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家4姐弟
-
2 # 嘻嘻啊啊
轉自網路:
寶寶在出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肢體活動也會慢慢豐富,從一開始的抬頭到坐、爬、走都有一定的發展規律。如果沒有遵守客觀規律,學習走路太早或太晚都不利於寶寶的身體發育,那麼小寶寶多大可以學走路?
大部分寶寶的身體活動發育都有規律可循,三個月的時候可以抬頭、坐立,五個月的時候可以翻身,八個月的時候學會爬行,一歲左右能夠慢慢獨立行走,等到兩歲的時候就可以自由跑跳。家長要做的就是要按照這個規律,適時給寶寶正確的引導,幫助寶寶完成自主走路的過程。
身體健康發育正常的寶寶大都在一歲左右學習走路,在此之前家長要重視鍛鍊寶寶的抬頭、坐立、翻身及爬行的能力,並增加飲食中蛋白質比例,這些簡單的身體活動和必要的營養補充都是會寶寶順利走路打下良好的基礎。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3 # 凝媽物語
一般來講,不同體質的小寶寶,他們學會步行的時間也不相同,一般在9到15個月之間學會走路。其中有大約50%的寶寶,在11個半月以後,我們家長就可以嘗試著放開手,讓寶寶自己走路了。
而一般90%的寶寶,在14個月的時候,就已經可以獨立步行了。所以在寶寶學習步行這件事上,家長不要著急,記得要循序漸進。
從最初一點點嘗試著站起來,到扶著爸媽的手走路,再到寶寶學會獨立走路,最後一般18個月的時候,寶寶已經可以自如地行走了。
對於寶寶學走路,我們應該注意什麼?那麼在寶寶學習走路的這個過程中,我們做為家長應該注意什麼呢?
1.不要過於著急讓寶寶學會走路
寶寶學會走路的過程,就是順應他們骨骼、肌肉生長的過程。換句話說,當寶寶腿部的力量能夠支撐寶寶的時候,寶寶自然會嘗試走路。
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媽媽不要過於著急,倘若擔心寶寶太晚學會走路,平時可以多逗一逗寶寶,多讓寶寶爬行。
記住,切勿強行幫助寶寶鍛鍊走路,這樣反而會傷害到寶寶。
2.不要給寶寶購買學步車
很多媽媽會問我:“給孩子買學步車可不可以?”我的答案是不可以。
為什麼?第一,寶寶在使用我們所購買的學步車的時候,用的是寶寶上半身的力量來支撐起自己,然後藉助學步車滑行,根本沒有鍛鍊到寶寶的腿部力量。
與此同時學步車也有很多缺點和危險,比如寶寶使用學步車容易形成O型腿,或者學步車前進速度太快,寶寶又不會“剎車”,這就是安全隱患。
3.協助寶寶走路時,讓寶寶抓我們的手,而不是我們抓寶寶的手
這點一定要注意,很多人都容易忽視。當寶寶已經開始嘗試著走路時,我們肯定是要先協助寶寶的。
但是在協助寶寶走路的過程中,一定要記得,是讓寶寶抓住自己的手或者手指,而不是我們去抓寶寶的手。
總結一般來說,寶寶學會走路的時間大概在9個月到15個月之間,在這個過程中爸媽切勿急躁,另外要注意別用學步車這種沒什麼用又對寶寶造成隱患的東西。
協助寶寶走路時,也不要用力抓寶寶的手,在寶寶學習走路前,多讓寶寶爬,這樣更能鍛鍊寶寶的腿部力量。
-
4 # 盛夏北夢初心未改17392
我們這邊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人大自巧,狗大自咬”意思呢就是說到那個時間段了,自然而然的就會了。就像寶寶生下來就會吮吸乳汁,都是天生就會的。所以呢對於寶寶什麼時候學會走路,家長不要過多幹預,順其自然。一般來說走的早的寶寶11個月,1歲就會走了,晚的呢兩歲之前也會走了,大多數寶寶都是1歲至2歲之間。不是說什麼都要爭第一,看著別人家的寶寶會走了,自己家的還不會就拔苗助長。完全沒有必要,都是一樣的 ,不會說走的早的是不是要聰明點,走的慢的就是笨的。十個指頭還有長短之分呢,也沒見指頭短的就怎麼樣的。