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方向標家庭教育
-
2 # 少兒心理課堂
根據心理學理論,小孩子的天性主要是愛玩、好奇、調皮、求勝心強。教育應該科學順應孩子的天性,更應該培養孩子的社會屬性。
教育應該科學順應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最需要的是尊重、發現和接納,家長要傾心感受和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做,適當採取相應的策略去關注、支援孩子向好的方面發展。 如果家長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自由的空間、發展的平臺、良好的氛圍,讓他們盡情發揮、積極探索,你會發現原來自己的孩子潛力無窮。家長在教育、指導孩子時,切忌按自己的思路去約束孩子、按慣例去給孩子套“緊箍咒”。孩子的天性一旦被泯滅,就會發展成思維僵化、任家長擺佈、毫無自主性和創造性的所謂的“乖孩子”。
1.關於孩子愛玩的天性
老舍、巴金等文壇巨匠都主張兒童多玩耍、多遊戲,李大釗先生教育孩子也是“要玩盡情地玩,要學認真地學”。孩子喜歡玩的東西往往與其興趣有關,他愛鼓搗樂器,說不定將來就能成為莫扎特;他愛鼓搗玩具,說不定將來就是愛迪生;他愛亂塗亂畫,說不定將來就是畢加索。父母應該尊重孩子愛玩的天性,透過觀察孩子的行為、瞭解他們的愛好,對孩子進行有效地指導和幫助,培養其興趣和愛好,這樣才能為孩子將來走向成功奠定基礎。實踐證明,科學地玩也是學,玩耍不僅是孩子認識世界、融入世界、直至改造世界的一種重要方式,而且是緩解孩子壓力的有效途徑,能有效避免造成各種心理障礙和疾病。
認為孩子玩耍是不務正業,反對孩子玩耍的行為,必然會壓抑孩子的活力,阻礙孩子與大自然和小夥伴的接觸與交流。可以說,不會玩的孩子是不會學習和生活的。
2.關於孩子好奇的天性
美國心理學家斯奇卡列說:“好奇是兒童的原始本性,感知會使兒童心靈昇華,為未來探究事物藏下本原。”好奇使兒童對所有新鮮的事物都充滿了興趣,充滿了探究的慾望。許多科學家的成長,正是源自好奇心;許多偉大的分明,也都是源自好奇心。如果牛頓不對自然下落的蘋果產生好奇,就不可能發現萬有引力理論;如果郎朗小時候不對鋼琴產生濃厚的興趣,就不可能成就傑出的鋼琴家。家長對孩子的好奇應該給予充分的支援和鼓勵,不要忽視冷落他們,更不應該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要多給他們切身體驗的機會。
如果對孩子的好奇和不斷追問感到厭煩,對孩子不予理睬、胡亂應付或者厲聲斥責,就會使孩子的好奇心被壓制、求知慾被泯滅,久而久之,孩子對世界的探索便止步不前。
3.關於孩子調皮的天性
小孩子精力旺盛,撒個嬌、耍個賴、搞個惡作劇、做些成年人不能理解的事是其天性,他們是在向你賣萌、以示可愛,即使有些出格,許多情況下也不是有意為之。比如,你讓孩子收拾玩具,卻看到他在捉螞蟻,你可能以為他不幹正事,其實他在認真地觀察螞蟻的動作、與螞蟻交流對話。
如果對孩子的調皮不加分析和辨別,就武斷地斥責,很可能會泯滅孩子探究世界的興趣。一旦孩子變成你希望的“乖孩子”,他的自主性、創造性也就幾乎喪失殆盡了。
4.關於孩子好勝心強的天性
小孩子都喜歡展示自己優秀、強大的一面,以得到別人的羨慕、大人的誇讚。擁有好勝心是好事,在好勝心的激發之下,孩子往往可以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熱情,使得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事情上,做起事情來更容易獲得成功。有了好勝心,孩子就會不斷地調整自己的遊戲或動作狀態到最佳水平,以保持領先優勢,並取得進步和成功。只要不有損於別人,家長就應該積極鼓勵孩子的好勝心。
如果打擊孩子的好勝心,一味要求其低調,就會使孩子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能,不敢與人爭高低,喪失了表現和鍛鍊的機會,其身心發展自會受到影響。
教育不能盲目順從孩子的天性孩子畢竟身心沒有發育成熟,做事欠考慮、不計後果。如果一味順從孩子的天性,很容易導致孩子“樂不思蜀”、任性而為,誤了學習、鍛鍊等正事。人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而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教育培養孩子更應該注重培養孩子的社會屬性,即讓孩子遵從調整人與人之間各種關係的法律、道德、倫理規範。
1.愛玩不能瘋玩。玩耍是勞逸結合、忙裡偷閒地玩,要完成必要的學習任務,做好自己的事務及適量的家務。
2.好奇不能越軌。探究事物的原委也要在法規道德底線之內,可以探究大自然奧秘、社會科學知識,但是黃賭毒絕對不能沾,有關別人隱私不能探聽。
3.調皮不能傷人。可以適當開玩笑,或者自娛自樂,但是不能以傷害、取笑別人為樂,不能以損害公共利益為樂。
4.好勝心強不能打壓別人。不提倡孩子低調,該表現的就要表現,該競爭的就要競爭,但是必須符合法規道德標準,不能不擇手段打壓別人,不能取笑別人的缺點。
結語孩子是社會的人,科學順應孩子的天性,必須以培養其良好的社會屬性為前提。
-
3 # 蕾蕾283831526
正確的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做一個合格的父母。父母放手不管。在人生的道路上缺乏一個帶路人。會迷路,走彎路。別人已經到終點了。你還在原地走。。。有的父母不但帶不了路。反而把孩子帶到了溝裡去了。
-
4 # 成雲社初心
我覺得解放天性挺好。
很多人覺得解放孩子天性,就是放任孩子。
我們先看一下天性的解釋:
天性,一個人出生就具有的的秉性,一個外界難以改變的心理感知特性及行為趨向,或稱人性,本性 1、好奇心(探索欲) 2、佔有慾(控制慾) 3、食慾 4、性慾 5、敵意(警覺心) 6、善意 7、創造欲 8、破壞慾 9、表現欲 10、嫉妒心 11、保護欲(使命感) 12、依賴感(安全感) 13、恐懼感 14、崇拜感 15、孤獨感 16、懶惰 天性於人類最初意識產生時期產生,其作用在於滿足個體生存、群體互助、個體間的生存競爭、種族繁衍等等需要,促進人類種族進化,是人類文明產生的最初源泉。可以看到,天性裡面有“正”的一面,也有“負”的一面。
我不會給天性定“善惡”,
善惡只是人們根據自己喜好定出來的,蚊子咬人所以惡,青蛙吃蚊子所以善,但如果以“天”的角度看,青蛙蚊子都一樣,沒有善惡。
所以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讓孩子釋放天性,就是把他本來的樣子表現出來,我們再肯定其正面,修正其負面。
只有釋放出來,我們才知道孩子真正的樣子。
如果約束孩子的天性,大家都老實坐著小板凳,誰知道孩子心理真正想的是什麼?
