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使用者13688672191
-
2 # 永宣論史
看《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必須“一分為二”。
1872年9月14日,呤唎和Helen Amy Butter結婚時,在結婚證書上仍然署名自己是:“前太平軍上校”。1873年3月29日,呤唎在倫敦因為左心房破碎逝世,年33歲。在死亡登記上,他的職業是:“前太平軍陸軍上校”。——羅爾綱《太平天國史·第四卷》P2356
對於英華人呤俐的《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是史料還是小說的問題,一直以來都充滿爭議。這是因為呤俐參加過太平天國運動,認識忠王李秀成及其對太平天國事業懷有至死不渝的忠誠是無可否認的事實。但另一方面,這部著作中卻又有很多明顯的虛構不實之處,使人對它的可信度產生嚴重懷疑。
其實,這本書的原名是叫“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三個字辛亥文人的翻譯之時為了強調作者身份而特別加上去的。換言之,作者寫書時本沒有刻意強調“親歷”的部份。
書中章節的編排,基本採取奇偶分列的方式,也就是說,把奇數章和偶數章分別抽出來,基本上就是兩部相互獨立的著作,而相鄰章節的內容卻大抵沒什麼必然關聯。(個別部份有例外,例如呤俐離開太平天國以後的部份基本上都是根據各種報道整理寫成的)
這樣分成兩部份後就會發現,一部份(以偶數章節為主)是作者收集大量資料寫成的《太平天國史》,雖然不無錯謬,但是以寫史傳的態度來組織材料和進行考證的,這部份也是全書的精華,尤其是整理了大量原始的外文資料,以及提供了一些失傳的太平天國自身文獻。
另一部份則是呤俐的自傳體小說,是以呤俐的親身經歷,加上想象和虛構而成(以奇數章節為主)。這一部份,雖然因為是親歷故事,也有一些參考價值,但很多重要情節出於虛構(比如英王陳玉成的履歷和與洪仁玕的關係,李秀成指揮湖口大敗清軍騎兵,幼贊王覬覦呤俐好友菲利普的未婚妻,乃至埃爾取李秀成的女兒等等),絕不能當成史料看。受到羅爾綱先生對呤俐虛構陳玉成愛情故事一段考證的啟發,不難理解呤俐這樣安排的苦心。
他寫這部著作的目的,首先是應李秀成的要求,想寫一部把真相記錄下來的著作。同時,他也希望喚起英國民眾對太平天國的同情,籍此去影響英國的對華政策。但是,太平天國距離普通的英華人民畢竟太遙遠了,就象今天的華人,除了少數的歷史愛好者或者特別關注時事政治的人,一般人對於歐洲一場和中國無關的叛亂,最多聽聽新聞看看報紙,誰會專門去看關於這次叛亂的事實考證呢?
但小說就不同了,在那個年代,一個英華人在遙遠陌生的東方傳奇曲折的冒險經歷,對於一般讀者讀者還是具有一定吸引力的。如果再加上紳士風度的英雄,救美的騎士,就更合一些英國讀者的閱讀口味了。
所以,呤俐一方面把作為信史的部份單獨成章,以達成“記錄真相”的目的,另一方面又每隔一章都加入自己的自傳體小說,增加閱讀的趣味性,提高作品的普及性。這就造成了《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的雙重性質。
如果不清楚這種背景,就可能發生把小說當史料的錯誤。例如影響頗大的《太平天國野史》的作者就延用了《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那個顯然純屬虛構的陳玉成英雄救美的愛情故事,甚至連太平天國史專家羅爾綱先生都把《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向壁虛構的李秀成在湖口大敗清軍騎兵的情節錯當成了歷史,而這一記載是與包括《李秀成自述》和《曾國藩奏摺》在內的諸多相關史料都存在明顯矛盾的。---- 另一些人則以這些虛構為由,全盤抹煞《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的史料價值,這也同樣是以偏概全,並不恰當的。
-
3 # 麻麻的小蝌蚪
太平天國運動說破天,也就是典型的農起義!黃巢,李自成至少成功推翻了王朝,可太平天國最終的命運令人可嘆。其實以拜上帝教為起義援引,可以得到西方列強們的支援。天朝田畝制度,男女平等,平均地權,可以得到最廣大民眾的支援,大清朝人心離散,內外交困,不堪重負。運動頂峰時席捲十七個省份,大可有改天換日之勢。只可惜,一手好牌,打個稀爛!宗教是可以籠絡迷惑人心,可也有侷限性,起義後本應該放棄拜上帝教,逐漸過渡體制,統戰所有起義力量。也可以宗教為條件獲得西方列強的支援。雖有《田畝制度》,但也有《太平禮制》這樣的封建特權制度。佔領南京後,小富則安,不思進取,選妃子,蓋王府,目光短淺,戰略混亂,內鬥爭權,誅殺楊秀清,逼走石達開…………萬幸太平運動未能成功!
回覆列表
這本書我沒看過。但從網友的介紹中,知道還算較為客觀。我知道的是:西方有的國家,當時知道太平天國拜的上帝教,很興奮了一陣子,他們認為基督教在中國的傳播生效了。於是想操縱太平天國,達到更大範圍的殖民中國之目的。當大平軍領袖們洞察了西方人的用心時,嚴辭拒絕了他們的所謂援助!之後,太平天國不僅反清也反西方列強侵略。於是,外華人組成的洋槍隊,開始和清朝政府合作絞殺太平軍。從這一點就看岀,賣國的是清妖,愛國的是太平天國。如果太平天國邪惡,和西方列強合作推翻清朝,建立西方人控制的傀儡政權,那也不是辦不到的事。網友小夥伴們,你們當中有人大罵太平天國是邪惡時,知不知道這段史實啊?事實勝於雄辯,邪惡的是滿清政府,曾國藩也是助紂為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