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靈性心理師
-
2 # 白水90944696
從商業的邏輯來看,遊客和本地商家是單次博弈的。博弈的次數,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對方的人品。
如果,你是常客,那麼大機率上,商家會遵循誠信為本的原則。大部分本地人很難在本地遇到吃虧上當的情況,因為第一物理距離近,你一旦發現上當,就會立馬去討個說法;第二重複購買的次數多,比如你家門口的便利店,你隔三差五就會去買東西,如果一旦出現問題,你從此就不會再購買,商家為了追求長期利潤,那麼一定會放棄短期利益;第三當地的社群口碑,即使是購買頻率較低的單次博弈,比如裝修之類的大件,一旦當地口碑出現問題,那麼隨後的生意也會受到影響,人人相傳的口碑最後就一定會崩塌。消費者不相信商家,但是相信他熟人的熟人。
旅遊地為什麼容易出現被宰的現象?
首先是物理距離,旅遊一般都是相隔較遠的,遊客一旦結束旅程不會在當地久留,很難形成進一步的發酵。
其次是博弈次數,對於很多商家來說,遊客基本都是一次性的,賺了這波錢,下次還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了,沒有長遠利益,短期利益就很看重。
其三導遊的收入,很多地方旅遊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是單旅費是很難支撐經濟的,所以大力發展商業購買就變成了一種趨勢,導遊的很多收入就是和遊客購買的總額掛鉤的。我去雲南的時候,導遊就是給了一張積分卡,所有購買的金額都會變成導遊的積分,最後演化成提成。
這兩年網際網路的興起,對於旅客被宰,強制消費有了一定的威懾,但是很多地方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問題一定會被解決,但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事情也一定會朝著更好的方向去發展。
這是個好問題!
首先,旅遊景區往往是分淡、旺季的。在景區做生意的往往要在旺季短短的兩三個月把一年的錢掙出來,所以,很容易出現宰客現象。
比如,三亞,旅遊旺季其實很短。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份。因為北方十一月中旬來暖氣,家裡有些事情需要處理,天氣實在寒冷了就去三亞了;
一般2月初就是春節了,大家在2月初回家過年,過年之後就是立春了,一般就不再返回三亞。另外,很多東北人在三亞買了房子,零散旅遊的遊客則更少。
所有這些就是告訴大家:三亞的飯店要想掙錢很難的。即使是旅遊旺季的12月份、1月份,也不是遊客爆滿。
另外,飯店租房子時一般都要要求年付。比如,年付20萬。
房東是不管你掙不掙錢的。人家就是這樣的房租。如此以來,飯店要想把一年的房租、人工費、成本費在旅遊旺季的兩個月掙出來是很難的。所以,一些不良商家就黑心宰客了。
所有的景區都是一樣的,都存在淡季和旺季。而旺季往往時間很短。景區飯店所付房租往往都是年付。為了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旺季掙出一年的錢,於是,時常上演宰客現象。
其次,旅遊景區的商家或者飯店會認為遊客只來一回。不宰白不宰。
我的一個朋友在景區做生意。曾經兩個梨賣了50美金。老外沒見過脆梨,他就忽悠說:30美金一個。最後還讓利了,50美金買了兩個梨。他說:“我這是掙的少的,還有的一個梨賣了60美金的呢”。人家能掙到錢,咱一個梨賣3元人民幣那不是傻子嘛。
最後,風氣的問題。因為景區本身就是隻有短短几個月做生意的時間,大部分的商家都是各種宰客,能多宰的不會少宰。如果,您不宰客,正常經營,您不但賠錢,還被其他商家看不起。想不宰客都難。
當然,最根本的還是房租太高了!如果,房租足夠便宜,商家正常經營就可以滿足溫飽,他們何必昧著良心宰客呢?
而房租高也是由市場決定的。租金高,您不租,有人租。導致即使是高房租還是能夠把房子租出去。故而,房東不願意降低租金。而做生意的只有兩三個月的旺季,要想收回成本很困難,被迫無奈只能各種宰客。
以我為例,我最近幾年經常去三亞,我多次找獨棟別墅作為養老公寓。可是,那高昂的租金,一年50萬。我看看床位、房間、加上各種人工費用。即使是旅遊旺季所有房間都住滿,我只能是不賠錢。一年頂多只能掙50萬。全部給了房租了。當然,我沒幹;如果我幹,我要想掙錢就得宰客。
旅遊景區商家宰客現象確實是屢禁不止。從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中國的經濟已經從飛速發展到了平穩發展的階段了。生意難做;掙錢很難;房價偏高;貧富兩極分化嚴重;大眾購買力不足;金錢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裡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