他不展示真實的自己,我們又如何能教育到位?
正因為如此,我們在過去的兩千多年裡,大批地讀聖賢書,大批的出偽君子。
〔成雲心學〕創始人~函谷居士√
-
5 # 三城一郭
孩子是無知的,需要教,需要管。不教不管不成器。
但管與教要把握住度。把握不好都是一種極端,極端對孩子來說都不好。
孩子的天性是喜歡玩,如果依著孩子,那就讓孩子玩吧,顯然也是不可取的,一旦錯過了時機,再返回來去做那個事效果就不好了。所以在小的時候適當的管教是必須的,幫助孩子自我約束,建立良好的習慣。
至於天性當中好點一年應該要激發出來,而不是過度管教打壓回去。比如:孩子的善良、純潔……一些好點品格,不過這個與孩子從小生活的環境有很大關係,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
-
6 # 媽媽v幫
養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天性。那什麼是孩子的“天性”?如何解放孩子的天性呢?我們對解放天性是否有失偏頗呢?談談我的一些理解和看法:1、玩是孩子的天性,求知慾也是孩子的天性。一提到解放孩子的天性,我們就會把學和玩對立起來。好像學習就是壓抑天性,只要玩才是解放天性。其實,好奇心和求知慾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孩子4、5歲時,就開始問父母各種為什麼,簡直是十萬個為什麼?所以,學習和玩耍並不是對立的,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讓孩子在學習或玩中感到快樂,玩和學習是相互促進的。2、一味解放天性讓孩子喪失競爭力。有時我們認為兒孫自有兒孫福,孩子要對自己負責,學不學是他自己的事,興趣很重要,要按照孩子的天性來絕不強求。可是孩子年齡小,自我管控能力差。如果父母沒有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好的習慣和自律意識,只是一味釋放天性。只會讓孩子喪失最基本的控制力,將來沒有任何競爭力可言!3、被捧上天的“解放天性”只是西方底層人民無奈的選擇。我們大多數的父母十分羨慕西方教育,認為自己的孩子深受中國應試教育的荼毒。而西方先進的教育理念鼓勵“快樂教育”、“釋放天性”,西方的小朋友似乎都擁有快樂幸福的童年。可深入考察後發現,國外精英階層普遍實行協作培養。放學後,孩子會參加各種精英培訓課程,一點都不比國內少,甚至壓力更大,更加複雜。而被捧上天的“解放天性的放養”不過是美國底層人民無奈的選擇罷了!一味解放天性的孩子根本沒有實力同精英家庭孩子競爭,失去改變階層的機會。4、“解放天性”可能是放棄、放縱的代名詞,孩子無法探知邊界和底線,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小偷和他的母親》就講了一個母親從小愛孩子,放縱孩子偷東西最後被抓的故事。孩子被押赴刑場,要求對其母親講幾句悄悄話,結果咬掉母親耳朵的故事。小偷恨恨地說:“不是你從小放縱我,我也不會走到今天這一步!”
解放天性不是一味地放縱,順著孩子。而是根據孩子不同的性格特點,在興趣中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和自律意識,給予孩子一定自由和空間,激發孩子學習的動機,找到自己的熱愛,成為他想成為的樣子!
回覆列表
先說一下我自己的觀點吧,首先我個人認為,人之初性本惡,我們人類的天性本來就是惡的,在某總意義上說,我們人類還真是對應上了宗教裡所說的七宗罪,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在社會生活中,我們用法律,道德,規則約束住了我們心裡的拿份惡。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們當父母的,最重要的培養孩子的正確價值觀,對社會的認知,獨立性。正確的價值觀,是讓孩子知道那些是對,那些是錯,心中有自己客觀評價標準。對社會的認知,讓孩子理性的面對社會現實,走出童年的童話世界。獨立性,讓孩子成長為一個能獨立的個體。以上三點,都是要運用道德,規則的約束。放養孩子,解放天性,讓孩子完全走進自我中,以自我為中心,不受約束,我認為這是下毀孩子,其實現在說的解放天性,最正確的理解是,去發掘孩子的天賦,找到自己孩子強餘別人家孩子的地方,即使是這樣,也是要在受約束的條件下進行的,反正我是不同意解放天性的,小夥伴們你們都是怎麼想的,,聊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