變/篡奪而上臺的:勞勃篡奪了“瘋王”伊里斯·坦格利安二世的王位,董卓廢黜了漢少帝,迎立漢獻帝,成為漢朝的實際掌控者。從一開始,那些想要奪取政權的人中就充滿了陰謀。
故事的主要框架是在敵對派系之間爭奪王位的控制權。兩部小說中的主要派別有些相似。
蘭尼斯特=曹操/魏。冷酷無情又能力超群的代表。事實上接管了對舊權力中心的絕對控制權,都是令讀者愛恨交加的惡棍。
提利爾=孫權/吳。富二代權二代代表,守業能手,沒有能力開疆拓土,經商能力很好,重文輕武,重商輕軍,但這一條故事線武將沒有太突出的的乏善可陳。他們在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作用,似乎就是與他人結盟。
斯塔克斯(再加一點丹妮莉絲)=劉備/蜀漢。與被廢黜的國王有最密切聯絡的派別。故事裡的“英雄”。失敗者。他們是理想主義者,多次幾近滅亡,但他們堅持不懈,奮發圖強,四處奔波中依然能形成一個又一個地方勢力,不斷地回到權力中心。像丹妮解放奴隸一樣,劉備以得民心而聞名。
黑水河之戰=赤壁之戰。故事以兩大強國(史坦尼斯VS提利爾、曹操VS孫權)之間史詩般的戰鬥為主線,這兩場戰鬥都是規模龐大的水戰。提利爾和蘭尼斯特聯軍,最終透過火攻點燃敵方的鐵鎖連船,最終擊敗強大的史坦尼斯。這場戰爭中,絕頂聰明的人物(提利昂、諸葛亮、周瑜、龐統)謀劃了這個足以扭轉戰局乃至歷史程序的計謀。尤其是龐統被認為是一個醜八怪,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而提利昂當然是一個侏儒。戰鬥的結束標誌著故事的重大轉變。
這兩部小說中,我們都對裡面的戰士武將有一個公認的戰力排行榜。在權力的遊戲中,我們有首相的比武大會,在那裡我們被介紹到了 “魔山”(小說中世界最強壯男人)、獵狗、詹姆、提利爾、無畏的巴利斯坦。在三國演義裡,也有一個著名的故事場景——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各路英雄齊聚於此,角逐武力。
史坦尼斯·拜拉席恩+雷恩萊·拜拉席恩=袁術+袁紹。兄弟倆不和睦。他們是當權者,但並不像最初想象的那樣強大。袁術是傲慢的,袁紹是優柔寡斷的。蘭尼斯特和曹操在故事的早期就分別擊敗了拜拉席恩兄弟倆和袁氏兄弟倆,才成為頭號人物。
“權力的遊戲”中的北=“三國演義“中的南。化外之地,但仍然可算作同一種族人。
野人=南蠻。英雄們(斯塔克斯/劉備)擊敗他們/贏得他們,以確保他們的統治基礎。
多斯拉克=馬超和他的西涼鐵騎。與英雄派結盟(丹尼/劉備)。在三國和權力裡,他們都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
無旗兄弟會=黃巾軍和土匪。參與週期性的叛亂。
有許多類似的人物和場景:
魔山=呂布。野蠻、恐怖、道德上有缺失、不可動搖的戰士。最終早逝。
很多具有傳奇戰鬥能力的角色,都可以在另一部小說中找到類似角色:無畏的巴利斯坦=關羽(令人敬仰的戰士),獵狗=張飛(魯莽、無禮),卓戈=馬超(騎士),羅柏/洛拉斯=趙雲(年輕)。雖然在“權力的遊戲”中,蘭尼斯特,擁有最好的戰士,而在“三國演義”,劉備(相當於斯塔克斯)擁有最好的武將。
許多具有傳奇般的機智/智慧的人物,彼此競爭。提利昂似乎是諸葛亮,但是“遺傳”著龐統的外貌和性格特徵。像諸葛亮一樣,提利昂除了擅長謀略和心理戰之外,還擅長機械發明(布蘭的馬具(能讓殘廢的人騎馬)VS諸葛連弩/木牛流馬)。正如許多讀者所假設的那樣,如果他和丹妮一起成為她的龍騎士之一,他會更加與諸葛亮相似。
司馬懿=培提爾·貝里席(性格最接近)。從魏國(蘭尼斯特勢力)中崛起的狡猾的人物。從一開始,就被懷疑會陰謀背叛魏國(蘭尼斯特)。
Maesters/Small Council=軍師。“三國演義”的每一位主公都有許多大師級的儒家顧問團。芒刺在背,卻無敵天下的軍師級人物——諸葛亮/提利昂。
紅衣祭司=道士。在“權力的遊戲”中,他們對生與死都有控制力,而在“三國演義”中,張角憑藉太平道法術,致人死地。
兩部小說都有太監在歷史舞臺上登場。儘管在三國演義,沒有一個像瓦里斯這樣亦正亦邪,性格多面的太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