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半個南山人
-
2 # 國風文化小棧
沒有喜喪。無論這死者是活了100歲還是1000歲,他的離去對家屬來說,都是一件極惋惜而悲痛的事,有的只有傷心和落淚。這是生為人類最基本的感情,親人離去了,少了一份陪伴,少了一份寄託,少了一份親情,怎麼可能不傷心?不落淚?
當然,死者多子多福,生活安樂,無疾而終,只是相與那些命運多舛孤老一生病痛而死的人是他的幸運。只能表示他的人生過的比較完滿,比較幸福。與其逝世的哀傷沒有半點關聯。
所以我很反感那些跑到人家葬禮上,說說笑笑,玩玩鬧鬧,大吃大喝,大嚷大鬧的行徑。這不僅是對死者的不尊重,也是對死者家屬的傷害。
葬禮是一個莊重的場合,是親朋好友與死者最後的告別儀式,所以請保持對死者及其家屬最基本的尊重和禮儀,嚴肅的去對待。想玩想鬧想說想笑你可以去參加婚禮或跑到歌廳酒吧KTV,沒有人攔你,也沒有人不許你!
參加葬禮,第一要保證服飾的正式和莊嚴。要穿深色正裝,不可以花毛綠狗的隨隨便便,第二不可以大聲喧譁,大聲說笑,特別是在家屬面前。第三,不要因為閒著無聊四個人湊桌麻將,稀里嘩啦的!第四,那種又是唱戲又是跳舞又是放鞭炮的,更是惡俗,全不可取!
-
3 # 谷山木
我認為喜喪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逝者高壽,過了九十歲,不是因為大病去導致的死亡,而且子孫滿堂,家族人丁興旺。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壽終正寢”,“無疾而終”,是自然的老死。
這種情況下,因為老人沒有痛苦地離開人世,兒女們也不至於過度悲傷。
我姑父活了九十六歲,是一覺就睡過去了,再也沒醒來。活著的時候,他就沒啥大病。九十歲時還騎著腳踏車來我家,這曾經讓我們非常擔心。
即便姑父去世的突然,因為是高壽,表哥表姐們也不是很難過,過事時,沒有人流眼淚。村裡人都說姑父是神仙,去天上了。
另一種喜喪,是疾病折磨後的死亡。這種情況,逝者的年齡往往不是很大。但是活著已經沒有了生活質量,不如死去,對死者本身和兒女都是一種解脫。
我同事的媽媽不到六十歲,前年得了動脈血栓,經過醫院搶救,命是暫時保住了,但一直昏迷不醒,植物人狀態。
兒子女兒都已成家有孩子,還要上班。就商量倆人倒換著去醫院陪媽媽。因為是植物人,每天得翻身,不然就會長褥瘡。而他媽媽是那種身體特別好的,又胖又高的體型,翻身子並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每次都是女兒女婿一起去醫院,或者兒子兒媳一起去醫院,一個人根本不行。就這樣堅持了一年多,差不多一年半左右吧。同事的媽媽以植物人的狀態去世。
我們單位去參加喪禮表示安慰時,說,老人走了是享福去了,再也不受罪了。同事和他妹妹滿臉笑容,說,就是就是。
雖說同事的媽媽死的時候比較年輕,但是兒女們也盡了該盡的孝心,與老人相守了一年多,老人若在天有靈,一定也會放心離開的,兒女們也沒有遺憾了。
-
4 # 阿松友
喪葬是人類共有的習俗,是人之一世,最重要的禮儀之一。但是,不同的種族、民族和宗教中,喪葬儀式卻千差萬別,甚至截然相反。
從整個人類的角度來看,喪葬更多的是“悲”,能夠善終者,親人“悲”的色彩會減少很多,即可稱得上“喜喪”。因此,要聊什麼才稱得上“喜喪”,那麼,我就要搞清楚什麼才稱得上“善終”。
個人認為,“善終”的標準有以下幾點:
第一,壽命長。具體活到多少歲,才能算“善終”,我覺得沒有統一標準,這和所生活的群體認知有關,也就是古今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等。古代的標準與現代的標準不同,戰爭時代的標準與和平時代的標準不同,地域與地域之間的標準不同,民族與民族之間的標準不同。按現在的標準來說,大多數群體的認知應該是七十五歲以上為“善終”的標準。
第二,兒孫滿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是華夏民族中一個很重要的思想觀念,時至今日,還佔有很高的地位。不言而明,這種文化觀念,也滲透到了喪葬儀式中,在很多人來看來,自己離世後,有很多的孝子,是一種對自己後事的滿意,也是對祖先的一種交代,同時對家人來說,也是一種慰籍。
第三,人生成就。這裡所說的“成就”,不是說需要有多少金錢、名譽,而是完成了自己的目標,符合了特定群體的期望。
以上是我對“喜喪”標準的籠統、膚淺的看法,僅供參考。
而我作為一個彝族人,親身經歷過幾次彝族喪葬。彝族的喪葬文化與很多其他民族的喪葬文化不同。彝族的喪葬文化是“悲喜交融”,甚至是“喜”大於“悲”。親人離世,從此與之永別,這是人生最大的悲痛、災難。但是,彝族人民卻認為“死亡”即“新生”,所以“白事”當“喜事”辦, 在悲傷的同時,不乏“打鬧”、“嬉戲”的熱鬧場景。此外,喇叭隊跟隨,慶祝逝者得到新生。因為彝族人堅信,透過畢摩給逝者指路,逝者定會回到祖先來的地方,以獲得重生,與祖先團聚。
回覆列表
所謂喜喪者,死者必須福壽兼備才可以稱為喜喪。
死者的年齡多大稱為喜喪?按照過去的要求,亡者的年齡必須是八九十歲以上,甚至百歲以,最低也不能小於七十歲。年紀越大、越老,越符合“喜喪”全壽的條件。
除年齡之外,喜喪還有兩個條件。
全福,亡者家族昌盛,人丁興旺。且本身是大家族的家長,甚至已被尊為祖者。
全終。即善始善終之意,圓圓滿滿走晚了一生。生前樂善人好施,臨終則不受病痛的折磨,甚至“無疾而終”,自然老死。只有具備了全壽、全福、全終這三項條件的才是真正意義的喜喪。但如果不是正常死亡的,如意外發生的天災人禍至死的,不能稱為“老喜喪”。
另外,喜喪的儀式也不同。我在龍口南山遇到過辦喜喪事,沒有哭聲,吹拉彈唱,鼓樂聲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