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Z啥都聊

    一般孩子出現叛逆現象,很有可能是母親從小的管理方式出現了問題,如果伴隨成癮型人格(比如網路上癮等)則父親也應該反省。正面管教的創始人:簡.尼爾森的名言: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感覺到痛苦,那一定是你做錯了!很多育兒的書都可以給出方法:推薦《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母愛的羈絆》《忙碌的爸爸也能成為好爸爸》

  • 2 # 野草iom

    不請自來。我認為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要心態平和。面對孩子的叛逆,不要用暴力壓制,這樣只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加叛逆,要做一個講道理的家長,就算孩子不講道理,家長自身要講道理,不要和孩子一樣瘋狂。孩子叛逆是叛逆,但是孩子的理智還在,也是可以講道理的,所以遇到孩子的叛逆期,一定要用道理說話,而不是一味地責備,這樣會起到反效果,讓情況更加地糟糕。

    2、反省自我。孩子在青春期非常敏感,很多時候,孩子的錯誤並不大,相反,是家長的問題,非要孩子順著家長,不管是對事錯,這樣非常不好,非常容易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所以,在和孩子發脾氣前想想,到底是孩子太叛逆不講道理,還是自己不講道理惹得孩子太叛逆。

    3、儘量理解孩子。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出自於孩子與家長的互相不理解,在孩子太叛逆頭疼的時候,何不換位思考一下,你若是孩子,會不會也出現這種情緒,這麼換位一思考,你可能就對孩子的心理有很大的理解,那麼在處理孩子的問題上手段就相對溫和許多。孩子雖然叛逆,但是還是能感覺到誰是愛他的,所以,理解,是化解和孩子矛盾的最好武器。

    4、多和孩子溝通一下。和孩子談談心,有時候,是家長太理解孩子了,導致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那麼理解,單方面是不夠的,需要雙方都理解一點。不妨找個心平氣和的時間,和孩子坐下來心平氣和的聊一聊,和孩子說說你換位思考過,你知道自己有過錯,要孩子也換位思考,想想父母,父母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什麼,是為了父母自己還是為了孩子,這樣孩子就能很大程度上理解父母,從而化解相當多的矛盾。

    5、很多時候孩子對父母的不理解,不是因為沒有換位思考,而是沒有經歷過就沒有體驗,孩子上中學,也不小了,何不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的困難,有時候一體驗,孩子就會在一夜之間長大,作為家長也不要捨不得讓孩子吃苦,把孩子送到親人朋友開的飯館或者快餐店讓孩子體驗一下生活,體驗一下父母的不容易,那個時候孩子就會明白,原來和自己天天吵架的父母這麼不容易,這樣孩子在心智上會成熟許多。

    6、和孩子做朋友。不要老是拿出家長的架子來壓制孩子,不要有自己是長輩孩子必須畢恭畢敬地服從自己的觀念,要和孩子做朋友,在叛逆期的少年少女們,往往更願意傾聽與跟隨小夥伴的意見而不是嚴肅的長輩。所以和孩子做朋友,那麼與孩子溝通起來就相對容易很多。如何和孩子做朋友?當然就是放下大人架子,和孩子一起玩遊戲,一起做飯,一起幹小朋友都會幹的事情,傾聽所有小夥伴都會傾聽的煩惱,這才是真朋友。

    7、保守孩子秘密。和孩子成為朋友的家長常常會知道孩子非常隱私的秘密,比如早戀,面對這種情況不要拿出家長的思維,為了處理這件事而鬧到學校去,這既然是孩子的秘密,你就應該站在孩子的思維處想想,正確領導孩子去想,早戀會有什麼影響,現在早戀真的值得嗎,還有早戀是因為愛還是喜歡。作為孩子的小夥伴,家長思維就要拋棄,完全作為一個忠心耿耿的小夥伴,這樣孩子才會信任你。

    8、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有時候,家長覺得孩子太不尊重自己,但是家長沒有想到尊重是相互的,自己又多尊重孩子呢?在做任何關於孩子的決定之前,有徵求過孩子的意見嗎?還是完全靠自己的決定不管孩子是不是開心都要服從自己呢?這樣的家長教出來的孩子一定會相當叛逆和壓抑。記住尊重是相互的,要尊重孩子,聽見孩子的聲音,再來做下一步的決定。

  • 3 # 奶油味的奧利奧吖

    摘自【別和青春期的孩子較勁】,希望對您有幫助。

    正值青春期前後的孩子最怕也最煩家長的嘮叨。高明的家長會傾聽。

    “九成的孩子不願把心裡話跟父母說”。而這九成的孩子基本都集中在12歲~18歲這個年齡段,也就是生理上的青春期,心理上的斷乳期。這恰恰是一個最有想法而又很不成熟的時期,最愛發表看法而看法又不容易準確的時期,最希望有人傾聽、有人理解、有人解惑的時期。可是我們的家長們卻十分專橫地把“說”的權利留給了自己。說自己的苦心;說自己的希望;說自己的要求;說自己孩子的缺點,說別人孩子的優點;說孩子該想什麼,不該想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說、說、說……說多了就是孩子們聽膩了的“嘮叨”,而孩子們只有當聽眾的資格。他們也有一肚子的話無處傾訴,還自我解嘲為“沒辦法,青春期遇上了更年期”。我認為這不但表達了孩子的一種無奈,也體現了孩子們對家長的一種寬容。

    第一,孩子與您形成代溝,產生隔閡,甚至不聽您的,除外界大環境的影響外,是您對孩子的教育不當造成的,您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2004年7月6日中央電視臺第10套《讀書時間》節目裡,一對父子的對話發人深省。父親形容兒子“你沒偷東西也像個賊似的”,兒子反唇相譏“這個問題應該問一問您自己,我為什麼會這樣?”顯然這是他父親教育不當的結果。所以每一位家長都應該反思、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第二,矛盾已經出現,問題已經形成,不要期待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那是不符合教育規律的。第三,不要把放棄嘮叨當作一種妥協,當作一種委屈。正相反,這說明您開始變聰明瞭,不再勞心費神地做無用功了。當您把心態放平和了,想通了,下一步我要給您支的重要一招就是——傾聽。

    只要孩子把內心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事,就會避免出現更嚴重的後果。因為“說”是一種釋放,釋放出來(哪怕不是全部)就會減輕心靈上的“鬱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乙瑛碑》適合初學者嗎?臨摹時要注意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