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演義boy

    關於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排除一個誤區。

    現在分析好了寒門,我們就來講一講寒門出生的人物。

    魏晉之前

    漢光武帝劉秀,少耕農事,但其作為劉邦的第九世孫,典型的寒門。

    昭烈帝劉備,中山靖王之後,他父親也做過官,可惜後來早逝,寒門。

    再舉一個反例,冠軍侯霍去病。霍去病的父親是個小吏(吏不同官,不掌權,只辦事)母親直接是奴隸身。而且霍父早期並沒有認霍去病為子,因此霍去病是奴隸出身,並非寒門。

    郭嘉,穎川郭家。其實郭家是大族,但郭嘉這一脈不受重視,反而是袁紹手下的郭圖為家族推崇,因此郭嘉屬於寒門。

    諸葛亮,諸葛家雖然諸葛亮之父身死,諸葛亮的叔父也並沒有為官。但是諸葛家人脈極廣,諸葛亮的岳父荊州黃家更是名門望族。只能算做一定程度上的寒門。

    同樣的還有董卓手下的李儒,賈詡。都為隴西士家,但不是望族。

    還有當時的河北甄家,徐州糜家都是商業大家,富可敵國。但古時候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因此不能算做寒門,這也是他們為什麼如此虔誠的抱緊諸侯的大腿。

    當然還有一些我就不一一列舉了。

    三箭定天山的大唐神將“薛仁貴”,河東薛氏(關西六大姓),先祖是北魏的河東王薛安都。其父也在隋朝做過官,但是早逝,家道中落,因此算做寒門。

    明太祖朱元璋,這位直接就是流民出身。流民是什麼概念?就是沒有田地的農民。意味著社會地位幾乎是社會最底層了(此時已經沒有了奴隸),簡直是寒門中的寒門。幸好馬皇后家族還是有些聲望的。

  • 2 # 小龍女5505

    歷史上出身寒門,卻憑藉自身才華實力出將入相或成就一番千古霸業的名人有:姜子牙,管仲,鮑叔牙,晏嬰,韓信,漢高祖劉邦,衛青,霍去病,薛仁貴,狄青,明太祖朱元璋。

  • 3 # 深史熟慮

    送東陽馬生序—宋濂

    向宋濂學習

    宋濂是窮苦人學習的好榜樣!

    這篇課文大家在初中都學過,裡面的主人公宋濂是一個遍覽群書,勤奮好學,禮貌之至的窮苦書生。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後來官居宰相,一人之下。

    宋濂,是明朝出名的詩文作家、政治家。他年幼時家境貧寒,但是勤勉苦學,遍觀群書,終成一代文豪。

    餘幼時即嗜學,家貧,無以致書以觀。假借於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

    就是這樣的一個宋濂,我被他的勤奮執著深深震撼。成年後的宋濂到百里之外的書館去求學,因為路途遙遠,冰天雪地,以至於腳都凍傷至面板皸裂。去了學校面對富家子弟,自己毫不羨慕,依然執著於自己的信念。還有老師的嚴厲態度,自己就更加尊敬端正態度。

    略無慕豔意,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能夠在自己物質條件極其惡劣的情況下,頑強成才,靠自己的努力稱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這與他堅強不屈,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分開的。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十年寒窗無人問,一戰成名天下知。

    宋濂的勤奮好學,虛心求教,不應該是我們農家子弟學習的好榜樣嗎?他將知識作為精神物質食糧,超越自我,苦學十年,一鳴驚人。

  • 4 # 沉墨I方之城

    自古以來,憑自己努力寒門出身最後出將入相的人多如牛毛。反而你說的姜子牙和薛仁貴並非出自寒門。

    中國自古以來對身份和血統的認同並不如古代歐洲那麼較真,貴族就是貴族,平民就是平民。古代中國從夏開始,對血統的認同只基於家族和宗族方面,在政治上卻從來都是不拘一格,只要有足夠的才能,能讓朝廷重用,都有機會和可能上升到權貴階層。

    所謂寒門只是一種家庭物質條件的缺乏,家庭社會地位的低下,上層建築並沒有完全的堵死社會底層向上流動的通道和空間。自古以來,從寒門上升到上層建築的有很多,比如商朝的惡來、費疆,他們都是底層百姓,被紂王啟用,開創社會改革;春秋時期秦國的百里奚,身份是個奴隸;中國第一名相管仲是個商人等等。

    那麼姜子牙和薛仁貴算不算是寒門出身呢?

