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行之1570

    當然是了。只有強大的軍事才能保障國家的發展,永樂大帝五徵漠北武功蓋世,從根本打擊了北元殘部,讓他們在百年之內無力南下。再次遷都北京是戰略上的很大成功,第一可以把軍隊控制在已北京為中心的地區,縮小了軍隊叛亂的可能性,第二天子守國門保障了北方及中原的安全。放權太子朱高熾又開啟“仁宣之治”,洪武大帝、永樂大帝之功績超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 2 # 愛看愛思考

    實際上朱元璋所建立起來的大明王朝,已經被顛覆掉了。所以也可以說南京的大明王朝,已經是二世而亡了。這個和南京國民政府和北洋政府一樣,雖然說,都是中華民國,但是,統治者已經完改變了。所以後代追封朱棣為成祖變了,不是沒有道理的。由朱棣在北京建立起來的大明王朝,才是真正大明王朝。而且朱棣為了這個朝庭,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 3 # 青言論史

    明朝的強盛,確實是從朱棣時代開始的;但是,這個功勞,不能全算在他的頭上。而且實際上,一定程度上他還阻礙了明朝的進一步繁榮。

    朱棣上臺以後,確實採取了很多鼓勵生產的措施,客觀上確實起到了勸課農桑、發展經濟的作用。但是他執政期間的兩大主旋律,卻讓他創造出來的財富轉瞬即逝。

    一件是掃清建文餘黨,這本來只是官場上的事情,但是由於朱棣對自身得國不正的恐懼和焦慮,導致了他對整個大明的思想和意識形態的不放心。

    具體到民生政策上,就是一方面恢復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已經廢止了的特務統治,另一方面加緊海禁,將農民進一步束縛在土地上。這樣的限制人民主觀能動性的舉措,毫無疑問是對國家經濟發展不利的。

    另一件就是被津津樂道的“天子守國門”,具體來說就是兩件事——遷都和北伐。這兩件事對大明朝的國運到底是好是壞尚有爭議,在此我不做討論。但是有一點是沒有什麼疑問的,那就是遷都和北伐都非常的花錢。尤其是後來的幾次討伐北元,幾乎就是朱棣自己窮折騰。

    辛苦積蓄的財富又轉手花出去,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朱棣死的時候,和漢武帝駕崩時差不多,都給後人留下了一個看似恢弘其實內部問題重重的帝國。

  • 4 # 鯤鵬歷史

    太祖朱元璋統一中國後,吸取了元末混亂的教訓,對各個方面都進行了改革,使得大明王朝僅僅數年的功夫,便煥然一新,奠定了大明二百多年的基業。

    朱元璋長辭人世後,太孫朱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由於建文帝削藩太急,引發了歷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為期四年,燕王朱棣奪取了侄子朱允炆的皇帝寶座。

    雖然朱棣奪取皇位的手段陰險,但這並不影響他成為一個很有作為的皇帝,他在位時的政績有目共睹,對內治理國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421年明成祖遷都北京,以北京作為一個政治、軍事的中心,就近指揮長城一線的軍事防禦,抵抗蒙古族的軍事進攻,保證了國家的統一;

    進一步調整中央行政機構,設定內閣,內閣成員在皇帝的指揮下協理政事;

    治理漕運,疏浚大運河,為適應漕運規模的擴大,大規模整治了大運河的關鍵地段—會通河;

    重視歷史文化,古籍圖書的編纂和整理,命人編修了《永樂大典》,歷時三年。

    對外政策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五次親征蒙古,收復安南,並於東北設奴兒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衛 ,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設貴州承宣布政使司,鞏固了南北邊防,維護了中國版圖的完整;

    朱棣多次派鄭和下西洋,加強了對南海的經營,促進了明朝和東南亞、印度、非洲等地區和國家的和平交流。

    明朝在朱棣統治期間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史稱永樂盛世。

    當然,朱棣在登上皇位後,大肆殺戮建文帝的舊臣和其兄弟的行為令人髮指,但歷史不能抹殺朱棣作為皇帝的雄才大略。

  • 5 # 布政使司總長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縱觀明朝整個歷史,明成祖在位時期,是明朝最為強盛的時期,而做為盛世締造著的永樂帝是創造盛世的關鍵之人。在古代只有一個好的皇帝,才能知人善用,帶領著帝國走向輝煌的巔峰。

    根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在文治武功方面有不輸於任何一個朝代的巨大成就。

    文化方面,下令當時的翰林院大學士解縉擔任總纂修,以宗旨:

    “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毋厭浩繁!”

    編撰了《永樂大典》!當時,動用朝野上下共2,169人編寫,其中有五個翰林學士、二十個翰林院官員。最終,於永樂五年十一月成書,全書共11095冊、22937卷、約3億7千萬字!收錄了上自前秦下到明初的各種書籍近一萬種。該書為我們保留下了眾多的文化書籍,為中華文明的傳承做出了突出貢獻。

    武功方面,明朝初年北方的元朝殘餘勢力,依然時常侵擾帝國的北部邊境。北方並不安寧,做為帝國的統治者,必須保障民眾的生產生活。明成祖在位期間先後五次北征,打的北方敵人奄奄一息,嚮明稱臣!此外,南征安南,並將此地納入帝國的版圖中。

    其次,大興土木。一說到大興土木總會給人不好的印象,因為古代王朝覆滅的因素中基本都有這一項。但是,對於處在盛世的明朝永樂時期說,這些都不是事。期間,在北方營建新的都城--北京城、為了緩解北方的糧食壓力方便向北輸送糧食進而疏通了大運河、下令鄭和六下西洋,建造了龐大的遠洋艦隊!

    如此,巨大、眾多的工程,在永樂時期有條不紊的進行著,別忘了,此時,還有五次北征、用兵安南等耗費人力、物力的軍事行動。這些同時進行,整個帝國卻沒有出現動盪,為什麼?因為,此時國力強盛、民眾生活富足。

    最後,對帝國行政體制進行變革,設立內閣制度。內閣的設立,可以讓優秀的人才參與帝國的治理,面對國家大事內閣成員可以提供非常實用的參考意見,有利於對事情處理的合理化。

    在明成祖的帶領下明代走向了全盛時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京津雙雙迎來開門紅,女排聯賽冠軍最後花落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