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紫光股份有限公司釋出公告稱收到公司董事長趙偉國先生提交的書面辭職報告,趙偉國先生因工作繁忙申請辭去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辭職後,趙偉國先生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 其實業內熟知趙偉國和紫光,就是其在晶片產業的頻繁併購(業內俗稱買買買的紫光模式),為此趙偉國在晶片產業內還獲得了“餓虎”的稱號。 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到目前,紫光系共投資(包括併購)了近20家(不包括後期暫停或終止的)企業,斥資近千億元。其中涉及晶片相關領域的併購或者投資超過13家。其中知名的包括2013年7月耗資17.8億美元對展訊通訊實施私有化併購;2014年1月,9.1億美元收購中概股銳迪科;2015年5月,25億美元併購惠普旗下公司新華三51%股權,這三次併購共耗資51.9億美元。 此後,紫光將併購重心轉向海外市場和企業,但進展並不順利,表現在對於有價值的晶片企業併購幾乎都以失敗告終。 例如2015年7月,擬以230億美元收購美光科技(美光是碩果僅存的美國DRAM晶片廠商,生產智慧手機和其他移動裝置用於儲存資料的NAND快閃記憶體晶片)被否決; 同年9月,紫光集團與全球第二大硬碟生產商西部資料達成協議,由旗下香港全資子公司以38億美元買入美國上市公司西部資料15%股權,欲成為西部資料第一大股東,但該計劃最終流產,無奈之下,紫光集團和西部資料分別出資8058萬美元和7742萬美元成立合資公司—紫光西部資料有限公司; 此外,傳聞中紫光欲對韓國SK海力士和中國臺灣台積電的併購和入股也均被拒絕。 儘管紫光的海外有絕對價值的併購頻頻失利,但其激進的策略和言論卻引發了業內對於其併購真正目的的質疑。
7
回覆列表
  • 1 # 我為科技狂

    有在紫光集團裡工作的人士向媒體表示:趙偉國的職務主要是在紫光集團。趙偉國兼任了紫光集團旗下多家公司的董事長職務。而今,趙偉國為了集中精力、更好地聚焦於紫光集團的戰略性和全域性性工作,方才決定辭去紫光股份的董事長。換言之,趙偉國仍然是紫光集團的董事長,並將繼續擎起民族高科技產業振興的大旗。況且,連趙偉國都趕緊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中發了一則動態,稱自己平日太忙於工作(上市公司程式性工作太多),所以才要辭去紫光股份的董事長,且紫光股份只是紫光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之一。

    媒體就此進一步做了解讀,解讀得其實很正面。第一,過去些年裡,紫光集團收購展訊,收購銳迪科,與英特爾攜手研發產品,與西部資料合資組建紫光西數,收購新華三,投資長江儲存等一系列的動作,基本上體現出了趙偉國在晶片行業中的決心,以及正在逐步地推進從芯到雲的戰略。第二,進入2018年,紫光集團整合展訊和銳迪科已告完畢,長江儲存的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片亦整裝待發。這兩大業務是紫光集團的戰略重心,也進入到了(技術)攻堅的階段。加之,中美兩強之間的貿易戰“山雨欲來風滿樓”,紫光集團在海外收購優質的公司將更加困難重重。所以,趙偉國這次辭去紫光股份的董事長,或許真的是想要把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更多地聚焦於紫光集團的戰略性和全域性性工作,同時為紫光集團旗下的晶片及其相關的業務規劃發展方向,拓展市場,全力以赴迎接後面的一個個市場大考驗。

    幾年前,鴻海精密的董事長郭臺銘曾經接受媒體採訪時直言,“(趙偉國)只不過是一個炒股的投資者”。

    2009年,清華校友出身的趙偉國開始擔任紫光集團的總經理一職。2010年3月,由趙偉國個人控股的健坤投資以2.8億元獲得了紫光集團的35.29%股權。經過一系列的股權運作,2013年5月,紫光集團形成以清華控股持股51%、健坤投資持股49%的格局。之後,趙偉國又出任紫光集團的董事長。2013年6月,趙偉國開始兼任母公司清華控股的高階副Quattroporte,隨之而來的,是趙偉國執掌的一系列且眼花繚亂的併購,紫光集團的資產規模隨之迅速增長。到2015年,紫光集團的資產規模約為1000億元,合併淨資產約為350億元,收入約為500億元。趙偉國向外界稱,紫光集團的資產比過去實現了百倍的擴張。而在此之前,有業者向媒體透露,紫光集團在2009年的資產規模只有13億元左右,淨資產只有2億元,收入只有3億元。

