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冷眼觀世界熱心憂天下
-
2 # 駱駝說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字國瑞。根據明朝御製《朱氏世碑》碑文記載: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在通德鄉。上世以來,服勤農業,後徙居泗州盯眙縣和濠州鍾離鄉。
-
3 # 我愛祖國的碧水藍天
我有點疑問,漢人不忌諱戴白帽子嗎?漢人怎麼是伊斯蘭色目人樣貌?
中原各封建統治者讚美孔子!朱元璋親書《至聖百字贊》號召漢人皈依伊斯蘭教,《大明律》規定,伊斯蘭教色目人禁止族內婚配,必須族外嫁娶,代代相傳,有明二百多年色目人與漢人混血的漢回幾何級爆增,漢回就是今天的回族
-
4 # 太平引路人
朱元璋是安徽鳳陽人,"我本淮右布衣"是朱元璋經常說的話,從小家境貧寒,給地主家放過牛,當過乞丐,做個和尚,是個地地道道的漢人。
-
5 # 子魂魄兮為鬼雄
這種說法令人憤慨,沒有可信度。
首先,肖像
我認為一個人用一個戴著白帽子的朱元璋的肖像作為例子是荒謬的:朱元璋肖像包括正面形象和不同的形象。這些肖像被收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臺北, 中國, 故宮博物館,共有12件。它們都沒有顯示朱元璋戴著一頂白色的帽子,因為許多肖像是黑白的,根本沒有顏色。而這些肖像都是不同的影象,也就是說,古代中國朱元璋伊斯蘭教人的民間肖像不一定戴白色的帽子,但有些人也戴黑色的帽子。
下圖是一張不同的彩色豬腰臉影象,通常在人群中流傳:
下面朱元璋的肖像是《明太祖坐像》,即明代宮廷畫家所畫的圓臉如下:
這幅畫像的服裝是明初皇帝服裝的體現。朱元璋人戴帽子的第一選擇是“義山冠”,這是明朝皇帝、王子、王公和皇室成員第一次用摺疊的黑紗布穿的衣服。由於中國的文化交流力量,北韓和越南都採用中國翼冠作為皇帝的CROWN,而烏沙翼冠則是在明神宗定陵,出土的
他穿著明代皇帝的制服,戴著四個圓領,裡面有一個翻領,露出一個白色翻領和一個右翻領。胸部、背部和肩部繡有金線的四個龍紋。可以說這是一幅絕對真實的明太祖畫像,但它可能會美化朱元璋的外表。但是,你看不到人的特徵色白種人的臉,這就是典型的黃種漢族人的圓臉特徵。
第二,朱元璋對宗教的態度
朱元璋清楚地描述了他的血統。他曾寫《朱氏世德碑》和《皇陵碑》來描述他的祖先的事蹟,其中沒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經歷,也沒有在明朝的任何經典中提到朱元璋的祖先信仰伊斯蘭教,所以朱元璋不可能是回族
此外,在參軍之前,朱元璋是一個典型的佛教信徒。他在黃覺寺做和尚,也是一名旅行和尚。此後,如果起義隊伍成了白蓮教,朱元璋攻下應天后,與有了廣泛的交往,他與道士有了密切的交往,並拜訪了第四十二任。
為了擴大佛教和道教的影響,朱元璋下令校對《大藏經》,即《洪武南藏》,並親自為佛教《心經》作序。然後我為道教經典《道德經》做了筆記,親自寫了兩卷《御注道德經》,並親自寫了《周顛仙人傳》。設立了兩個機構官方,即僧籍部和道籍部,負責全國的佛教和道教事務。
為了穩定統治,朱元璋對元代遺留下來的信奉伊斯蘭教教的色目人採取了綏靖的態度,所以他寫了《至聖百字贊》,以爭取這些色目人服從明朝。然而,朱元璋既沒有設立相應的機構來管理伊斯蘭教,也沒有印刷伊斯蘭教經典。顯然,對伊斯蘭教沒有特別的照顧
第三,習俗
伊斯蘭教禁止吃豬肉,並提倡快速埋葬,這不應該超過三天。葬禮不用棺材,直接用白布包裹。從朱元璋和他的後代來看,他們都吃豬肉,而且他們也在葬禮上跟隨漢族的葬禮,而不是伊斯蘭教的葬禮。從定陵,出土的情況來看,明神宗,明神宗被埋葬在一個有金色王冠和龍袍的棺材裡。此外,陵墓的風格看不出任何伊斯蘭教風格。
