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毛驢兒談歷史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四川,魚米之鄉,物產豐富自古不缺糧食,然而最大的缺點就是地處十萬大山之內。

    諸葛亮雖然有經天緯地之才,然而面對連綿群山,萬丈溝壑也只能嘆息一聲“天不助我!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崎嶇的山路,單人行走走尚且需要小心,何況是馬匹牲畜,大車根本不用想。

    靠人力一次又能運送多少糧食,往往需要運送的糧食還不夠護送人員食用。無奈之下諸葛亮只得組織軍隊就地開荒種糧,所得糧食根本不足以支撐長時間戰爭。

  • 2 # 石華望

    蜀地不缺糧,然而諸葛亮每次北伐皆因缺乏糧草而無功而返,原因如下。

    第一:四川平原,土地平闊,沃野千里,古稱川地為天府之國,甚產糧食,足可養兵百萬。

    這說明蜀漢的大本營並不缺乏糧食。

    然而川地艱險易守難攻,更兼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大軍每次出川都是數十萬人,所需要的糧草都極多。

    蜀道之難,不僅僅是崎嶇難行。有的地方甚至是一個人透過都難,何況是運糧的部隊。

    第二:更可怕的是那變幻莫測的天氣,一旦遇到那種極端的暴雨天氣,不斷會大大降低了運糧隊的行軍速度,還可能會因此使大部分糧食變壞腐爛。

    這對於將糧草從成都靠人工一步一步運到千里之外的北伐前線,是極為艱難的自然因素。

    第三:大家都知道,糧草對一支軍隊的重要性。

    可以說糧草是將一支軍隊牢牢團結在一起的,有戰鬥力的關鍵因素。

    這從三國中的一些戰爭可見一斑。

    官渡之戰袁紹全軍覆沒的根本原因就是他的烏巢糧倉被曹操一把火燒的乾乾淨淨,沒有了糧草,軍隊裡士兵無心打仗,走的走,逃的逃。

    剩下的也沒有戰鬥力。

    所以作為一個久經沙場的魏國大都督司馬懿自然深知制約諸葛亮命脈的因素就是糧草。

    他會不斷派精兵破壞諸葛亮的運糧隊,這給本已經運送糧草極為困難的諸葛亮無疑是雪上加霜。

    這一系列的自然和人為因素是蜀漢大本營即使糧食充足,但是能運到北伐前線的糧食少之又少的重要原因。

  • 3 # 使用者7489047083528

    諸葛亮親率蜀國大軍歷經5次北伐戰爭,雖然取得一定戰績尤其仗打到人如火如荼關鍵之時由於糧草供應不繼而功敗垂成無功而返究其原因可分內在外在因素所影響決定,蜀國5次北伐戰爭3次缺糧而半途而廢前功盡棄由於缺糧導致整個戰場大轉折,建興6年(公元228)年冬天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乒出散關,包圍陳倉攻打2O天由於蜀軍糧草耗盡而撒軍,建興公元231年第四次北伐蜀軍再次包圍祁連山脈,魏將司馬懿和屬下張郃率兵援救諸葛亮大軍攻勢正猛勝利在望之時,由於押運糧草官李嚴循私舞弊運糧不繼使蜀軍無力再戰無奈撤退張郃卻抓住此機窮追不捨,張郃追擊木門卻被蜀軍射箭反殺,諸葛亮率軍第5次北伐屯兵五丈原與魏軍對峙苦戰百日也一無所獲糧草日漸告急吃緊之際,諸葛亮在急火攻心日勞萬機中病逝只好撒軍,在戰略上由於國力有限力爭採取主動出擊速戰速決不宜持久戰魏將司馬懿利用蜀軍長途奔襲銳利正鋒避其鋒芒,採取以守為攻按兵不動避戰不出,以時間消耗蜀軍實力以求穩勝諸葛亮在上方谷用火攻差點將司馬懿大軍剿滅上蒼也許眷顧司馬懿才死裡逃生如果諸葛亮不是過早而去蜀國必定在三國之上,內在大軍出征糧草是重中之重是全軍征戰安全的保證在前方不能立足打不開局面只能全靠後方補給,糧草歷來是兵家致命弱點戰爭誰都能把握一切,自然因素天氣道路運一次糧歷經數月長途跋涉千難萬險也無法準時抵達完成任務,戰爭中後勤能不能得到保障也影響關係到戰局的走向與成敗。

  • 4 # 南影小生

    蜀地不缺糧,四川盆地,沃野千里,天府之國,物產豐富。

    但諸葛亮北伐,必須出漢中,而出漢中,必須經過秦嶺,秦嶺崎嶇難行,山高谷深,在古代科技低下的情況下,交通有限,運輸不便,只能依靠棧道運輸物資,而每次運輸的份額有限。

    再加之戰爭年代,運輸幾十萬大軍的糧草,關係到戰爭的成敗,總得派千把人的隊伍護送,以防止敵軍偷襲。千把人護送,受地形影響,到達前線也需半月之久,這半月來,護送隊伍的口糧也是一大筆開銷。

    總之,諸葛亮北伐每次都被糧草所困,影響了戰局,主要是“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受交通限制,地形阻隔。

  • 5 # 哈哈天天搞笑

    相信提起魏延,大多數人都會想起他“兵出子午谷”的奇計。公元228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他就提出想要率領一支精兵,經子午谷奇襲長安,然而與諸葛亮會合,拿下咸陽以西的所有地盤。而且據《三國志》記載,每一次北伐的時候,他都要與諸葛亮分兵前進,像當年的韓信一樣,發動奇襲,以便取得戰果,但是諸葛亮一直沒有同意。雖然當時的蜀漢或許真的賭不起,諸葛亮的選擇,避免了慘敗,甚至亡國,但是他也放棄了勝利的機會。為什麼要這麼說呢?

    劉邦當年能夠從川地出兵,與項羽相爭,一樣處於弱勢,但是他沒有求穩,反而憑奇計取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並突襲了雍、塞、翟三國,拿下了關中地區,保證了糧草的供應。而諸葛亮除了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取得了較大的戰果之外,一次比一次求穩,一次又一次的陷入了與敵軍的消耗戰。蜀漢本就弱小,又是遠離故土作戰,想要從遙遠的後方,翻山越嶺的將糧草運輸過來,非常的困難,根本無力與強大的曹魏,打消耗戰。這種情況下,就算諸葛亮已經發明瞭木牛流馬,加快了運糧的速度,也不能彌補。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劉邦從川地出兵,楚漢相爭四年,從未因糧草而發愁,諸葛亮想從此地打進中原,卻屢屢被糧草問題限制了發揮,並非因為蜀地缺乏糧草,也不僅是因為交通不便,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性格謹慎,不敢犯險,在一心求穩的情況下,與曹魏打起了消耗戰。這種情況下,他不為糧草問題所困,才是不正常的,不是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父母不該過多幹預孩子們的婚姻”,你認同這一觀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