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曹一墨讀書

    隨心而活,保持本心,在我們當今社會,本就是一件人人追求,但難於登天的事情。

    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這需要你明白幾個要素,第一,你是誰?這需要你瞭解你的優點,你的長處,你的短板你的愛好以及你的底線。

    第二,你來到這世間的使命是什麼?這個在我們的人生價值觀上面會有體現,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你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現在的你是什麼樣的人?

    第三,為了達到想要做的目標,你願意做出一些犧牲嗎?犧牲掉你的時間,你的金錢,甚至你現在所擁有的比較好的生活。

    其次要做到內心強大,不隨著外界因素的變化而懷疑和動搖自己的內心。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修煉很久,比如說,為了遵從自己的本心,也很有可能會敗的一敗塗地,這個時候你會受到來自親人,朋友,甚至社會輿論的一個攻擊,我們需要有強大的內心去支撐它。

    不因別人的誇獎而沾沾自喜,也不因別人的指責批判,而對自我進行否定,其實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不再需要隨心而活了,因為外界對我們的影響已經很小,你可以做你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你也允許自己去做你應該做的事情,那這個時候也就是自己的主人做什麼都是可以的。

  • 2 # 尚善心理

    就這個問題,我想說以下三點:

    1.你可以做到保持本心,隨性而活,前提是你做好了承擔堅持自己本心的後果。

    我們在電視上經常看到有的大臣為了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向皇帝死諫,甚至有帶著棺材上殿覲見的例子。我說這個例子就是表明,如果你生而無畏,那麼你大可以事事堅持自己。

    你不想上學,那就承擔不上學的後果,你不想結婚,就做好一個人生活的準備,你想辭職,就往一個人創業的方向去奮鬥,你不想理會人,就做好以後不求助人的準備,只要你做好了準備,你就可以達到保持本心,隨性而活的目的。

    3.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社會關係,你是誰的孩子,誰的父母,誰的同事,誰的朋友,我們很難跳出在社會關係當中去定義一個人,因為人是群居性的,既然有那麼多牽絆,那麼多責任,,又如何能真正做到隨性而活呢?

  • 3 # 靜說永珍

    人過四十 有些毛病可以不必改

    這個觀點,是我的一位同事朋友聊給我的,是說給我,也是說給他自己:“人過四十,有些毛病可以不必改。”

    當然,這句話是有兩個前提的,一是“有些”,不是所有的毛病都不改,尤其是涉及品質上的毛病,無論多大年齡,該改都是要改的,否則會被人罵“老而不死是為賊”的;二是“可以”,也就是說,在改與不改之間,其實自己是有選擇權的,能改固然好,但改不了的,也不必過於介懷。

    我理解他說的“毛病”,更多意義上應該是性情上的,比如不夠成熟世故、過於急躁、或者貪玩、慵懶等等,讓我們對自己也不太滿意,或者為了成為別人期待的樣子,而試圖進行改變。但是,想不想改是一回事,能不能改是一回事,而有沒有必要去改,又是另一回事了。

    那些改不了的毛病,你又總是想改,其實,就是在毛病之外,又多添了一份心病。而且你想想,這些毛病,四十歲之前你都改不了,四十歲之後就都能改了?當然,不是沒有這種可能,只是一要看有沒有確實的需要,二要看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也就是說,需不需要改,值不值得改。

    我的那位朋友說,就像我們不夠成熟世故,那麼我們為了迎合大家,非要去改變自己,一來自己內心也很痛苦,二來有些事可能也學不來、學不像。所以不去改這些毛病,不是固步自封,而是不去邯鄲學步。

    愛因斯坦說:“每個人都是天才。但如果你用爬樹能力來斷定一條魚有多少才幹,它整個人生都會相信自己愚蠢不堪。”很可能,我們煞費苦心的緣木求魚,到最後,只會變成狼狽不堪的竹籃打水。

    當然,我們也會盡量學著和光同塵,只是我們還想保留著自己內心的一份執拗、一份堅持,一些屬於自我的東西。不必為了討好別人,而徹底失去自我和本真的那些東西。

    這位朋友說,我一直在想,孔子說的“四十不惑”是什麼意思,是人過四十,就什麼事兒都明白了嗎?我看不見得,只是四十歲之後,應該更知道了該如何取捨,知道自己要什麼,不要什麼。

    他的意思,我想應該就是不惑於心、不惑於物。人過四十,應該不再被內心和外物的紛擾所困惑,更堅定,也更從容。

    人過四十,就像村上春樹所說:“曾以為走不出的日子,現在都回不去了”,那我們就更應學會向前看,少一些踟躇、少一些羈絆。有一句話聽起來有些雞湯,據說是喬布斯的禪修老師傑克·康菲爾德說的:“最終,只有三件事是重要的:我們如何活過,我們如何愛過,我們如何釋然。”但我覺得還是有些道理的,面對一些不能改變的事物,釋然而不是糾結,應該是我們最好的態度。有些時候,當你釋放了一些事物,其實也是釋放了自己。

    我的朋友說,他的“有些毛病可以不必改”,其實還有一個隱藏的意思:就是如果你足夠優秀、足夠出色,那麼,就不是你需要去適應別人,而可能是別人主動來適應你了。所以,與其把時間和精力用在克服那些短板上面,倒不如更多地發揮自己的長項。到了一定的時候,你的毛病可能就成了你的個性了。

    這個很好理解,只要想想周星馳、郭德綱、趙本山這些喜劇明星就知道了,哪個不是一身才華,哪個又不是一身毛病?可能真要改了,他們也就不能成之為喜劇之王了。雖然因為這些毛病,會讓有些人跟他們翻臉,會不喜歡他們,但還是會有更多的人,追隨他們,喜歡他們。拋開那些是是非非不說,我們看他們,更多的還是看才華,而不是看毛病。

    對於我們這些普通人來說,也是如此,只要在大的德行方面沒有虧缺,而同時又具備了更強的能力,有些小毛病,放棄治療又何妨?

    郭德綱相聲裡不是說嘛:“四十不惑,四十歲就不讓人禍禍了。”

    嗯,自己也別禍禍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喜歡看熱鬧出於什麼樣的一種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