只要在正常範圍內就行,就是健康的寶寶。我家寶寶學走路,就沒操過心,順其自然,是從8個月開始會爬,慢慢的扶著東西可以站,可以移動,到一歲的時候,手鬆開一步兩步就會自己走,不過幾天就會走了,慢慢的就能走穩,很少摔跤了,我都沒牽給他,完全是自己學會的。每個寶寶的身體發育情況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不能說寶寶還不會站,不會走,大人就心急的強迫寶寶走,這樣的話會損傷寶寶的骨骼。寶寶骨頭還軟,支撐不了身體,而且大人也累,等寶寶發育好了,自然而然就會走了。孩子走路的早晚和寶寶的智商沒有關係,家長不要過多擔心。
-
5 # 居家記
最好1歲以後吧,因為寶寶的發育需要一個過程,過早的話會影響寶寶骨骼發育,一歲後的寶寶身體各方面發育比較健全,下肢基本可以支撐整個身體,那時候學走路會比較好。也要根據寶寶自身的發育情況,有的寶寶發育比較早,10到12個月就可以走路了,不過也有的寶寶到2歲才會走,正常情況下寶寶12到15個月學走路比較好,太早容易形成八字腿或者O型腿,建議一歲以內的寶寶多練習爬行,爬行可以開拓寶寶的視野,鍛鍊寶寶的四肢,為以後走路打基礎。1歲以後可以先鍛鍊寶寶站立,再慢慢鍛鍊沿著床沿走,或者大人站在寶寶對面,手裡拿著寶寶喜歡的玩具,刺激寶寶讓他慢慢學著邁步,鍛鍊時間長了寶寶就會走了。也要注意補充營養,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牛奶,雞蛋,魚蝦,瘦肉,豆製品等,多帶寶寶晒太陽。儘量不要使用學步車或者學步帶,這樣不利於寶寶骨骼的發育。
-
6 # 小趙阿姨
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寶媽了。大寶二寶都是自然而然想要邁腿想要走路的時候,就開始引導他走路了。
不能過早的讓寶寶學習走路,一方面是寶寶的腿部發育,一方面是協調方面。我們這邊有老話說“三翻六坐九爬坡十二月就滿地跑”,意思就是三個月的時候寶寶已經會翻身了,六個月就會坐著了,九個月就會爬來爬去,十二個月就會走路了。
其實,嬰兒學走路不能過急,像我家二寶,現在剛一歲一個月,還沒辦法自己走路,必須抓著大人的手才可以走,再過段時間他應該就可以完全自己走路了,不需要輔助了。。走路也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們不能操之過急
祝願寶貝健康快樂成長[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
7 # 寶釵妹妹
一般來說寶寶的大運動都是連貫著的,從翻身到會坐,再到爬和站最後走都是順其自然連貫著的,如果有一項相對晚一些,那麼後面的大運動也會相對晚一些。大運動裡最重要是爬,爬不僅可以鍛鍊寶寶的四肢力量和腰頸部力量,有利於日後的扶站和行走。如果爬的晚或者不會爬的寶寶後面的大運動也會相對晚一些。正常七八個月會爬,10個月會扶站,會扶站了慢慢就會扶著走了,放手走遠的話早的小孩11月月就會,晚的話一歲兩三個月也都會了。
-
8 # 玩霸媽媽
正常是一歲左右。但是要因人而異,有的孩子可能會早一點,最早的可能在八個月,就會扶著一些可以依靠的物體走,晚一些的孩子可能要到十四五個月,這些都是正常。孩子走路的早晚與智商都沒有關係,家長不需要擔心。
但這裡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家長一定要在孩子走路前,讓他多爬行,這項訓練影響的是孩子的一生,一個爬行多的孩子,他的感統訓練,以及身體的平衡能力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同時,在爬行的同時,還增加他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切記,多爬行!
