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媽媽育兒分享

    語言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孩子都需要經歷咿呀學語的過程,從無意識的發音,到能夠理解他人的語言,再到完全自如的表達。語言作為人類社會溝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語言發展又存在明顯的關鍵發育期。

    寶寶語言發育關鍵期

    1.8-10個月是嬰兒開始初步理解詞義的關鍵期。此階段寶寶可以清晰發出部分單音節字詞,喜歡模仿身邊人說話,開始理解大人常用詞的意義,且理解能力越來越強。

    2.18個月(一歲半)是嬰幼兒口頭語言開始發展形成的關鍵期。此階段寶寶認知能力變強,會說一些奇怪的大人不懂的字詞,會說10個左右常用的詞,會說小短句,開始學會與人交流(真正意義上的交流)等。

    3.五歲半是幼兒開始學著掌握語法、理解抽象詞彙以及綜合語言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

    主任有話說:在這個三個重要的關鍵期,父母要很好的給予科學的教育和引導,來幫助和促進嬰幼兒語言發育能力,父母要有耐心,教孩子正確的表達,提高孩子說話的興趣,對孩子要有信心,給予表揚和鼓勵。

  • 2 # 陽光語言矯正師

    國內外的語言學家研究表明,幼兒發育階段期間兒童語言行為異常發生率高達30%-50%,其中有些語言異常完全能夠避免發展成為語言障礙,關鍵在於家庭撫養和教育的重視。

    特別對於很多父母來說,一些語言障礙的預防、評估等專業知識,有必要進行大面科普。

    “fis”現象:這是兒童進入語音發展階段的初期所出現的非常有意義的現象;探討這種現象,對於研究兒童詞的語音表象的建立以及從非語言的發音到語音的轉化都具有一定的意義。伯格和布朗發現,一個兒童把他的玩充氣塑膠魚叫做“fis”(正確發音應是fish),而當成人故意模仿他的發音時,該兒童卻試圖去糾正,反覆數次,幾乎發火。當成人改口說時,這個兒童才認可。伯格和布朗將這種現象稱為“fis”現象。它表明兒童雖然在發音上不能區別,但能知覺到成人發音和自己發音時的區別。

    “兒向言語”(CDS):成人與嬰兒交談自覺不自覺地都用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交流方式,這種成人與嬰兒的談話就是“兒向言語”,即Child Directed Speech,簡稱CDS。它是一種動態性的語言,所代表的認知難度比交談物件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稍微高一些,大多是嬰兒言語的重複、擴充套件和評價,語速較慢,語氣具有誇張意味。 

    語言運用:指說話者根據語言意圖和語言環境而對語言工具的有效使用。主要包括兩個因素:其一是語言功能目的,即說話的原因;其二是語言情境,即如何理解別人的話,並選擇一定的語言形式去達到說話目的。 

    語言能力:指的是在大腦中形成的能夠按照母語的語言規則把聲音和意思聯絡起來的能力,即語言使用者對語言內容內在規則的瞭解。喬姆斯基認為語言能力是隱秘的語言規則的集合,是語言或語言知識的核心。

    語言學得:是指學習者透過聽老師講解有意識地練習、記憶語言現象和語法規則,最終達到對所學語言的瞭解和對其語法概念的掌握過程

    語言習得:是一種無意識地、自然而然地學習、使用並掌握某種語言的過程。第二語言習得有兩種情況:同步習得和先後習得。同步習得:幼兒期同時接觸兩種語言;

    先後習得:在習得了第一語言之後才開始習得第二語言。

    雙語:是指將學習者的外語或第二語言透過教學和提供適當的語言環境,以及經過若干階段的訓練,使之能代替或接近母語的表達和應用水平。從兩種語言的功能大小來分類,雙語可以分為兩種型別,一是本民族語言為主要交際工具,使用頻率高;二是第二種語言為主要交際工具,本民族語言反而使用頻率低。

    雙語教育:是以兩種語言作為教學媒介的教育系統,其中一種語言常常並非總是學生的第一語言。雙語教育是相對於單語教育提出的,它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在同一教育機構中,學生同時學習兩種語言,並透過兩種語言學習其他知識。 

    語言發生:是指兒童從不會說話到學會說話的過程,或者是指兒童的某一或某些語言現象從不會使用到學會使用的過程。

    表達性語言:言語活動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說話和書寫是言語的表達過程,稱為表達性言語。它主要是透過言語活動分析器的活動來實現的。 

    印入性語言:言語活動包括聽、說、讀、寫四個方面,其中聽話和閱讀是言語的感受過程,稱為印入性言語。它主要是透過言語聽覺分析器和言語視覺分析器的活動來實現的。

    學前兒童語言學習:就是指個體透過有目的的教學活動而掌握某種語言的過程。換言之,也是掌握語言符號並使用語言符號與它所代表的事物建立聯絡的過程。 

  • 3 # 兒童康復指導金老師

     通常情況下,大多數寶寶在1歲左右,已經可以清晰地說出“爸爸、媽媽、奶奶”之類的單字疊詞,他們能將所見之物與這些詞語聯絡起來,已經有基礎版本的自我分析與邏輯思考能力。

