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峰靜澤悅

    習慣真的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透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培根案例引入:家長自述:我家的小孩今年5歲了。很聰明可愛,可是就是不講衛生,手上有髒東西時就往身上抹,嘴邊有髒東西就用襖袖抹。整天在外面玩,不知道髒。衣服半天就得換。給他洗澡、洗頭什麼的也不情不願,洗手隨便衝一下就好了。可把家人愁壞了。和他講道理,嘴上答應的好,一玩就全忘了,打罵也不聽。哎,該怎麼辦呢?專家分析:孩子小的時候是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關鍵時期,一個好的習慣可以受益終生。習慣養成教育要早,否則,等壞習慣養成之後,想糾正就要困難很多。如果孩子不講衛生,勢必影響自身形象,從而影響其他人對孩子的看法,導致人際關係不良。 父母對孩子過於包辦代替是孩子衛生習慣差的一個原因,父母總是把孩子的很多個人事務包攬在自己身上,導致孩子非常依賴大人,自己並沒有養成講衛生的習慣。孩子覺得髒了,不舒服了,不會主動來解決,而是等大人來為自己處理。這樣,當孩子在父母身邊的時候,能夠乾乾淨淨,而一旦跑到外面去玩或者過寄宿生活,必然會變得不講衛生。 另一個原因就是孩子沒有認識到講衛生的必要性,沒有重視這個問題,反而覺得講衛生是一件麻煩的事情,懶得去管。還有就是父母本身就不愛乾淨,不講衛生,因而孩子受其影響,即所謂的上行下效。專家支招: “飯前不洗手,病菌易入口”,孩子每天會接觸課本、書包、玩具等各種東西,一天下來,手上黑乎乎的。要孩子瞭解,手上有無數的細菌,如果不洗手就吃東西,很容易把細菌帶到肚子裡而生病。不勤洗澡,面板也會生病。可以藉助社會上的相關宣傳活動,例如防流感要求勤洗手等,來教育孩子。2、進行比較教育 當孩子弄髒衣服後,家長可以拿出乾淨漂亮的衣服來與髒衣服對比,洗手時可以拿已經洗過的手跟沒有洗的做比較,讓孩子看到髒與乾淨的區別。同時家長可以舉孩子朋友的例子給他看,哪個朋友講衛生,哪個不講,讓孩子說說他喜歡哪個,願意與誰交朋友。3、明確衛生要求 家長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具體的衛生規則,並向他講明這些規則的意義。還可以將這些規則以標語的形式張貼在牆上。發現孩子不能自覺遵守則立即指出,直至形成習慣。比如,要求孩子養成保持個人身體和服裝整潔的習慣,會正確地洗手、洗臉,勤理髮、洗頭、洗腳、洗澡、剪指甲,穿乾淨整潔的衣服。要求孩子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不乾淨的食物。生吃瓜果一定要洗乾淨,最好削皮,掉到地上的東西不要吃。也要要求孩子養成保持周圍環境整潔的良好習慣。4、在貫徹中講究方法 不要過於逼迫孩子:如果孩子只是被老師或父母逼或者催著講衛生,是很難培養出講究衛生的好習慣的。可以利用形象的方法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講衛生,給他一個深刻的印象。對孩子的進步及時表揚,給孩子信心。發現孩子表現不好也要及時指出。孩子在外也要講衛生,有些孩子在家從來不亂扔垃圾,一出門就忘記了,垃圾隨手就丟。父母可以為孩子準備一個塑膠袋,讓他隨身帶著,以便把垃圾放在裡面。有痰時教育孩子不隨地亂吐,最好是吐在紙上,然後丟在垃圾箱裡。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是件平凡而細緻的工作。爸爸媽媽要持之以恆,堅持一貫地要求孩子。通常運用示範、講解、提示、練習等方法,給孩子以具體的指導和幫助。5、讓孩子體會到勞動的辛苦 一個真正講衛生的人,會注重各種小細節,做到防微杜漸。勤剪指甲,剪完指甲要洗手和剪刀;紅領巾等物品要保持清潔;書包、鋼筆盒等器具要保持整潔;身邊常備紙巾;嚼完口香糖後用紙包好再扔進垃圾箱;眼鏡要經常擦拭;個人物品定期整理;毛巾要經常晾曬;不跟別人共用洗漱用品等等。這些小細節也是講究衛生不可忽視的地方,教育孩子多注意細節,從小處做起,那麼,講衛生的習慣也就容易慢慢養成了。7、父母要為孩子做出表率,言傳身教最有說服力 孩子總是喜歡以父母為榜樣的,有意無意會學習父母的樣子,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良好習慣的養成非一日之功,要想孩子養成好的習慣,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則,讓良好的衛生習慣成為家庭活動的一部分。家長必須做好表率,在日常生活中對孩子是怎麼要求的,自己也要怎麼做,甚至可以比孩子的標準更高。否則,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卻做不到,家長就會失去威信,孩子也不願聽從父母的建議了,會大大影響教育的效果。 總之,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對孩子的個人健康、生活品質和人際交往都有幫助。父母要認真分析孩子不講衛生的原因,從思想上、行動上來幫助孩子慢慢改變,循序漸進,耐心教育,讓孩子把講究衛生作為自覺的要求和自主的行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區塊鏈應用是否還值得向公眾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