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可厲害的小鬼

    古代衙門也是“打卡”上班,所有人都要等縣太爺

    在古代,州府、縣衙等於是公務人員,也有自己的上班時間段和節假日,當時不像今天一樣有普及的鐘表可用,而是採用音響,叫“傳三梆”。

    早上,負責看守大門的衙役要提請內衙的人用傳筒遞送出大門鑰匙,開啟大門後,外面的書辦、衙役們才能進來報道。再稍過一會兒,裡面又會傳出五下梆聲,堂門、儀門、大門負責的衙役趕緊也依次敲響梆子,這叫“傳二梆”,這就表示縣太爺已梳洗完畢,稍候一會兒可以到簽押房開始一天的辦公了,迎接書吏的就是“點卯”,也就是簽到。

    如果這一天恰好是“放告日”,大門的衙役就需要舉出“放告牌”,將早已經在外面等候的訴訟人帶進來,安排在月臺下聽召。緊接著,就是“放三梆”,全體值班的衙役就要擂鼓大喊,“升——堂——哦”,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到傍晚時分,一旦“傳晚梆”,就說明今天辦公結束了,大家可以各自回家休息。

  • 2 # 虎牙萬寶閣

    我是吾盂,我來回答。

    古代的衙門當然是有休息時間的。

    而且在中國每個朝代,官員的休假制度都是不一樣的。

    漢朝

    在中國漢朝,官員沒上四天班就要休息一天。他們將這叫做休沐。

    意思就是官員們要時刻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每隔四天,皇帝就給你放一天假,讓你在家洗頭洗澡,時刻注意個人衛生,肯定不能將異味什麼的,帶到皇帝跟前。

    2.唐朝

    到了中國隋朝和唐朝時期,因為皇帝的政事大多比較繁忙,給官員的假期也就沒有那麼多了,他們把每五天一休息改成了十天一休息。也就是說官員上30天班,才有三天的休假。相對來說還是很辛苦的。

    3.元朝

    元朝是北方遊牧民族建立的,跟中原的很多風俗習慣都不相同。

    在元朝的時候官員每年只有16天的休息時間。幾乎相當於每一個月才讓官員休息一天實在是很不人性化。

    4.宋朝

    最適合我們現代人上班的,應該是中國的宋朝。宋朝的官員是很幸福的。

    除了每十天休一天的常規節假日。在宋朝,清明,春節,冬至,皇帝母親的生日,皇帝的生日,三伏天都會給官員放假。

    在宋朝,法定節假日加起來有一百多天。比我們現代人過的還要幸福。

    5.明清

    在明清時候,皇帝就像現在公司的老闆一樣。拼命想壓榨官員的勞動力。他把法定節假日只縮減成為三個節日,春節,冬至,還有皇帝的生辰。這樣一來,官員們當然不願意了,在集體抗議之下,皇帝又把節假日適當延長。

    將春節和寒假延長至一個月,但是規定有公務必須得完成。

    到了清朝後期,受西方列強的影響,清朝的官場也逐漸將每週的禮拜天改為休沐的時日。

    6.急假

    我們現在上班,哪怕是生孩子這樣緊急的事情也得先跟老闆報備一下。

    在中國古代官場有很人性化的這種急假。

    意思是說官員家中如果有什麼急事的話。可以先不去上班,等辦完事之後,再向上級官員說明情況。當然這樣的假期也是有期限的。

  • 3 # 夏V雪

    地方官員特別是太守,縣官這些一般都是住在衙門後堂的,發現問題就會第一時間處理的。地方衙門裡的公務員上班的時段一般為:春冬二季,清晨六點簽到;夏秋二季,清晨五點半就得簽到。如果誰敢無故曠工或遲到,就不是扣點錢那麼簡單的事情了,依天數和情節輕重,可處以笞刑或徒刑。

    內外官員應上班而不到的,缺勤一天處笞二十小板,每再滿三天加一等,滿二十五天處杖打一百大板,滿三十五天判處徒刑一年。倘是軍事重鎮或邊境地區供職的“邊要之官”,還要罪加一等。

    中央的話,宋、明皇帝早朝的時間一般為寅時,就是現在的3:00--5:00點時間, 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

    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 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 官員中若有咳嗽、吐痰或步履不穩重的都會被負責糾察的御史記錄下來,聽候處理。

    通常,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四品以上的官員才有機會與皇上對話,大臣向皇帝報告政務,皇帝則提出問題或者做出答覆。 明朝最勤奮的皇帝應該是亡國君崇禎皇帝了,根據史料記載當時崇禎雄心壯志,立志做箇中興之主,每日批改各地周折到凌晨1,2點是很常見的,每日早朝必到。

    比明朝開國皇帝老朱還要勤奮,可是崇禎志大才疏,雖然勤奮但是還是逃不了亡國的命運。 清代皇帝早朝時間:辰時(7~9時)。 休假的話,一般都是要皇帝批准的。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古代衙門是有休息時間的。

  • 4 # 太史員外郎

    古代上班族既要按時上班,同時也就休息時間和假期。

    古代“上班”有不同的叫法,到公堂衙門上班的叫“上衙”、“衙參”、“上值”;中央高階官員去皇宮上班開會的叫“上朝”、“朝參”。與此相對應的,下班則有“散衙”、“放衙”、“散值”、“散朝”、“退朝”、“放班”等多種叫法。

    各個朝代的休息制度是不一樣的,《漢律》明確規定:吏員五日一休沐。就是說工作四天了,第五天休息一天。唐代是“旬休”,也就是工作九天,休一天。整體來說,唐宋時期,假期比較寬鬆,明清時期就開始收緊了。

    到了明清兩代,“旬休”制逐漸削減甚至取消,全年只保留三個假期,即春節、冬至及皇帝的生辰。

    古代歷代王朝只規定了官員的休假制度,對於其他階層的群體沒有什麼規定。也就是說古代休假的物件是官員,普通老百姓想休多久就休多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歌詞最後一句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