-
9 # Doris蒙氏育兒
一般會在11,12個月,但是前期一定要注意的是要遵循孩子的自我發展規律,要多讓孩子爬行探索。後期孩子自己腿腳力量足夠了,自己想站起來探索的時候就讓孩子自己練習走路。
有些不適合做的
學步車;不可;因為孩子過早使用學步車,可能爬行鍛鍊會少,孩子能站著走路後就不會再爬著探索了,而爬行是左右腦發展的一個非常好的運動;一直攙扶孩子走路。孩子摔跤受傷的機率很小,一定要讓孩子自己鍛鍊,體驗走路的平衡感,發展出自己控制身體的能力; -
10 # 加油吧小麗姐
一個月的寶寶一般會開始微笑;兩個月的寶寶俯臥位能稍微抬頭片刻;三個月的寶寶抬頭會更加好一點;四個月的寶寶能抬頭比較穩守,可以抓面前的東西,有聲音可以轉頭尋找聲源;六個月大的寶寶可以翻身會坐著不倒,扶腋下能站,而且能伸手抓東西;八個多月大的寶寶基本就會爬了也會有意識無意識的叫媽媽。;各方面骨骼發育的好十個月左右的寶寶就不用扶會站或者扶著床邊會走了。十二個月大的寶寶一般都會走路了,會用拇指、食指揀小球也會回答簡單的要點頭或者搖頭。但這些都不是絕對的,這些基本的功能,有些寶寶可能會早一兩個月,有些寶寶可能會晚幾個月甚至半年左右。家長們也不必太擔心,多注意觀察寶寶平時的成長髮育。
寶寶智力發育是根據大運動、精細運動、適應能力以及社交行為、語言發育能力等綜合來判斷的,每個寶寶的運動發育遲緩會有所不同,有些早一點、有些遲一點。
-
11 # 小明小魚在成長
孩子的生長髮育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當媽媽的不必太過著急。每個孩子走路的時間都不太一樣,最早11個月12個月最遲15個月的都有。到了要走路的時候他自己就會想要下來走,不再需要你抱著。我家大寶是在十四個月的時候完全會走的。但是我們之前是租的房子,沒有鋪地板,所以孩子沒有在地下爬過。不會爬就學走路,感覺會比較困難。我們之前是四個人一人站一個方向,每天增加距離鍛鍊他,然後突然有一天他就會走了。
我家二寶出生到六個多月能獨立坐著的時候,我就在沙發邊上圍了一個圍欄,他每天就在裡面玩。從爬到站立再到獨立行走,我們都沒有管過他。一直都是他自己在圍欄裡面玩,摸索。然後到一週的時候他就突然可以走了。幾乎沒有大人弓著腰扶著學走路的過程。所以大人對孩子學走路不必太過著急,順其自然對孩子的骨骼發育更好,不必強行逼著孩子學走路。他的腿有力量可能支撐住自己的身體,他自己就會有要行走的慾望。我們當媽媽的放鬆心態,順其自然就好,不拿孩子跟別的孩子做比較。
-
12 # 趣玩天地
大多數孩子約會走路的年齡範圍是1歲--1歲4個月,有的小孩最早可能8個月就會走路,我們小區的一個小女孩就是,8個月走路就很穩了。一般孩子10個月以後就可以扶走、抓物站起,從扶走到抓物站起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從站再到會走、走穩大概也需要一個月左右。如果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則為異常,如果孩子一歲3個月不會有,可以再等等,也許一個月後就會走了,如果1歲4個月只能站穩、或不穩的走幾步,也不必過於擔心,1歲半不會走,則肯定有問題,但是也需要綜合判斷。如果孩子只是走路稍微晚一點,其他的能力挺好,可以給孩子做評估,可能由韌帶過鬆導致大運動會差所致,但是語言、智力、跟人溝通、手的抓握能力都沒有問題,家長就不要過於擔心,隨著孩子肌力有勁後,自然就會走路了。但是如果孩子是全面落後,就要及時去看醫生,免得耽誤了孩子。一般需要做綜合的康復訓練。