      等長到2歲,在正確的家庭教育之下,孩子開始嘗試短句,比如“不喜歡”、“不要”、“要那個”之類的話,當然,大多數時候依舊以單字組句,“媽,要”、“吃”等等,可以明顯感覺到他們的思維在逐步完善。

      3歲的時候,不少寶寶已經可以講出完整的句子了,此時他們說話的慾望非常強,不過大多數時候,哪怕身為父母,也不知道孩子到底在嘀咕什麼。

      3~7歲,由於人格的完善以及性格的發展,不同孩子開始展現出不一樣的語言天賦,有些彷彿“十萬個為什麼”成精,有問不完的問題,有些卻表現得沉默寡言,不愛與他人交流。這些都是正常表現,希望家長不要過分解讀。

      當然,上面這些也只是孩子的常見表現,它並不是標準,也不能代表一切,孩子到底什麼時候說話,與其性格以及外界環境的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 4 # 悅小芽兒

    兒童在一歲至三歲這個年齡段是語言發展最迅速的時期。這期間的孩子語言發育突飛猛進,從咿呀學語到整句輸出,發展過程十分明顯。

    而孩子的語言發育,不僅指語言性表達還包括感受性語言(理解語言的能力)和姿勢溝通(非言語溝通,點頭、搖頭、面部及眼神交流溝通)等,這是需要家長綜合考量的。

    語言發育的大致時間表

    蹦單詞時間

    差不多在9個月-1歲半左右,會開始蹦出來“媽媽”、“爸爸”“汪汪”“卟—卟”等單個詞語。

    詞彙量的爆發式增加時期

    在1歲半-2歲左右,開始說單個詞之後,孩子逐漸能夠把經歷過的事和單詞聯絡在一起,實現爆發式的增長。

    從單詞到句子

    在2歲-3歲左右,孩子們逐漸能夠將單詞和單詞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有意義的句子。比如“蘋果好吃”等。

    在養育過程中促進語言發育家長如何引導?

    1、越早和孩子說話越好

    越早對孩子說話,當其大腦捕捉到這些聲音時,布羅卡區就會變得活躍起來。即使孩子聽不懂,家長也可以跟孩子說話,刺激大腦發育。給孩子讀繪本講故事也是一個道理。

    2、不停重複地說話

    重複地和孩子說同樣的話,當大腦接收到重複的語言時,布羅卡區域的反應會比首次聽到時反應更強烈,得到的刺激更大。

    3、猜測孩子的目的並說出來

    當孩子想表達某種感受或需求時,可能無法清晰的表述,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表現猜測大概的意思再說出來,問孩子是不是這個意思,不斷的重複和引導,慢慢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需求了。

    4、眼神的交流

    和孩子說話時,要注意眼神和表情的配合,說話時盯著孩子的眼睛,集中孩子的注意力,交流起來會更順暢一些。

    5、習慣叫名稱

    日常和孩子說話時,最好是稱呼孩子的名字,頻繁、重複的聽到這個詞彙時,慢慢地在孩子意識中就知道這個是在叫自己。

    同樣的道理,身體的器官、食物的名稱,鄰居小朋友的名字等,都告訴孩子,重複的刺激,讓孩子大腦對事物形成清晰的認識。

    6、增加說話機會

    家長一定不要馬上意會孩子的意思並幫助解決問題,克服這種情緒,要先問孩子想要什麼,讓孩子說出來或實在說不出來時,引導孩子講出單個詞彙,增加說話的機會。

    把語言當遊戲,和孩子一同玩起來,不知不覺,孩子就已經是個自如表達的小孩兒了~

  • 5 # 小儷萱

    根據我(泰成康貝儷萱)從事育嬰師這麼多年,0-3歲是孩子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從大腦的發育來說,孩子2歲前完成大腦發育的70%,到6歲完成90%。雖然我們很多語言是後期學習的,但大腦的發育、語言中樞的發育,三歲已經完成了大部分。

  • 6 # 生活家趙老師

    從胎教開始孩子就能聽到你的聲音了,所以我覺得語言關鍵期從你準備要小孩的時候就可以做語言輸入準備了,後面根據孩子的生理發展,你會發現他呈現不同的發展階段及特點,0-1歲語言輸入期,1-2歲語言理解期,2-5歲語言表達關鍵期,整個4-12歲語言關鍵期。

  • 7 # 北京老陳談育兒

    認為1歲以內

    寶Bora到這個世界,發出的第一種聲音便是"哭"。長到2~3個月大時,寶寶能發出"咿咿啊啊"等聲音。大部分寶寶到了8個月大左右,就開始喃喃自語,甚至還可發出一些單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送好朋友什麼禮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