    姜子牙

    姜子牙一直以來都被人們所神話,家境貧寒,賣過肉,賣過酒,72歲了在江邊釣魚被周文王發現,力邀出山輔佐周,最後與周武王一起西出岐山,討伐商紂,建立了800年的周朝。

    以上的一切都是扯淡的,姜子牙是被孔子神話出來的,原因很簡單,姜子牙被周封到齊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山東。孔子作為山東人,在做《春秋》等著的時候,給自己的國主臉上貼金而已。

    真實的姜子牙本是姜部落的首領,姜部落族人是漢人與羌族人的混居的族裔,在商時代算是少數族群。姜部落與商有世仇,歷來都被商按在地上摩擦,雖然臣服於商,卻暗中與其他的部落結成聯盟,其中最大的盟友就是周邑,也就是周文王的西岐周部落。

    姜子牙身為部落首領,同時還兼任周部落的祭司。這是商代典型的王權、神權共治的權力結構。姜與周結成了兒女親家,姜子牙的女兒季姜嫁給了周文王的長子伯邑考,伯邑考被商紂王祭天后,周武王為了加強與姜的聯盟,就又娶了自己的寡嫂季姜為妃。

    姜子牙後來輔佐周武王伐紂,建立了周朝後,他成為了周的第一任祭司,並受封齊地,成為了齊國的開國始祖。

    薛仁貴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於世。他生於隋煬帝大業九年(614年),出身於河東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仁貴的家世也並非寒門,從曾祖父到父親這一代都是歷代為將,世代為官的。薛仁貴少年貧寒的原因是父親薛軌死得早,他與母親在家種田為生。

    薛仁貴雖然起點不再是官宦之家,但卻幼年受到了祖父、父親的教育和言傳身教,這對他後來的發展來說極其重要。

    最為關鍵的是,薛仁貴入伍,第一個拜會的人是張士貴,他官至左領軍大將軍、虢國公,這樣的人物薛仁貴能見到,並且得到提拔,大家還會認為與薛家世代為將,歷代為官沒有關係嗎?

    薛仁貴的起家還是靠的祖輩的遺蔭,走上了快速通道,最後功成名就,留名青史。

    綜上

    無論是寒門還是權貴世家,只要有足夠的能力,在華夏文明的歷史長河中都有自己的位置。

  • 5 # 醉品香茗9527

    清人趙翼在其讀書筆記《廿二史札記》中說到:“漢初諸臣……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皆白徒。樊噲則屠狗者。周勃則織薄曲吹簫給喪事者。灌嬰則販繒者。婁敬則挽車者,一時人才皆出其中。致身將相,前此所未有也。蓋秦、漢間為天地一大變局。”

    這段話的意思是西漢初年的陳平、王陵、陸賈、酈商、酈食其、夏侯嬰等人當時只是普通百姓罷了。而樊噲、周勃、灌嬰、婁敬等人的出身更低,只是屠夫、吹喪、賣布、拉車的販夫走卒而已。但是這些人卻皆是一時之人才,最後都躋身將相高位,這實在是前所未有的事情,堪稱秦、漢之際的驚天鉅變。這也是當今史學界普遍公認的漢初“布衣將相”之局。

