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蘑菇雅說
-
2 # 穿越再現彼岸
閻纘在西晉的官職並不是太高,最高官職是漢中太守,不過這個人的忠孝卻是歷史上比較著名的。他做官和升官靠的就是忠孝,敢於死諫,尤其是西晉“八王之亂”時期。(閻纘圖)
以“孝”起用,以“忠”聞名。閻纘的祖父是三國時期漢中軍閥張魯的部下,自己也出身於士族。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門閥士族有優先推薦做官的權利,但是他的母親去世早,繼母誣陷他偷了父親的金子,告到了官府,他做官的事情被延宕了10年。不過他對繼母毫無怨言,十分孝順,得到了繼母的認可。鄉里“孝”名遠播,在這10年裡他也是博覽群書了,學問學得好,很快被舉薦為官。(司馬炎劇照)
他首先成為楊駿的舍人,也就是門客了,後被舉薦為安復縣令。這個楊駿不得了,他是晉武帝司馬炎信臣,是司馬炎楊皇后的孃家人,大名鼎鼎的弘農楊氏。司馬炎臨死前,任命楊駿為顧命大臣,總攬朝政,他輔佐的就是那個白痴皇帝司馬衷。
公元291年,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發動政變,目標之一就是楊駿,大臣勸諫楊駿起兵擁立太子,斬殺逆臣,不過他怯懦,結果被殺死在馬廄裡面。(八王之亂世系圖,黑體的是參與八王之亂的藩王)
畏懼賈南風的權勢,楊駿死後,沒人敢收屍埋葬。閻纘帶頭,領著幾個楊駿提拔的人安葬楊駿,並且辭官歸隱。結果有人通風報信,要抓捕埋葬楊駿的人,其他人都提前跑了,唯獨閻纘,用自己的家財安葬了楊駿後,安然離去。自此,閻纘的忠義之名朝堂盡知。
二次抬棺進諫,忠烈之名更甚。閻纘因為安葬楊駿聞名於朝堂,文章寫得也很好,有人舉薦他,他成了河間王司馬顒(八王之亂的八王之一,司馬懿三弟司馬孚的孫子)的部下,為西戎司馬校尉,算是一個低階軍官。後來因為戰功被封為平樂鄉侯。
賈南風皇后掌權後,希望自己生個兒子繼承大統,不過人算不如天算,賈南風始終沒有兒子,她特別嫉妒他人。司馬衷的太子司馬遹,非常聰明,本來晉武帝司馬炎不是看好白痴司馬衷,看好孫子的能力才傳位給他,同時有弘農楊氏的維護。賈南風的政變,使得司馬炎的計劃全盤落空。(柳州棺材)
賈南風打算將太子廢除,誣陷太子謀反,計劃非常成功。閻纘知道後,效仿三國時期的龐德,抬棺決戰,自己也讓人抬著棺材,進諫司馬衷和賈南風,抱著必死的決心。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賈南風看他是個人微言輕的小官員,也沒拿他當回事,該廢除太子的廢除太子,最後還把太子司馬遹殺了。
這下八王之亂再起(公元300年),賈南風很快被殺,賈氏家族也被滅。司馬倫短暫稱帝后,很快被滅。
司馬衷復位後,又再立原來太子司馬遹的兒子為皇太孫。這次閻纘又來了一個抬棺進諫,陳說廢立的利害關係,也不知道傻皇帝和權臣看懂了沒有,不過他的忠烈之舉,得到朝廷上下的一直贊同。
閻纘因為“忠孝”之名,被封為漢中太守,病死於任上。
後話。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司馬懿第九子)自立為帝,被其他藩王所滅。他是原太子司馬遹被殺的幕後黑手,假借賈南風之手除去太子,自己做皇帝。他下葬後,閻纘駕著馬車反覆碾壓司馬倫的墳頭,以解其恨。(司馬倫圖)
-
3 # 快節奏工作慢節奏生活
閻纘雖然官職不高,但敢於“死諫”,這在西晉時期“八王之亂”更難能可貴,就如唐朝的魏延,得此“忠孝之臣”乃國之大幸。
回覆列表
提到閻纘,就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個人:司馬遹(278年—300年),字熙祖,晉武帝司馬炎之孫,是晉惠帝司馬衷長子,母親是才人謝玖 ,西晉太子。 司馬遹自幼聰慧,有其高祖父司馬懿之風。但長大後,不修德業,性剛且奢侈殘暴,於宮中擺攤切肉賣酒,並在西園銷售雜貨,以收其利。又好算卦巫術,忌諱頗多。皇后賈南風以其非己出,恐即位後自己地位難保,便與賈謐等設計謀害,誣陷司馬遹謀反,囚於金墉城,派黃門孫慮將其殺害,時年二十三歲。後追諡為愍懷太子,葬於顯平陵。這件慘劇很明顯是賈南風權勢滔天下的後果,在當時許多大臣都是隻眼看而不作為,但閻纘卻在司馬遹被囚期間多次冒死上疏,提出自己的主張。司馬遹被廢后,閻纘繼續冒死為太子鳴冤。這種不為強權,打破黑暗的做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可謂是“驚駭”朝堂。
駕車壓墓,以洩其怒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趙王司馬倫矯詔起兵,誅賈后、賈謐,侍中張華同時遇害,朝野震驚。但是張華等人輔政數年,頗有政績,社會相對安定,百姓對他也有念想。張華遇害,大家都很悲痛,但由於畏懼趙王淫威,無人敢言,只有閻纘公開撫張華屍體痛哭。 在趙王司馬倫死後,閻纘又以車軋過其墓,以示憤怒。在當時可以說是瘋狂和真性情之人了。
有恩不忘,冒死收屍閻纘在年輕時曾為晉太傅楊駿舍人,後出為安復縣令,當時的太傅楊駿對他有恩,經常扶持和教導他。楊駿被賈后誅殺後,暴屍街頭,滿朝文武害怕賈南風權勢,竟無人敢為他收屍安葬。閻纘聞訊,棄官回到京城洛陽,組織人員料理楊駿後事。這裡也可以看出閻纘的知恩圖報,忠勇之士的品格了。
為人正直,耿直,知恩圖報,不畏強權,閻纘在混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可謂是一股清流了,而這也讓他的優良品行隨著他的名字流傳至今。正如《晉書·閻纘傳》中說:“閻續伯官既微於侍郎,位不登於執戟,輕生重義,視死如歸,伏奏而待嚴誅,輿棺以趨鼎鑊,察言觀行,豈非忠直壯士乎?”他的忠直在當時堪稱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