-
6 # 寬哥侃歷史
中國學術界歷來認為,朱元璋是漢族人,他建立的明朝是個漢族王朝。回族著名史學家白壽彝先生,在1946年寫成的《中國伊斯蘭史綱要》的一條腳註中,曾提到“父老相傳,明太祖原是回回;建文帝的出走,系赴天方朝覲。又頗有人相信,武宗也信教(指伊斯蘭教)”。(注:白壽彝:《民族宗教論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412頁。)不過,白先生對這種傳說似乎存有疑議,他的諸多有關伊斯蘭教和回族史的論著,從未把明太祖、建文帝和明武宗列為回族人物,他主編的《回族人物誌》,也沒有這三個明朝皇帝的傳記。上世紀90年代,有個回族研究生,給我看過一本繁體字豎排小冊子,書中列舉各種證據,說朱元璋是回族人。這個小冊子來自香港或臺灣(現已記不清是香港還是臺灣),系民間私自編印的,沒有出版社名稱和書號。我粗略翻翻,覺得書中所列證據皆似是而非,沒有一條站得住腳,又是非正式出版物,並沒予以重視。最近讀到《百歲老人周有光答客問》一文,卻意外地發現周老先生說有新的考證“已經證明了”朱元璋不是漢族而是回族人。周老先生是著名的語言學家,去年12月25日,他在中國現代文學館的星期天系列講座中,曾當場回答讀者的提問。在談到中國文化的衰落原因時,他說:
以前很多人辯論,中國文化長期停滯不前是什麼道理,這是一個大問題。現在新的看法提出了新的論證,當中一個論證就是說,遼、金、元、明、清這五代的1000年都是外族打進中原來加以統治的。其中遼、金、元、明、清都是外族,大家都是同意的,明朝是不是外族呢?現在新的考證說明太祖朱元璋不是漢族而是回族,這已經證明了。所以這1000年由外族來統治漢族,沒有辦法發展文化,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歷史原因。(注:《中華讀書報》2005年1月22日第13版《學術週刊》。)
周老先生所說的“新的考證”我未見到,問過幾位明史學界的同仁,也都未曾與聞。不過,既然朱元璋的民族成分涉及到明代是否“由外族來統治漢族”以及中國文化衰落原因等重大問題,我們應有必要加以重視,進行一番認真的考辨。
一曰朱元璋相貌奇特,像是回回。朱元璋的相貌確實比較奇特,從現在的幾幅朱元璋畫像來看,他高額突出,下巴比上額又長出好幾分,再配上高高的顴骨,活像一個橫擺著的立體形的山字。但是古今中外,任何民族都有長相奇特的人,又能說出哪種相貌肯定是哪個民族的人呢?
二曰朱元璋的原本夫人馬皇后姓馬,馬姓是回族的姓。歷史上有不少漢女嫁回男或漢男娶回女而成為回民的,朱元璋娶馬皇后也就成了回民。但是僅憑一個馬姓是無法判定馬皇后是回民的,因為漢族也有馬姓,而且其歷史比回族的馬姓更為久遠,早在回族形成之前的一千幾百年,漢代漢族的馬姓之中就已湧現出馬援、馬融等著名的歷史人物了。
三曰建文帝朱允炆在朱棣統率燕軍攻入南京後出走,是赴天方(麥加)伊斯蘭教聖地朝覲,表明他是回回。但是,朱允炆在南京城破之時,究竟是死於宮中大火,還是逃亡在外,這原是一樁歷史疑案,迄今未有定論。即使是記述他出逃的野史筆記,也多說他是剃髮為僧,浪跡江湖或隱居山林,卻未見有遠赴天方朝覲的記載。《明史·鄭和傳》雖有“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之說,鄭和在第四次下西洋時也的確到過天方。(注:西安《重修清淨禪寺》碑:“永樂十一年(1413年)四月,太監鄭和奉敕差徒西域天方國,道出陝西,求可以通譯國語可佐信使者,乃得本寺掌教哈三焉。”。)但鄭和前後七下西洋到達的地區極廣,包括印度洋沿岸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從東南亞直到非洲東海岸,並非只到過天方一地。就是到過天方,也未見史籍記載他在那裡聽到或見到朱允炆曾到達此地的蹤跡,怎能斷定他出走是至天方朝覲呢?
