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31221380902334

    利用應收賬款操縱利潤有以下兩種途徑:一種方法是利用應計制的特點,在年底搞虛假出售,對方並不需要支付產品的款項,公司則將這些“售出”產品的收入計作當年收入,同時將其掛在應收賬款名下。由於監管機構對虛假出售的現象有所防範,曾對出售後又退回的銷售收入確認標準有過明確的規定,但企業往往繞過這些規定,提高賬面收入。

    在虛假銷售的情況中,比較良性地屬於“提前銷售”,即將下一年的銷售收入早一些計入當年的收入,註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往往會比較注意這些問題,如果僅僅只做賬面處理,這些物價銷售都會被註冊會計師識破,因此目前舞弊企業往往是管理操縱,即從局外人來看,這些虛假銷售與正常銷售一樣,同樣有銷售合同和產品轉移,從會計處理上難以區分,因此從報表中也難以看出。

    投資者只有比較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現金流量表中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得到的現金”以及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幾項數字,來判斷當年銷售收入的質量。另一種方法是透過壞賬準備的計提,簡介調控當年資產減值損失,從而調節當年的淨利潤。由於應收賬款壞賬的計提及其追溯調整法在操作上存在較大的靈活性,少數上市公司可能從中尋找新的利潤操縱空間,對此投資者特別要注意辨別。

    壞賬準備採取怎樣的計提方法和計提比例,選擇權是留給上市公司的。那麼,究竟提多了還是提少了?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局外人似乎很難作出準確的判斷。有人認為這一點由註冊會計師來把關就夠了,但把責任都交給註冊會計師是不現實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取決於上市公司自身的取向如何,我們不排除某些上市公司會出於利潤調控的目的,定出偏低或偏高的計提比例。

    例如:有公司為避免滑入虧損,可能會傾向於選擇較低的提取比例。另一種情況是,有公司可能會在頭一年較大比例計提,第二年透過某種方式收回部分應收賬款,從而衝回壞賬準備,以求利潤在年度間轉移。對應收賬款壞賬的計提政策變更要採取追溯調整,這樣,應收賬款壞賬的計提對利潤的影響,將分佈在各個年度。

    在追溯調整的背景下,某些公司可能有意把利潤在各個年度之間進行“按需分配”。特別要注意的是,由於投資者往往更關注當期業績,而對以往已披露資訊的調整,一般投資者未必有足夠的關注,這樣,公司可能會利用投資者這種“習慣”,在調整時傾向於將負面影響統統“追溯”進以前年度,而儘可能使當年的報表好看一些。

    而對壞賬準備的“巧妙”追溯,除了可以藉助前述計提比例的途徑之外,操縱賬齡分佈也是途徑之一。事實上,對以往應收款項賬齡的劃分,未必容易分得那麼清楚,在賬齡分佈上作文章,也可以達到某一年多提而另一年少提的目的。

    總之,投資者在分析應收賬款時應注意辨別以下幾點:一是關注公司對會計政策運用的合理性;二是注意對以前年度損益的調整,尤其是各年度間利潤波動的走勢;三是對年報的關注,不能僅僅侷限於當期每股收益、淨資產收益率幾個指標,數字背後的隱情不可不察;四是對現金流加強認識,畢竟,多提減值準備不會減少現金,衝回準備也不會增加現金,有時候現金流量表更能說明問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棒打出孝子,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