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寬城地出溜
-
2 # 木未央
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馮友蘭 書法對聯
馮友蘭,字芝生,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文學院院長
-
3 # 曦橙日常
馮友蘭(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河南省南陽市唐河縣祁儀鎮人,畢業於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中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 從美國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教授、哲學系主任,西南聯合大學文學院院長,第二至四屆政協委員,第六、七屆全國政協常委。[1]他的著作《中國哲學史》《中國哲學簡史》《貞元六書》等對中國現當代學界乃至國外學界影響深遠,被譽為“現代新儒家” 。也是書法大家
-
4 # 美術百科網
馮友蘭中國老一輩國學大師,他和同時代的大家們基本上都是接受舊式教育的學習,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文化底蘊深厚,當時的書寫工具仍是以毛筆為主,不過硬筆書寫工具已然開始普及,但毛筆的實用性還是主導地位!所以過去的文人在毛筆字的基本功上一般沒什麼問題!剩下要討論的就是毛筆字的藝術性!如果只是基本功很好,那還不能稱為書法作品,但如果透過臨帖,文化修煉等因素的加持下,自然毛筆字的藝術性會得到很大的提高!馮先生的作品屬於傳統的文人性書法!雖然談不上經典,創新什麼的,但耐看!
-
5 # 邏輯與基本面
馮友蘭是著名的哲學家、國學大師,著作等身,是從民國時期走過來的真正的大家。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教授、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哲學系主任。抗戰期間,任西南聯大哲學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1946年赴美任客座教授。1948年末至1949年初,任清華大學校務會議主席。曾獲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印度德里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名譽文學博士。1952年後一直為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
人們一般都知道做學問的人生三境界:
一:“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而馮友蘭把人生的境界分為四種: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1. 自然境界人和動物的共通之處,也是指人的動物性。後三種是人區別於動物,真正屬人的境界。
2. 功利境界就是追逐功名利祿的境界。人生有太多欲求,當人把屬人的覺性運用於滿足自然慾望時,除了動物性的慾望,人還比動物更多了一些慾望,因為動物大多以免於飢寒為滿足,而人的欲求是無盡的。
3. 道德境界把善作為人生的旨趣,不是因為道德輿論的約束而被迫遵守,而是自覺地把善作為心靈愉悅和人生幸福的基本條件。道德境界的人不會損人利己,而是利己利人,甚至甘心讓渡自己的某些利益給別人。
4. 天地境界由道德境界而至。處於這個階段的人把自己的起心動念與眾生和世界聯絡了起來,對世界有了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把自己融入了一切生命和世界,並且找到了掣制的樞紐:改變世界是從改變自己開始的。這就不僅越過了怨天尤人和憤世嫉俗,而且越過了同情和憐憫。
馮友蘭對人生境界的認知對我們現在紛繁複雜的社會,有著更多的實際意義。如果每個人都能達到最高的“天地境界”,做到“改變世界是從改變自己開始”,而不是對別人高要求,就不會對別人的素質差指手畫腳甚至罵罵咧咧,用低素質辱罵低素質了,社會當然會更美好。當然,這也是最理想境界。
至於書法,雖然不是馮友蘭的專長,但作為一個出生於1895年,從舊社會走過來的知識分子,接受了較為全面的傳統文化洗禮,書法功底毋庸置疑。
從網上流傳的馮友蘭書法的圖片中,我們外行人也可以看出他的書法功底很深,造詣不凡,楷書中規中矩、端莊又不乏靈動,行書飄逸淡雅,自成特色。
回覆列表
1990年11月26日,他病逝於北京,享年95歲。他的晚輩——季羨林,如此評價:芝生先生走過了95年的漫長人生,幾乎等於1個世紀。人生的道路,不總是平坦的,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他走了一條中國老知識分子該走的道路。在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這位“芝生”先生,就是當代著名哲學家馮友蘭。
相對眾多從事哲學研究的學者而言,馮友蘭無疑是其中的大名人。
一來,大約是他的一生較為漫長,而且,著作成果豐碩,說著作等身也並不為過。近一個世紀的人生旅程中,他在不同的時期都有優秀的哲學作品出現,有著較為深刻的理論。這,大約和他勤勉的性格,有密切的關係。
時至今日,馮友蘭創作的一些文章,還入選了學生課本,這為助推他的名氣貢獻很大。
再者,馮友蘭性情相對隨和,對時政並不清晰,也難免做些糊塗事兒,這大約助長了他的負面名氣。
馮友蘭和僅年長兩歲的老師梁漱溟之間的矛盾也是這樣結下的,直到1985年底,在馮友蘭的親自拜訪下,兩人總算冰釋前嫌。當時,兩人都已年過九旬,堪稱一時佳話。
作為一名“現代新儒家”,馮友蘭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一名文化人士,馮友蘭的書法,也是很值得欣賞的。
身為飽學之士,文從沈夢瞭解,他接受了較為全面的傳統文化洗禮,書法功底本不弱。加之多年來勤於用毛筆,這無疑讓馮友蘭的書法,有著較好的基礎。
因此,書法雖然不是他的專長,但無疑也是出眾的。從現有流傳的馮友蘭手跡中,也可以印證這一點,他能寫一手規範的楷書,也可寫一手飄逸淡雅、極具個人風範的行書。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6月,當時的韓總統曾表示:在自己當年父親遇害、傷心欲絕的日子,閱讀了大量中國古典書籍,其中,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讓她心情重回平靜……
聽到這訊息,馮友蘭的女兒宗璞女士親自送給她一幅父親晚年的書法——“一片冰心在玉壺”! 馮友蘭的影響力,從這裡大約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