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18262931656

    就是手機業界對於超高屏佔比手機設計的一個比較寬泛的定義。從字面上解釋就是手機的正面全部都是螢幕,手機的四個邊框位置都是採用無邊框設計,追求接近100%的屏佔比。但由於受限於目前的技術,業界宣稱的全面屏手機暫時只是超高屏佔比的手機,沒有能做到手機正面屏佔比100%的手機。現在業內所說的全面屏手機是指真實屏佔比(非官方宣傳)可以達到80%以上,擁有超窄邊框設計的手機。

  • 2 # 浩哥科技課堂

    全面屏,顧名思義就是全部面對使用者的部分都是螢幕。

    其實這個說法是小米第一代MIX先提出來的一個概念,直到一年以後,行業老大iPhone X出馬,基本上全面屏就已經成為了行業裡的旗艦和中端機的標配了。但實際上,大家都是從液晶的發明者夏普那裡吸取的靈感,2013年就推出了這款302SH的機型:

    說到底,只是人家沒有定義為全面屏而已,在營銷這方面,外企還是得像中國產企業學習啊……這概念一出世,一時間科技圈各路人馬的朋友圈微博媒體號風起雲湧開始為全面屏加背書註腳,似乎一夜之間網際網路上全都是全面屏手機,搞得每個人都對這個全面屏格外矚目,好像自己手裡沒“全面屏”就沒法出門見人:

    看看這些全面屏家族成員:

    蘋果:iPhoneX

    三星:S8、note8……

    華為:mate10(pro)

    Vivo:X20

    Oppo:R11s

    錘子:堅果pro2

    小米:MIX(2)、紅米5 (plus)

    一加:5T

    努比亞:Z17S

    Essential Phone……

    ……

    2017的下半年真的是全面屏全面開花。

    從消費者層面來說,一塊螢幕,加上聽筒和home鍵的上下兩截,就是手機的普遍形態。“全面屏”的出現在短期內至少把外形的差異化拉開了。

    從供應鏈廠商來說,技術的進步,將各種控制電路和液晶面板整合到一個總成部件中,成本下降和報價提高都是對自己有利的事。

    從手機品牌來說,第一時間用上最新的新產品和技術,擺脫了設計上的無趣和使用者群的購買疲勞,對提升自身形象和擴大銷售數字都是正面影響。

    但是目前所有“全面屏手機”嚴格意義上還未能稱為完整的全面屏設計,用羅永浩的話來說,這些只能稱作“almost全面屏”。

    從應用內容分類來看,傳統手機螢幕的16:9長寬比已經被各類“異形”螢幕長寬比頂上。但截至目前大量的高畫質電視訊號和絕大多數數字電影片源都是16:9的1920*1080或3840*2160解析度,那麼如何在18:9(18.5):9的2160*1080或2880*1440解析度的螢幕上匹配影片內容,相信所有APP開發者都要耗費頭腦才能解決黑邊問題。而且目前所有全面屏技術都無法絕對使用手機正面的全部面積,也就是“劉海”和“額頭”對螢幕部分的視覺擠壓。例如iPhoneX的“劉海”就非常影響橫屏觀看影片或Vivo的X20的“額頭”佔用了一部分“無功能”空間。大部分影片內容都會被拉伸或強行加大黑邊。

    螢幕有效面積的使用率問題,相信會在很久一段時間裡都困擾著APP開發者。

    從觀感體驗來看,傳統的手機螢幕面板透過全貼合技術將液晶面板全部可視部分都完整呈現,那麼在液晶面板組裝時保護玻璃可以覆蓋全部可視部分但必然留有一定寬度的黑色邊框。全面屏手機如果做到全部可視部分的邊框都看不到,就要使用一些異形面板技術來消除視覺上的變形。這方面的嘗試三星已經率先開始在edge系列曲面屏上開始實施。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有效增加可視面積,而且將左右邊框徹底放在手機的側面視線外。但帶來的負面影響在於液晶面板彎曲後無法保持液晶分子排列的有序折射——手機側面的可視部分色彩和色差實際上都不夠理想,早期的三星edge系列和小米的note2這類手機在側面都有肉眼可以覺察的“彩虹紋”。並且由於手持的原因大部分側面可視面積都沒有被軟體有效利用。此外就是側面沒有了金屬邊框的保護,在使用過程中難免磕碰,導致耐用性全面下降的同時,視覺表現必然無法保持原有設計效果。

    從使用體驗看,全面屏的初衷還是給使用者手握一塊“大玻璃”的心理感受,但是由於前面分析的各種原因,至少目前還沒有真正的“全面屏”出現,除了螢幕技術的原因外,還有其他客觀因素。比如指紋識別是否能夠做到螢幕下方的光學識別,比如螢幕外層的光線變化時的自然反射和折射導致的邊框錯覺,再比如攝像頭和聽筒部分同步縮小佔用正面面積的話會導致拍攝效果和通話效果稍微下降。

    這方面努比亞的解決方案似乎更有實用性一些。邊框既然無法避免,就使用有弧度的面板玻璃造成的折射效果來消除邊框的遮擋感,此項技術最早出現在努比亞Z9中,其利用玻璃的邊緣切角獲得複雜的光學折射效果,最終將螢幕“黑邊”巧妙隱藏。經過數代產品改良,其螢幕顯示面積與螢幕整體面積之間可以說是所見即所得。因此相較於考驗消費者三角函式知識的複雜演算法,將螢幕顯示面積除以正面玻璃面板面積的所得,即是真正的屏佔比。同時將目前幾乎無法徹底消除的“下巴”藉助COF柔性晶片封裝技術縮小,輔以尺寸更小的攝像頭、聽筒、感光等元器件,進一步採用17:9面板和弧形框來獲得90%以上的屏佔比。

    說白了,未來全面屏的發展趨勢肯定是在可手持的前提下,繼續增加可視面積和可觸控面積的比例,在重量和麵積大小有限範圍內滿足使用者對“大螢幕”的需求。

    目前整個Android陣營的混亂在於大家都在爭取全面屏的概念,但提升屏佔比是毫無爭議的方向。按照這樣的速度發展下去,我真的很想提前知道,有一天當整個螢幕霸佔手機正面的時候,聽筒和攝像頭以及距離感應器的這幾個問題是怎麼解決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宋代人們吃的蔬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