    陳平:漢朝開國元勳。六出奇計,協助劉邦統一天下;與周勃平定諸呂,迎立漢文帝。官拜左丞相,爵封曲逆侯,諡曰獻侯。

    王陵:漢朝開國元勳。官拜右丞相,爵封安國侯,諡曰武。

    酈食其:漢朝開國元勳。擔任說客,奔走於諸侯之間;遊說齊王歸順。爵封廣野君。

    酈商:漢朝開國元勳。官拜右丞相,爵封曲周侯,諡曰景侯。

    夏侯嬰:漢朝開國元勳。官拜太僕,爵封汝陰侯,諡曰文侯。

    樊噲:漢朝開國元勳。攻城野戰,無往不克。鴻門宴上勇救劉邦。爵封舞陽侯,諡曰武侯。

    周勃:漢朝開國元勳。與陳平平定諸呂之亂。官拜太尉、右丞相,爵封絳侯,諡曰武侯。

    灌嬰:漢朝開國元勳。隨劉邦平秦滅楚、大破英布;平定諸呂,擁立文帝即位。官拜太尉、丞相,爵封潁陰侯,諡曰懿侯。

    婁敬:漢朝開國元勳。勸劉邦定都長安,徙民關中;主張和親,穩固漢匈和平。官拜郎中,爵封關內侯。

  • 6 # 硯傾茗77

    石勒

    石勒前期是奴隸,之後投靠了小將汲桑,在西晉八王之亂時期,成都王司馬穎部下的一員,司馬穎失敗後,石勒扛起反對司馬越的旗子,逐漸做大,最後成了皇帝。朱元璋是乞丐,可石勒是奴隸,比乞丐還慘,如果說朱元璋算寒門,那石勒可以叫“沒門”。但石勒靠自己的奮鬥,成了亂世中差點就統一中國北方的皇帝。

    劉備

    賣草鞋的老大哥,後來發家當了皇帝。

    祖上的名氣,並不足讓他吃老本,還是靠自己的奮鬥發家的。

    盧植

    盧植是劉備的老師。盧植出身寒微,跟隨馬融學習儒學,後來成了東漢名臣,還是范陽盧氏的發家始祖。

    何進

    東漢末期人,從殺豬的變成了大將軍。但說成靠妹妹比靠自己更合適。

    劉裕

    南北朝時期的人,36歲了還沒有正經事情做,後來遇到孫恩叛亂,從軍立功,一步步做到了皇帝。祖上是劉邦的兄弟劉交,但這並不能讓他吃老本。

    陳霸先

    南北朝時期南方人,也從下層變成皇帝。

  • 7 # 糊了個逗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璀璨的歷史長河中要說起寒門出身,靠自己努力出將入相者不勝列舉,其個人經歷也是精彩異常。

    匡衡-鑿壁偷光

    匡衡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武林祕籍)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富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書籍。(勤工儉學啊)

    待匡衡長大,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農忙,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匡衡為此著急,只想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怎麼辦呢?

    這時他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裡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便是學生時代老師所讓我們接觸的內容。長大後匡衡又幹了什麼,為什麼老師避而不談。

    在西漢那個沒有科舉制的年代,人才選拔唯一的方式便是“選賢舉能”,因勵志求學的美名,匡衡得到了地方官員的推薦,先後參加九次考試,只中了丙科,僅補授"文學卒史"最低等的職務。那時,正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西漢中期,匡衡的見言恰好切合了時代的需要。就這樣,匡衡從一介寒士,不到20年的打拼,便官居宰輔,位極人臣。也算燒了高香,是勵志人物中的成功典型。(風口啊,時勢造英雄)

    起初,匡衡還算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經常勸誡漢元帝親賢臣,遠小人,在他的建議下,西漢政治生態一片清明。但隨著權力的越來越大,匡衡也愈發變得膨脹起來。尤其在扳倒了權傾朝野的宦臣石顯後,朝野之下無人再可與他抗衡。權力腐蝕人心,匡衡也是在這一時期迅速走向墮落。

    他先是陷害了為西漢消滅匈奴的忠臣陳湯(提出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陳湯因此被免官。明面上是以不約束部曲,侵佔財物為由。實則是陳湯沒有孝敬自己。底下官員見狀,為了保命,紛紛拿出巨財獻給他。而匡衡則照單全收,斂財無數,成了當時的第一貪官。

    然而,即便這樣他還不滿足。晚年退休後,漢元帝封他為安樂侯,分封31萬畝土地給他。但匡衡利用地圖的失誤,多侵佔了4萬多畝國土。直到後來被人彈劾揭發,匡衡這才落馬被貶為庶人。

