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森是好人還是壞人,無法一概而論,其基本情況如下: 清初高僧―—行森(1614~1677), 字慈翁,號茆溪,俗姓黎,惠州博羅人,明末刑部侍郎黎紹爵之子。他少年通內外使,隨父進京以恩蔭入國學。後隨羅浮華首臺道獨禪師出家,再往浙江雲門寺參學於雪橋圓信,赴湖州報恩寺謁玉琳通琇禪師,成為臨濟宗(禪宗內五宗派之一)傳人。清順治十七年(1660),行森隨師應詔入宮說法,為順治皇帝剃度出家。順治不久病逝,行森又為順治皇帝遺體進行火化。康熙十六年(1677),行森遷化於杭州華嚴寺,終年64歲。 從以上可以看出,行森是明末刑部侍郎黎紹爵之子,清初是反清復明比較活躍的階段,而行森又是明臣之後,所以他勸順治出家或許是出於政治目的,也或許是出於佛法,是好是壞,無法一概而論。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託,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聽說他的徒弟已為皇帝剃髮,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因此他勸福臨說:“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法論,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從了他的諫議,允許蓄髮,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 茆溪森也因此免於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京京城回南方去了。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內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薰陶。
行森是好人還是壞人,無法一概而論,其基本情況如下: 清初高僧―—行森(1614~1677), 字慈翁,號茆溪,俗姓黎,惠州博羅人,明末刑部侍郎黎紹爵之子。他少年通內外使,隨父進京以恩蔭入國學。後隨羅浮華首臺道獨禪師出家,再往浙江雲門寺參學於雪橋圓信,赴湖州報恩寺謁玉琳通琇禪師,成為臨濟宗(禪宗內五宗派之一)傳人。清順治十七年(1660),行森隨師應詔入宮說法,為順治皇帝剃度出家。順治不久病逝,行森又為順治皇帝遺體進行火化。康熙十六年(1677),行森遷化於杭州華嚴寺,終年64歲。 從以上可以看出,行森是明末刑部侍郎黎紹爵之子,清初是反清復明比較活躍的階段,而行森又是明臣之後,所以他勸順治出家或許是出於政治目的,也或許是出於佛法,是好是壞,無法一概而論。 順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福臨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悶也困擾著他。這時只有佛法使他還有所寄託,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約在九、十月之交,福臨決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頭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師玉林通琇禪師奉詔到京,聽說他的徒弟已為皇帝剃髮,勃然大怒,立即命令眾人堆積柴火準備燒死茆溪森。因此他勸福臨說:“如果以塵世之法論的話,皇上應該永遠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聖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眾安居樂業;如果以出世之法論,皇上也應該永久做君主帝王,對外可以保護操持佛法的人,對內住一切大權菩薩智所住處。”福臨聽從了他的諫議,允許蓄髮,暫時罷了出家的念頭。 茆溪森也因此免於被燒死,當月便離開京京城回南方去了。福臨雖然不再出家,但內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薰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