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客家人,潮州人,廣府人,都能說出他們的祖先從哪來的,這是為什麼?
1
回覆列表
  • 1 # 圭海四記

    舉族南遷本是身就是個偽命題。

    何為“舉族”,其最早出自唐代元結的詩《與瀼溪鄰里》,“昔年苦逆亂,舉族來南奔”,能達到舉族,應包含老少婦孺至少三代。

    南方各民系常常提及自己的祖先最早源自衣冠南渡,這本身並沒有太多問題,但如果都是舉族南遷,則可能要多加疑問了。

    衣冠南渡,源自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後續但凡南遷的浪潮無不是政權更替,戰火波及,在如此緊急時局,舉族遷移自然可以理解,只是拖家帶口,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日子或許才是主流,加上一路盜寇肆虐,能苟全的又能有多少。

    因而在舉族離鄉之後,往往出現的是家人分離、疾病纏身等變故,若想一路飄搖從河南順利到達福建、廣東和江西則是難上加難。

    因而,我們看到西晉與東晉的演變,士族們更多的是落腳在更近些的長三角,從而形成了王謝大家的局面,這才是真正的舉族南遷成功的案例。

    而對於閩粵贛三省,因山路崎嶇,舉族實在是難上加難,如果有,我更相信是和平年代的走馬上任。

    從目前隻言片語瞭解到的資訊看,閩南各村社姓氏的開基祖,在來源上往往是孓然一身開創基業,有的養鴨為生(如廈門灌口鐵山、杏林西亭、海滄鐘山等),有的是從軍後落戶(如開漳將校、開閩兵將等),有的是戰亂逃亡,反而鮮少有舉家搬遷的,極少的案例如同安石姓從同安搬到杏林高浦,劉姓從東孚遷入同安縣城等短距離者。

    當然,也不能完全否定這種舉族的可能,有些人真的很頑強,運氣也很好。

    如漳州漳浦石榴鎮,2002年考古發現了一批規模尚可的東晉墓葬群,並對其中的五座進行發掘,發現了大量中原地區的銅鏡、鐵劍和陶壺等,如此規模的中原文物和家族聚居墓葬,也說明了這是舉族南遷的一支倖存者,然而他們畢竟是少數。

  • 2 # 客家世界

    有族譜記載

    五胡亂華,還有各種戰亂期間

    為了避免在戰火中生靈塗炭

    為了讓自己的家人能夠平平安安

    為了讓自己的家人不成為努力

    客家人,潮州人,廣府人舉族南遷

    他們都是原屬於某個比較古老的國家

    六國雖已在秦朝統一

    但是這個統一是在保留民系和各華人民安康傳承的前提下發展的

    而且還是漢治時期

    而五胡亂華,胡人為了反抗自己的地位,四處作亂(這都是當時的事情,跟現代無關)

    抓到漢人就要當奴隸

    於是各地漢人舉族南遷

  • 3 # 硬化工程

    現時的國內的漢族居民有八大語系:廣府人先民是秦未五十萬秦軍南征百越,屯邊於嶺南珠三角一帶,歷經二千餘年,繁衍生息!潮汕人實與閩南人同宗,自東漢未中原戰亂不止,閩南先民避亂南遷,渡江南下,偏居於東南,形成當今漳廈泉及潮汕一帶沿海!客家人自西晉未五胡亂華始,歷經唐宋元明清多次南遷,族居以江西南,福建西,廣東北之三角丘嶺地區!

  • 4 # 獅子滾球

    所謂“舉族南遷”“衣冠南渡”說,發生在清朝廣東發生土客為爭奪土地大械鬥後一徐姓客家學者首創,民國的羅香林“發揚光大。”依據是史籍記載的西晉末中原士族為躲避戰亂衣冠南渡,所謂的王謝堂前燕是也。可是人家記載的是到江南,江南和嶺南八竿子打不著,相隔十萬八千里,萬水千山不等閒啊!最主要的,人家跟隨皇室南遷,是奔著繼續當官去的,到遠離政治中心和經濟中心的南嶺那山坑角落去幹嘛?單純想活命也根本不至於嘛!

    這徐姓學者及後來的羅香林之流根本就找不到確切的歷史記載來證明他們的胡說,連族譜也沒有。中國的絕大部分族譜都產生於明清,我們都知道族譜都是要為自己的家族找個顯赫祖宗的,相隔年代那麼久遠,誰知道呢?反正就那麼回事。能夠自娛自樂也挺好,只是別太當真,以此來炫耀那就自尋煩惱。譬如按我家族譜,秒殺全國其他姓氏,我老婆一句有你們這樣的皇親國戚嗎?細想一下就無地自容了。

    史載秦始皇派五十萬大軍南征,歷史學家一般都懷疑這個五十萬的數字,華人都有喜歡誇大的毛病。就算有,經過長途跋涉的一系列征戰,死亡的人數沒有百分之七八十也有一半,勝利後分駐到兩廣每個地方也沒有多少人。要出動五十萬大軍南征,可以推想五嶺之南已經人口人口稠密,經濟也有一定的發展,據上可以推算嶺南的人口還是以當地土著為主。廣府的珠璣巷南遷落腳點肯定有,但絕不會忽悠到所有的廣府地區的居民都是經珠璣巷南遷而來,那當地人那去了?

    近年客家神話被叫得很響,惠州、河源、贛南都被先後被客家,一些地方的當政者沒有什麼好的發展經濟之策正好遇到神話,世界客家大會推波助瀾,一拍即合抱團取暖,起碼在宣傳上也是一種政績,於是河源就成了客家首邑。這完全不合邏輯啊,趙佗不過是做了幾年龍川縣令,既然說秦軍是客家南遷之始,要推選老祖宗也是他的上司任囂啊。就算以趙佗以後自立為南越王,那人家更多的時間在番禺,子孫後代繁衍生息也在番禺,立祖宗也是廣府人的祖宗!

    徐、羅說客家人的祖先都是來自中原的皇親貴胄,歷朝歷代一路南遷到粵東的高山峻嶺之中躲避戰亂,因為珠三角和平原地帶都被人開發先佔了,所以只能偏居於山區,也經不得推敲。我家父系母系祖先都是明中葉從江西和福建移居廣東,都不是逃難來的,定居在東江流域的平原地帶和惠州城。清之前的廣東不是現在的廣東,有的是平原和城鎮讓你移民開枝散葉,為什麼偏偏要等到清朝時才移居到南部相對的平原地區?他們可是皇親貴胄,為什麼不選一個交通、資源都較好的地方落腳?惠州城和河源城及四鄰歷來都被稱呼為本地人,突然之間被叫做客家人,明明是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凡人,被安上一個皇親貴胄的帽子,反正我是不好意思接受的。

    廣東的各種方言差別很大,有些根本就無法互相交流。這些方言的特點這很符合南越各土著先後各自漢化、融合的歷程,承認自己文化有南蠻基因沒有什麼好丟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古人排行是伯仲叔季,那老五以後怎麼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