    2013年7月,紫光集團以17.8億美元的價格對展訊通訊實施併購(私有化)。2014年1月,紫光集團又以9.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銳迪科。2015年5月,紫光股份耗費25億美元的巨資接手了惠普旗下的新華三(獲得新華三的51%股權)。紫光集團在快速地佈局了晶片產業以後,紫光集團轉戰晶片的戰略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和支援。比如,在紫光集團完成了上述三起大的收購案之後,國開行等有著國家背景的資金入局紫光集團。2017年3月,大基金攜手國開行拿出了新的合作協議。按照該協議上的內容,在“十三五”期間,國開行意向支援紫光集團融資總量1000億元,大基金擬對紫光集團意向投資不超過500億元,重點支援紫光集團發展與晶片相關的產業。

    2017年最後一個月裡,媒體報道了趙偉國做客央視某期對話節目的訊息。對於紫光集團採用的併購策略,趙偉國在對話現場這樣說道:“對於企業來講,發展是核心,併購在某個特定階段就是一個手段,甚至是必須採取的手段。一個企業家要把你的產業理想和商業現實結合起來,這樣才能照亮企業的未來。我肯定是藉助了資本,藉助這樣一個工具,但我把它用在了我所傾心,併為之付出終生的事業上。如果完全從零開始靠自己研發,你可能永遠落後。因為你本身已經非常落後,好不容易你研發出一個產品,但等你研發出來,那個產品已經落後了,你就只能一直追,一直追,也追不上。”對於紫光集團透過一系列的收購行為並行業中取得了什麼樣的進展?趙偉國在現場講出的原話是:“我們透過三次併購,三次結盟,在兩年時間迅速的完成了在積體電路領域的生態的佈局。三次併購是,併購展訊、銳迪科、新華三;三次結盟是,結盟英特爾、西部資料和惠普。收購展訊,讓我們在晶片設計領域迅速確定了橋頭堡;收購銳迪科,鞏固了展訊在移動晶片的位置,穩坐全球第三,並且為進軍物聯網做準備;而我們收購的新華三是晶片的使用者,是做網路、儲存、雲計算的。我們看到在展訊和新華三之間有共同的地方是儲存晶片。”在趙偉國看來,紫光集團透過一系列的收購案,不僅紫光集團從市場上賺到了錢,提升了自身在行業中的競爭力,還或多或少地造福了華人。至於紫光集團如何造福華人的?趙偉國在場舉了一個例:“我們想象如果在今天的中國,在手機領域,如果展訊、銳迪科是外資控制或者被收購了。今天在中國,每個手機要貴幾百塊錢。”

    數天前,我在平臺上發表過一篇有關展訊的文章。有一位自稱在展訊工作過的網友告訴我:“展訊起死回生的產品早在李力游來之前就完成了,雖然李力遊銷售能力很強,不過其角色只能算是銷售,作為CEO,李力遊是不合格的。在李力遊之前,國內市場還能見到展訊的產品,現在展訊只能混跡亞非拉市場。對比華為的變化,李力遊的水平最多就是合格。當然,趙偉國接手展訊和銳迪科之後,展訊可能還會更差,因為此人的心思根本不在經營上。”

    綜上:趙偉國只是辭去了紫光股份的董事長,但依然是紫光集團的董事長。而趙偉國透過大肆併購進行發展的“紫光模式”好或者不好?這裡不做評價,等時間來給出最終的答案。

  • 2 # 大叔亂彈

    紫光集團越來越像是個套取國家財經支援的公司,展訊等的被收購,結局是慢慢的死亡,就像是一汽收購夏利一樣,紫光的做法將極大阻止的這些本來發展很好的公司的發展,對中國積體電路產業是極大的損失,五年後大家會看到結局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異形》系列,《2001太空漫遊》系列,《三體》系列,起源和歸宿,哪個更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