不同的孩子發育的情況也不一樣,有的早點有的晚點,只要孩子一切正常,家長都不要著急。
-
13 # 奮飛的荊棘鳥
我女兒正式能走路在一歲兩個月。之前七個月她就想扶著東西站起來,以為她十個月就會走,但是她真正自己站起來是一歲。後面,我也沒有故意去教她學,都是她自己有意願才扶著她走一會。就算是一歲兩個月能走路時,也不是很穩,到了一歲半才穩。
之前我婆婆一直說 ,誰誰10個月就能走,一歲多了還走不穩。我一直沒在意,因為她可能也著急吧!以前有兒科醫生跟我說過,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發育特點,有共性,又有不同,不用太在意那些資料。而且我女兒六個月就會爬了,但是有的孩子9九個月後才會爬,各項技能發育 ,因人而異的。只要定期帶孩子體檢,有異樣,或者需要改變餵養方式,兒科醫生會告知你的。
-
14 # 育兒講
整理了一個學步期發育時間表,來參照下吧!
第一階段(10至11月):單獨站立
第二階段(12個月):站——蹲——站連貫動作
第三階段(12個月以上):扶物行走
第四階段(13個月左右):腿部、身體平衡協調機制進一步強化
第五個階段(13至15個月):單獨行走
大人如何幫助學步期的寶寶?
在頭3個月時:扶著寶寶身體重量,寶寶喜歡雙腳蹬地面
4、5個月時:可以在腋下扶著寶寶在腿上蹦蹦了
8個月時:寶寶在家長幫助下扶物站立
9或10個月時:寶寶學習自己站著彎曲膝蓋
11個月時:學習彎腰和蹲下的動作,牽手走
13個月時:進一步強化走路相關平衡協調。
回覆列表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學會走路的時間有快有慢的,通常是11個月到1歲半左右的時候。
現在的孩子生活方式越來越好,營養均衡,身體骨骼發育的好,很強壯,有一些不到11個月就慢慢地自己練習走路了。
我自己覺得孩子學走路都是天性,到時候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自己尋找輔助的工具自己練習走路。
以前的媽媽喜歡在孩子5、6個月的時候給孩子坐學步車,現在的科學研究發現學步車其實是對孩子的骨骼發育是有影響的,都不建議新手媽媽使用。我自己也是認同這個建議,孩子的骨骼還沒有發育成熟,還軟軟的,沒有什麼力量,不適合這個時候給他們學站立。
當孩子在學走路之前,我的孩子是先練習爬的。尤其是我的兒子,他7,8個月學會爬了之後,真的停不下來,到處都可以去到,很開心。練習一段時間後,身體很靈活,爬的速度很快。
在接近10個月左右,他可以扶著嬰兒床的圍欄站起來,緊跟著就學會放手站立,沒幾天自己扶著圍欄走兩步了,先是選近距離的一邊走,再來就選長的一邊走,最後就可以放手走兩步了。走兩步沒力了就坐到床裡,還會笑一笑。休息一下又開始練習了,其時他是發現了一個新奇的事物,好玩。他有東西玩,就不會纏著媽媽了,這時候媽媽可以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一邊看著他自己玩。這樣又可以消耗他的能量,到晚上的時候一覺睡到天亮。
我用的嬰兒床是那種可以摺疊起來的,周圍是軟的類似紗窗的有小孔的布,再加上有睡覺的墊子,這樣學走路,媽媽會比較放心,安全,如果跌到了也不會很痛。孩子從小自己學會探索新技能,也不會膽小害怕,真的很不錯。
孩子學會走路是一個成長過程,有的快一點,有的慢一些,都是正常的。媽媽們不要過分的擔心,讓孩子快樂的,健康成長,期待孩子邁出的人生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