    而民間由此流傳出一句順口溜,即“小時偷光,長大斂財,老來盜土”。(諷刺啊)從一個勵志求學的少年,最後嬗變成了斂財盜土的鉅貪,匡衡的一生無不充滿了遺憾和嘆惋。

    韓信-胯下之辱

    韓信生活在秦末漢初時期,淮陰人。父母早喪,家貧如洗。但他既不會經商,又不會務農,終日掛劍閒遊,靠乞討度日。還曾受過胯下之辱:鄉中少年今他受其胯下之辱,藉以嘲笑。

    秦末參加反秦鬥爭投奔項羽,後經夏侯嬰推薦,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轉投劉邦後,漢相蕭何發現他是個難得的軍事人才,因而極力向劉邦推薦。劉邦聽蕭何之言,擇良日,設壇場,拜韓信為大將。韓信做漢軍大將後,其軍事謀略才幹在戰爭中顯示出來。在破魏、代,滅趙、齊的作戰中,韓信採取不同戰略戰術,三次水戰破敵,一直成為戰史中的佳話。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五月,劉邦因進擊彭城失利,與項羽相持於成皋鎮、滎陽一帶。這時,盤踞在河東魏王豹反漢,威脅漢軍側背。劉邦派韓信、曹參等率軍攻魏。八月,魏王豹集重兵於蒲阪,斷臨晉交通,阻止漢軍渡河。韓信採用聲東擊西的戰術,集結船隻佯作由臨晉渡河的模樣,暗中卻調動軍隊,出敵不意地從夏陽用木罌缶(小口木桶)渡河,奔襲魏王豹的後方安邑。魏王倉皇應戰,兵敗被俘。

    滅掉魏王后,黃河以北尚有代、趙、燕及山東的田齊四個割據勢力。他們依附項羽,擁兵自重,阻礙著劉邦統一戰爭的進行。韓信針對這種情況,向劉邦提出“北舉燕、趙,東擊齊,南絕楚之糧道,西與大王會於滎陽”的戰略計劃。劉邦表示贊同,給韓信增兵3萬,派張耳協助韓信去開闢北面戰場。 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韓信破趙之後,繼續進兵,逼迫燕國投降,接著又揮兵進攻齊國。齊王田廣聞漢軍來攻,一面領兵退守高密,一面派人向項羽求救。不久,項羽派大將龍且率20萬人救齊。楚、趙軍合為一股,與漢軍夾濰水布成陣勢。龍且輕視韓信,又急求戰功,不用此計,率兵與韓信軍隔濰水東西(山東境內的濰河)擺開陣勢。韓信連夜派人做了一萬多條袋子,盛滿沙土,壅塞濰河上流。率一半軍隊涉水進擊龍且之陣,龍且出兵迎擊,韓信佯裝敗退,龍且以為韓信怯弱,率軍渡江進擊。這時韓信命人決開壅塞濰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龍且的軍隊大半沒有渡過去。韓信揮軍猛烈截殺,殺死龍且。東岸齊、楚聯軍見西岸軍被殲,四處逃散。韓信率軍急渡水追擊至城陽,楚兵皆被俘虜。

    韓信連克魏、代、趙、燕、齊五國,佔領了長城以南,黃河以北和山東的大部地區,取得北面戰場的全部勝利,完成了對成皋楚軍的戰略包圍。西漢王朝建立後,韓信先被封為楚王,後又降為準陰侯。公元前196年,被皇后呂雉騙進長樂宮的鐘室殺害。

    韓信一生波瀾起伏,稱為傳奇毫不為過。曾落魄如乞丐,靠漂母施捨充飢,但數年之後卻位極人臣;曾是個不知名的小軍官,卻一夜間被蕭何舉為大將;曾為劉邦出謀劃策,規取天下,卻沒能保全自身;曾經統帥千軍萬馬轉戰南北,卻被婦人斬於菜刀之下。

    結語:

    無論是粉墨登場的舞臺,還是英雄的流風餘韻,總被無情風雨吹打而去。這些英雄人物的一生經歷對於我們無疑是一筆筆巨大的財富。前車之鑑,後車之師。但歷史終究還是歷史,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改變一個對生活沒有希望的高中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