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古風分享

    說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吧,我一個寫作夢,本來是想在起忐寫小說的,但是稽核一直過不了。這兩天,我剛想坐第一章就改了七遍。改了又改,還是過不了。現在到湯圓創作寫,這裡,看書是免費的。我沒有一分稿費,只能靠。粉絲打賞吃飯。但在這裡,收到打賞最多的也只有七千,還要跟平臺對半分。為了夢想,我只能堅持。努力吧,相信明天會更好。

  • 2 # 筆尖上起舞

    “當想著用堅持和毅力去做一件事的時候,這件事也就沒什麼做成的希望了。”細細想來,好像就是這麼個理兒。就像曾經開始過那麼多的三分鐘熱度的事,真的是沒有一件能夠因為堅持和毅力做到的,後來也是深思熟慮,認真思索過,看起來很簡單的事,為什麼執行起來卻有那麼多的藉口來拖延,最終都不了了之,以至於限於自責和痛苦之中,還是無濟於事。

    《財富自由之路》書中曾說,“做一件事前,要想方設法為做的事賦予一項重大的意義。”這真是極好的方法論指導。

    寫作

    就拿寫作來說,不管昨天幾點休息,哪怕是失眠也好,到了清晨六點就會準時醒來更新千字文,雷打不動,幾乎沒有拖延過,這在原先是完全沒法想象的。體會到了反思記錄的好處,就再也停不下來,也不會被外界輕易干擾,這段時間完全是屬於自己的,即使昨天發生了再不堪的事情,也不會因為昨天的心情影響到今天的自己,明顯感覺到情緒上有了變化,不會再為細小無聊的瑣事浪費時間和精力,用心打磨自己的技能,這件事已經融入骨子裡,成為大腦的一部分,根本不是靠堅持和毅力來做的,如果僅僅依靠堅持和毅力,怕是又回到從前的狀態。

    透過寫作,發出自己的聲音,與更多的人建立起溝通和連結,選擇與志同道合的朋友為伍,一點點向他們靠近,最重要的是用輸出來倒逼輸入,如果不是因為要輸出,可能就懶得會去閱讀,不去閱讀,就不會認識更多牛人,不知道他們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不會接觸更多寫作書籍之外的書籍。真是一舉多得的一件事,所以根本不是堅持做,而是靠偉大的意義來幻想自己,不得不去做。

    英語

    英語學習其實也是為了閱讀而來,要想深入一個領域潛心探究,必須想辦法接觸到這個領域的牛人,看他們寫的書,如果是英文,最好是原版書,最前沿的觀點往往有著另外一種語言,這時候英語就變成了一個工具,是通往另一個廣闊世界的鑰匙,是為了閱讀而不得不去習得的一項技能,這樣,它就變成寫作的一部分,輸出是一件不得不去的事,要想輸出,首先要有高質量的輸入,這樣,兩件事無形之中就變成了一件事,都為了寫作服務。

    樂器

    同樣的道理,樂器的學習是為了鍛鍊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反過來又會指導樂器的學習,而音樂本身也是連結高維的一種方式,一旦開啟這種模式,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促使彼此更快的提升,當潛意識再有意無意說你對音樂一竅不通、想法讓你放棄的時候,元認知能力就會跑出來說,通又如何,不通又如何,又不是為了當個音樂家,只是單純的喜歡,是為了鍛鍊認知而存在,何必去想那麼多,放棄了那麼多的心理負擔,學習起來反倒是輕鬆了許多,不再用那麼多的條條框框限住思維,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知道了這個道理,也就對自己變得寬容許多,元認知能力的強弱會左右這個程序,強的時候,能體會到一點就透的感覺,那是心流劃過的聲音。

    假若能夠早點知道這個道理就好了,以往也就不用那麼苦哈哈的堅持去做一件事而無所獲了。當逼著自己去做一件大腦不適應事物的時候,裡面的小人會跑出來終日與你對抗,不停地告訴你,放棄吧,放棄吧,你不行的,而另一個聲音偏偏不相信,就是要做,一定要做,思緒時常被兩種不同的聲音所紛擾,真正做的時候剩下的時間也就不多了。

    練字

    還有練字這件事,惦記了多少年都已經忘記了,每次看到別人一筆漂亮的行書,就豔羨不已,深深知道那並非一日之功,可能幾十年如一日的反覆練習,一想到這個漫長的過程,就把大腦嚇住了,再也不敢向前,就連試一下的勇氣都沒了。能不能也給這件事賦予一項偉大的意義呢。一直想手寫一封感謝信給無私幫助過自己的貴人,簡單的一句感謝不足以表達情意,既然不願開口去說,不如去寫,假如用電子信件還不如不寫,如果去寫的話,這筆字實難出手,連自己都不忍直視,何苦又給他人帶去不去,感謝信是一定打定主意要寫的,而且越早越好,如果晚了,恐怕這份心就失去了,過幾年再寫,恐怕人家早忘了自己是誰,因為時間有限而又如此迫切,督促自己不得不買來字帖,每日臨摹練習,經過幾十日的練習,也漸漸掌握了一點最基本的間架結構,看到字帖裡那些行雲流水的文字,就忍不住去模仿,去練習,這變成了另一種享受,如果不是有特殊原因,這是每日必做的一件事,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的節奏,假如百日是一個結點,那麼練字和寫作一樣,也會成為生命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接觸陌生人

    原先不敢和陌生人接觸,看到他們就不知所云,氣氛極其尷尬,現在見了就自然而然有了話題可講,當尷尬侵襲,即使呼叫元認知能力去觀察自己,心中沒有那麼多的顧忌,也就沒有了恐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也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嗎,與人打交道和技能打磨也是道理相同,當把它作為一件事去做的時候,也就變得簡單了許多,克服了那份恐懼,也就自然了很多,沒有了更多期待,也就不會受到傷害。

    或許是過往設定了太多的條框限制,或許是慾望太重,或許是目的性太強,以至於身心得不到自由,飛不起來,也就看不到外面更寬廣的世界,一件件去做一些事的時候,其實也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也只有不停的在事上磨,才能獲得更大的進步,過去的問題就是想得太多,做的太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人應該如何體現“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