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贏家笑到最後

    沒什麼可選性和可比性。火力最強的是定遠和鎮遠,航速最快的是吉野。即便北洋海軍有一艘吉野,他也無法和整個豔星隊協調作戰。用一條單艦去對付第一遊擊隊,白搭。

  • 2 # 1534037

    如果你真的回到了清朝,那麼,你最好什麼都不要選,因為,如果你要是選了,慈禧能宰了你,光緒能恨死你,李鴻章能弄死你,洋人能打死你,老百姓能罵死你,

    你將會是上不得帝心,中不得臣心,下不得民意,洋人也不滿意,因為慈禧怕你奪權,大臣怕你奪利,老百姓都想拍當官的馬屁,而洋人最恨的就是盡忠報國的人,

    而且,大清國是滿人的大清國,大清國的財富是慈禧和李鴻章的,大清國的死活與你毫無關係,你若是敢跨越一步就是篡位奪權必死無疑,你若是後退一步也許還有生的機會,

  • 3 # 西紅柿不甜

    那一艘都打不贏,首先政府大環境面你無法改變,北洋水師依然是經費不足,彈藥緊缺。其次,在科技面日本艦隊已換裝高射速炮,而北洋水師的主炮依然使用面臨淘汰的慢速炮。再次你不是艦隊司令的話其戰術依然是當時的戰術,所以還是會失敗的。現代戰爭單人的武勇已經不能左右戰爭的發展了。

  • 4 # 陳悅漫步海邊

    這個問題看起來有點無厘頭,不過卻能證明甲午戰爭當時的一個事實,即當時中日兩國海軍雖然打得熱火朝天,但是在真正的西方海軍強國眼裡,甲午年中日的海軍戰鬥根本就是小兒科式的不入流戰鬥,因為以列強的標準來看,兩國參戰的軍艦都太弱了,實際上當時英國海軍在遠東的中國艦隊,其艦隊戰力就足以同時碾壓中日兩國的海軍。

    從這個苦澀的情況,可以更好地理解東亞國家在近代建設海軍的不易。

    如果要挑一艘能夠幫助北洋海軍扭轉戰局的軍艦,其實只要選當時英、法列強的一線主力艦就足矣。

    例如英國海軍的“君權”級(Royal Sovereign)戰艦。

    “君權”級排水量15580噸,相當於北洋海軍2艘“定遠”級鐵甲艦排水量的總和,其主炮是2座雙聯裝的13.5英寸(340毫米)口徑巨炮,威力比中日兩國海軍當時所裝備的大口徑艦炮都更威猛,其副炮包括10門152毫米口徑速射炮、16門57毫米口徑速射炮、12門47毫米口徑機關炮、7門18英寸口徑魚雷發射管。

    又例如,法國海軍的“瑪索”級(Marceau)戰艦。

    “瑪索”級排水量10000噸,主炮是4門單裝的13.4英寸(340毫米)口徑巨炮(分裝在艦首尾和舷側中部的耳臺),副炮包括17門140毫米口徑速射炮,6門105毫米速射炮、18門47毫米機關炮,12門37毫米炮,5具15英寸魚雷發射管。

    這麼一艘戰艦,對當時的中日兩國海軍而言都不啻是恐怖的猛獸,如果加入任何一方,那麼實力對比的天平都會發生急劇轉變。

  • 5 # 紅燒茄子13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 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那些認為只有擁有了先進的軍事裝備,就能改變清朝政府於甲午海戰失敗、北洋水師覆滅命運的人,思想上是有侷限性的。

    清朝之敗,是敗於封建制度,政治腐敗、思想僵化、軍備廢弛,民不聊生。猶如參天大樹、根都爛了,你怎麼能企圖用修剪枝葉的方式,使它再存活下去?

  • 6 # 不沉的經遠

    如果只能選一艘,當然是選擇當時英國最新式的“君權”級戰列艦了。

    在19世紀,英國是當之無愧的海上霸主,其海軍技術也是遙遙領先其他國家。英國的“君權”級戰列艦就是一例,它是前無畏艦時代各國戰列艦設計的樣板,僅這一點就可以知道其設計的成功。

    作為當時做先進的軍艦,“君權”級戰列艦在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上和中日雙方軍艦相比,都有極大的優勢。

    火力

    “君權”級戰列艦裝備有4門30倍徑13.5英寸(343毫米)口徑的重炮,其發射的炮彈重562.5千克,在2742米的距離上可以擊穿280毫米克虜伯鋼裝甲。甲午戰爭時期日本沒有一艘軍艦的裝甲能擋住這種炮彈的攻擊。

    “君權”還裝備有10門6英寸(152毫米)速射炮,這也是日本“吉野”艦上裝備的主炮,這種火炮對於缺乏裝甲的防護巡洋艦來說威脅比重炮還大。當然“吉野”的6英寸炮只有4門,數量上差得多。

    防護力

    “君權”級戰列艦側舷的主裝甲帶最厚處達457毫米。相比之下,“定遠”的主裝甲帶最厚處只有355毫米。光厚度就差了差不多100毫米,如果再考慮技術和工藝的進步,兩者之間的差距更大。

    在黃海海戰中,日本海軍的火炮對“定遠”的鐵甲就沒有實質性的威脅,顯然“君權”就更加不怕了。

    機動性

    “君權”級戰列艦的動力非常強勁,在正常通風時航速可以得到15.5節(試航時達到了16.43節),使用強壓通風時航速可以達到16.5節(試航時達到了18節)。

    這個速度非常驚人了,當時中日雙方最快的軍艦是日本“吉野”,航速可以23節。其次則是日本的“秋津洲”號,航速是19節。接下來是北洋水師的“致遠”、“靖遠”和日本的“浪速”、“高千穗”,都是18節。

    “君權”作為一艘大型戰列艦能跑出和巡洋艦差不多的速度,可以說非常難得。

    綜合來看的話,僅“君權”一艘軍艦的實力就足以抵得上中日雙方半個艦隊了。這樣一艘軍艦加入戰鬥,足以改變結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廢除漢字四十多年後,韓國人為何又後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