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之策
-
2 # 老路書法
說這種話的人,古文化知識淺薄的很。
因為我們建國後所使用的漢語文字都是簡化字。各大旅遊景點和寺院上的牌匾上寫所寫的字都是古代漢文字的原始的寫法。
有時間可以多看看這方面的知識,學習古代文化,也是一種享受。
中國漢語,魅力無窮。
-
3 # 愛穿越的香辣花生哥
從古到今題匾中的錯別字現象很普遍,(也不光是牌匾,古代銅錢中的字也偶然有,康熙通寶中有一批是熙字下面少了一點的,傳說是打葛爾丹時,軍餉不夠,用寺廟的金佛鑄造的,此銅錢含金,為了和以前的辨別,所以少了一點)。並不是題匾書法家們粗心,有的是書體混用,四個字中三個字是一書體,為了突出效果,另一個字用草書的法度寫行書或楷書的樣子。 有的講究意境,如流字,一些書法家書寫時少了最上頭一點,此水無盡頭,源遠流長之意。北京大學的學字下面應是“子”字而寫丁字估計是有園丁之意。 泉城濟南趵突泉的突字少一點,而大明湖的明字多了一點,是說趵突泉的水流到了大明湖,泉水少一點,湖水就多一點,相互連通的意思,真是意境深遠。
-
4 # 八磚學士
所謂古人有“錯別字”,其實是我們拿著今天的標準去要求古人。
我們知道,漢字在起源、發展的過程中經歷了漫長的歲月。雕版時代來臨之前,文字的異體現象非常普遍。所謂異體字,是指漢字通常寫法之外的一種寫法,也稱或體。這種字跟通常寫法相比較,或在形旁上有所不同,或在聲旁上有所不同。舉幾個今天的例子:
①組:杯:盃 跡:跡 敕:勅 唇:唇
②組:捶:搥 桴:枹 褲:袴 韻:韻
這裡①是形旁不同,②是聲旁不同。形旁不同,所表示的意義必然比較接近;聲旁不同,聲韻必相差不遠。異體字我們一般分為異構字和異寫字,以上的例子有不少就是異構字。手寫時代,有時候多一筆少一筆並不影響人們對字形的認同,所以這類又叫做異寫字。
甲骨文、金文、戰國楚簡中的文字異體現象非常普遍,一個字有幾十甚至百十個異體,比如:
甲骨文中的“隹”字
楚簡中的安字
明清刻本中的“歸”字
為了便於使用,古人根據當時的需求,制定了幾次重要的漢字字形規範:
一、秦代用小篆統一六國文字;
二、東漢許慎編纂《說文解字》來確立解釋、書寫字形的權威;
三、唐代顏元孫的《幹祿字書》;
宋代以後,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手寫異體字的機率得到大大降低。而郭忠恕的《佩觹》、宋代張有的《復古編》對當時字形混亂的糾正,都是對統一字形有力的推動。到了清代,文字音韻訓詁之學空前昌明,學者對探求字形標準的熱情空前高漲。政府方面,《康熙字典》在明代《字彙》《正字通》的基礎上編纂而成,影響了漢字文化圈數百年時間,至今還有國家以該書為字形標準。
清末以降,西方印刷技術傳入中國,字模規範化標準程度大大提高。隨著印刷品的空前普及和識字率的提升,再一次提升了漢字的規範化。
今天,計算機時代來臨之後,各國對漢字字形的規範化程度又進一步加深了,這是因為一方面漢字的字形標準被嚴格規定,而我們手寫的機會又不太多,異寫字出現的土壤幾乎不存在了。
今天的書法家偶爾也寫一寫這種“異寫字”,有的是為了幅面的佈局、章法考慮而有意增減或者改筆調整,這個辦法也是有悠久的歷史的;但有的恐怕是故作深沉、無病呻吟。
所以,總結一下就是,漢字在手寫時代是有規範的,但是不能跟今天相提並論,畢竟條件不同,所以留下了一些“異寫字”;今天也有一些書法家繼承了古人為了章法佈局而增減筆畫的傳統。這是題匾中“錯別字”來歷的主要原因。不過,今天有些書法家的確是文化修養不夠,寫假繁體字的情況時有出現。至於不少景區的導遊往往會編一些故事吸引遊客,那種解釋辦法則是要小心的。比如我曾經去參觀西安碑林,其牌匾的碑字上面少一點,導遊就附會是該牌匾是作者林則徐當年在被罷官的條件下所書,失去的一點是丟掉的烏紗帽之象徵。聽到類似的故事,您只需會心一笑即可,畢竟要給人留口飯吃。
回覆列表
我們現在所寫的字,是從甲骨文一直經歷漫長的演變形成的,所以或許古人提的匾中的“錯別字”並非錯別字。
在古代,提匾可以算作較為重要的一件事,象徵著一個地方的地位,所以與其說那是“錯別字”,不如說是代表著一定的含義。
例如揚州大明寺平山堂中的一塊匾——“風流宛在”。這塊匾出自光緒初年劉坤之手,為揚州執政的大文豪歐陽修所作。
其中“流”字少一點,“在”字多一點,心中不免有所困惑,為什麼為大文豪作的匾都有“錯別字”?
Δ歐陽修
其實不然,歐陽修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貶後心態釋然,認為只要一心一意對百姓好就足矣,自己的生活也就變得風流。所以這塊匾的含義是希望歐陽修少點風流,多點實在。
那些被寫錯的“錯別字”,不但具有深刻意義,還對研究文字的演變有巨大幫助。
西安“碑林”,迄今收藏中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名碑最多的寶庫,而它的“碑”字中的“卑”上面卻少了一撇。
說起這個卑,用小篆寫出來上方本是個甲,隨著漢字的演變,又在上面加了一撇;杭州“花港觀魚”,乾隆皇帝下江南所題,魚字下面本應四個點,在碑上確是三點。
是由於象形字下面四個點,並不代表火,而是像魚的尾巴,在一些漢代文獻中,魚下面也有寫成兩點、三點的都存在。
綜上所述,古人在提匾時會比我們考慮的周全,更加嚴謹。不僅會體現文化氛圍的濃厚,更能代表匾中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