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如蓮花開

    讀射鵰英雄傳的時候還是上初中的時候,已經有差不多三十多年了,當時對這部小說痴迷的很,後來又讀過幾次,印象中第一次華山論劍好像是從周伯通嘴裡轉述出來的,說五絕在華山頂上,大雪之中連續比武七天七夜,最終“中神通”王重陽為天下第一。並沒有具體的方式。

    五人之中武功互相剋制,南火克西金,西金克東木等等,一開始必是找被剋制的去比而躲開剋制自己的。這樣一來,肯定是車輪大戰,到最後與每個人都比試一番。但總的來說卻是伯仲之間,一時肯定難分勝負。大戰七天七夜,也在情理之中了。

  • 2 # 子非yu魚

    華山論劍,原意是華山比武。引申公開比武和學術爭鳴,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一決高下。

    第一次,王重陽在華山山頂與東邪、西毒、南帝、北丐大戰七天七夜,爭奪《九陰真陰》,最後王重陽完勝四人,統稱“五絕”。

    第二次華山論劍,王重陽己死,郭靖正是英雄少年時,接黃藥師、洪七公三百招不敗,於是他倆預設郭靖天下第一,歐陽鋒被黃蓉氣瘋。南帝出家。

  • 3 # 飛飛影視分享

    關於華山論劍,有部影視劇對這段歷史的還原度極高,而且我認為是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這部劇是姜大衛演的射鵰英雄傳之九陰真經。

    華山論劍的由來:九陰真經作者黃裳隱居華山之巔,死後留下一本九陰真經。南帝拿到開啟藏經密室鑰匙,東邪西毒北丐也在,但經書卻被王重陽拿到。王重陽提議四人(不包括自己)華山比武決定真經歸屬。老叫花提議王重陽也參加,南帝東邪同意,於是五人在華山比武,這是第一次華山論劍。

    華山論劍形式:兩兩切磋,點到為止,這是王重陽的提議,武者,止戈為武。

    第一次華山論劍結果:王重陽武功第一,拿到真經。後面才有東邪騙老頑童真經,東邪徒弟梅超風陳玄生偷經,東邪西毒比武,黃藥師妻子產女時記九陰真經心力憔悴而死。

    第二次歐陽鋒練習假九陰真經,其他人都不是對手。

    第三次在神鵰裡,東邪西狂南僧北俠中頑童,老頑童居中。

    我分享過第一次華山論劍的影片,原影片刪掉了,要不直接傳影片的

  • 4 # 八卦卡卡

    第一次論劍其他四絕頂多也就三十來歲吧 段王爺可能比其他人老點 但是也沒王重陽老

    射鵰裡本來才該是四絕的巔峰狀態

  • 5 # 玉宿林峰

    射鵰英雄傳一書中共有兩次華山論劍,第一次未做正面描寫。只是透過華山論劍敲定了一些人的江湖地位以及武林絕學九陰真經的歸屬,並由此引出了一系列的江湖紛爭。所以,第一次華山論劍在小說中只是起到一個鋪墊的作用。

    作者濃墨重彩進行描述的是第二次華山論劍。之所以地點選在華山,原因有二:其一,華山位列五嶽,地勢險峻,在中國的名山大川中舉足輕重。其二,九陰真經的作者在華山修行並寫就此書,最後也死在了華山之巔。另外,第一次論劍就在華山,第二次依舊選在此山既有濃厚的紀念意義有名正言順。

    小說最後一回叫華山論劍,但倒數第二回就已經拉開了序幕。郭靖的六位師傅先後遇害,母親被成吉思汗逼死,黃蓉又生死未卜。此時的郭靖悲憤交加,萬念俱灰。並開始拷問自己一些哲學命題,如人活著的意義,習武的價值?什麼是是非?什麼是善惡?

    如此這般,郭靖魂不守舍,一路南下。恰恰遇到了長春子邱處機,邱處機開導了郭靖一番,但作用有限。在邱道長的勸說下,二人結伴來到了華山。

    華山論劍不同於一般的武林大會,沒有觀眾,也沒有多少選手。敢來參賽的就不是一般人物,不是為了了斷恩怨,就是要爭武功天下第一。剛到華山,邱,郭二人就遇到了老冤家彭連虎等人。不容分說邱處機與一群人戰在一處,而郭靖無心參戰,自行離開。

    不巧,樑子翁也來了華山,舊習不改的他還要喝郭靖的血。最終,為了自保郭靖殺了樑子翁。踏破鐵鞋無覓處,就在這時西毒歐陽鋒出場了,原來他裹挾著黃蓉一道來的華山,九陰真經即將練成,讓黃蓉給他解析經書。郭靖大喜與黃蓉破鏡重圓。

    隨後,老頑童,裘千仞,瑛姑,一燈大師,東邪,北丐相繼登場。但故事很有戲劇性,老頑童揹負情債被瑛姑言語相激,落荒而逃,瑛姑尾隨而去。裘千仞又被洪七公一頓數落,終於大徹大悟歸於一燈門下,二人也離開了。剩下的東邪,北丐,郭靖三人又被黃蓉用巧計安排個妥妥當當,郭靖的心結也被洪七公和黃蓉幾番開悟逐步解開。眼看大功告成,武功天下第一的名號即將落在郭靖頭上。

    豈料,西毒歐陽鋒捲土重來,此時已徹底練成了九陰真經。對武功天下第一這個名號很是在意志在必得。東邪,北丐,郭靖三人也無計可施只能屈服。誰知,黃蓉只三言兩語就激出了歐陽鋒的心魔,他武功雖高,怎奈心術不正,最後沒能降服心魔,黯然離場。

    這就是二次華山論劍的結局。郭靖經過了多年的歷練最終成為了一代大俠,也正是這次論劍,郭靖也徹底為困擾自己許久的那個問題找到了答案:人有是非,武無是非。人有善惡,武無善惡。

    小說末尾,還有一段郭靖與成吉思汗的對話。一生驍勇善戰的成吉思汗向來以英雄自居。當郭靖闡述了自己的英雄觀後,成吉思汗口吐鮮血,當晚崩於大帳中。郭靖的觀點應該就是金庸先生的觀點,郭靖的心結應該也是金庸先生的心結。最後,都給出了答案,止戈為武。這才是習武的終極目的。小說最後這一部分也可以看做是華山論劍的延續。所以,作者沒有另立回目,而是與華山論劍書寫在一處,做為全書的結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求手機推薦,1000至1500左右的手機,畫素後800,前500,主頻解析度1280*720,4.65左右的屏,RAM不小於1G,ROM不小於4G,4核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