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喲喲呦1切可鬧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出現不停擠眼、皺眉、清嗓子以及手足不由自主的快速運動時,家長經常帶孩子到眼科、五官科、神經內科就診,反覆檢查、都沒有效果,也查不出什麼問題。也有些家長認為孩子是在故意搗蛋,給予嚴厲批評,結果是越說越厲害。其實是孩子得了抽動症。

    兒童抽動症是一種不隨意的突發的、快速、反覆、非節律性的單一或多部位肌肉運動或發聲音。包括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抽動,可先後出現或同時出現。

    1.運動性抽動:常以眼部抽動作為首發症狀。眨眼被認為是抽動症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抽動發作時意識清楚,可以自我短暫控制,入睡後消失。感冒、腹瀉、疲勞、精神緊張或看電視時間過長時可加重或復發。抽動發作有加重與緩解相互交替的過程。抽動累及部位可以沿頭面部、頸部、肩部、上肢、軀幹和下肢的順序發展,部位可為單個部位或多個部位。面部肌肉抽動多表現為眨眼、斜眼、揚眉、皺眉、咧嘴、聳鼻、作怪相等;頭頸部肌肉抽動則表現為點頭、搖頭、挺脖子、聳肩等;軀幹部肌肉抽動則為挺胸、扭腰、腹肌抽動;上肢抽動表現為搓手指、握拳、甩手、舉臂、扭臂;下肢抽動表現為抖腿、踢腿、踮腳甚至步態異常。

    2.發聲性抽動:發聲抽動表現為快速地、無意義地單調的重複,如不斷地清嗓子、咳嗽、哼聲、吼叫聲、吭吭聲、尖叫聲等。

    兒童抽動症發作時間持續數週至數月我們叫短暫性抽動障礙,超過一年以上叫慢性抽動障礙。大多數抽動症發生在2-15歲,男孩比女孩發病多。

    抽動症是怎麼發生的

    小兒抽動症可能是遺傳因素與非遺傳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及環境因素)在發育過程中相互作用的結果。

    1、心理因素:常見的心理因素:受驚嚇,情感激動,憂傷,兒童學習負擔過重、長期焦慮不安、看驚險電視、小說及刺激的動畫片、生活中經歷不愉快的事件等。家庭因素:父母關係緊張,離異,訓斥或打罵孩子、家長對小孩管教過嚴、不良家庭環境等。

    2、軀體疾病:感染因素: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鼻炎、咽炎、眼睛結膜炎、沙眼等區域性刺激而產生。水痘、各型腦炎、肝炎等各種感染後,特別是鏈球菌感染可能導致嚴重抽動的突然起病,因此本病又有伴鏈球菌感染相關的兒童自身免疫性神經精神障礙。藥源性因素:兒童長期服用抗精神病藥或中樞興奮劑者。

    3、行為模仿:有些孩子對別人的眨眼、抽動鼻子、清嗓子等行為很有興趣,反覆模仿而逐漸行為固定下來。

    4、遺傳因素:家庭中如有抽動症患者則發生本病的機會要比沒有者明顯增高,故認為與家族遺傳有關。

    抽動症有什麼危害

    孩子發生抽動症時,往往由於外表不雅觀,會引起別人的注意,議論或譏笑。造成孩子心理壓力,家長的擔心。其實輕度的抽動症是可以自然消失的,也不會留有後遺症,大可不必過於憂慮。對於嚴重的抽動症或慢性抽動症,則會影響孩子的日常生活、學習、及社會交往。使孩子產生焦慮、抑鬱,自卑感等心理問題。出現多動、衝動、行為,所以一但發現要及時改善。

    得了抽動症如何解決

    抽動症要採取綜合改善方法。首先要治療軀體疾病,如對小兒沙眼、結膜炎、鼻炎、扁桃體炎等原發病。其次,家長要知道孩子出現的症狀不是孩子有意所為,千萬不可因此責備或懲罰孩子,也不要總的為些嘮嘮叨叨,越說孩子越緊張,症狀就越重。這個病不會使孩子變傻,也不會使孩子變為精神病。家長要幫助孩子消除心理困擾,減少焦慮、抑鬱情緒,適應現實環境。要給孩子創造寬鬆愉快的環境,合理安排好患兒的日常生活,要鼓勵和引導孩子參加各種有興趣的遊戲和活動以轉移其注意力,避免過度興奮激動和緊張疲勞,可開展韻律性體育活動鍛鍊,適當減輕學習壓力和負擔,建議儘量不玩電子遊戲和觀看恐怖電影或電視,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他極為反感的事情,如強迫練琴、超額的課外作業等等。當然,症狀嚴重的孩子再配合使用外敷的瑞舒瓊肚臍貼、穴位貼,對抽動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結婚時,他哥給了888.88,我有孩子沒給一分錢,百歲給了200,請問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