四曰明武宗朱厚照正德十四年(1519年)南行途中,曾於十二月間在儀真(今江蘇儀徵)下令禁豬,在該縣舉行“丁祀”不供豬頭而供羊頭,表明他是信奉伊斯蘭教、遵守禁食豬肉教規的回回。事實究竟如何呢?他的禁豬令是這樣寫的:
養豕之家,易賣宰殺,固系尋常。但當爵(指朱厚照自封的愫國公)本命(指朱厚照生肖屬豬),既而又姓(指姓朱),雖然字異,實乃音同,況兼食之隨生瘡疾。宜當禁革,如若故違,本犯並連當房家小發遣極邊衛,永遠充軍。(注:李翊:《戒庵老人漫筆》卷4,《禁宰犬豕》。)
朱厚照之所以禁豬,並非是由於他信奉伊斯蘭教、嚴守禁食豬肉的教規,而是因為他屬豬又姓朱。由於禁豬令的實行,當時直隸、山東等地的村市居民被迫宰殺所養的豬,連小豬都埋掉。結果不僅老百姓吃不上豬肉,連祭祀祖先也買不到豬頭上供。朱厚照在儀真舉行“丁祀”,也只得用羊頭替代豬頭來供奉孔老夫子。(注:《明武宗實錄》卷181,正德十四年十二月乙卯。)
其實,朱厚照是不忌食豬肉,也不信奉伊斯蘭教的。有明一代,宮廷的御膳,就從未缺過豬肉。負責置辦御膳的光祿寺,每年所用的牲口數達30100頭,其中應有18900個豬頭。(注:萬曆《明會典》卷116,《祀部 牲口》。)祭祀已經去世的祖先,豬也是必不可缺的供品。如祭祀太廟,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定議,所供祭品需用“豕十九”,至萬曆初年又規定時享用“豕三十一”,祭用“豕三十五”。(注:萬曆《明會典》卷116,《祀部·牲口》。)朱厚照本人並不信奉伊斯蘭教,而是崇信佛教的。他對“佛經、梵語無不通曉”,(注:《明武宗實錄》卷64,正德五年六月壬辰。)曾大興土木建造寺院,寵信重用星吉班丹,羅竹班卓、剌麻竹、三竹舍刺等藏僧,甚至自稱為“大慶法王西覺道圓明自在大定豐盛佛”,命禮部為之鑄造金印,兼給誥命,(注:《明武宗實錄》卷64,正德五年六月庚子。)並以皇帝和大慶法王的雙重名義簽署詔誥敕令。
總之,那個小冊子所列的證據,沒有一條經得起史實檢驗,根本無法證明朱元璋是回族而非漢人。與主張朱元璋不是漢族人而是回民的觀點相反,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朱元璋不是回民而是地地道道的漢族人。
-
7 # 人者仁義也
這種說法十分離譜,而且沒有可信度。
第一,畫像我看一個人居然用一張朱元璋帶白帽子的畫像來舉例子,這十分可笑:朱元璋的畫像包括正像和異像,這些畫像分別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館,總共十二件,裡面沒有一件畫像中朱元璋帶白帽子,因為很多畫像都是黑白畫像,根本沒有顏色。而且這些畫像都是異像,也就是民間流傳的朱元璋畫像。古代中國伊斯蘭教教徒也不一定帶白帽子,也有帶黑帽子的。
下圖是是一個有顏色的豬腰子臉的異像,一般在民間流傳:
身上的服裝為明代皇帝常服常服,身穿四團龍圓領,內穿搭護,露出交領白色護領,右衽。四團龍圖案分別以金絲線繡於前胸,後背,兩肩。可以說是絕對真實的明太祖畫像,但是可能在容貌上美化了朱元璋。但是朱元璋這張臉你絕對看不出中亞色目白種人的特徵,這就是典型中國黃種漢人的圓臉特徵。
第二,朱元璋對待宗教的態度朱元璋對於自己世系有著清楚的描述,他曾經親自撰寫《朱氏世德碑》和《皇陵碑》來描述自己的祖輩事蹟,其中沒有任何信仰伊斯蘭教的經歷,而且明朝的任何典籍也沒有提到朱元璋的先祖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痕跡。所以朱元璋不可能是是回族。
另外,朱元璋在沒有參軍之前,是一個典型的佛教徒,他當過皇覺寺的僧人,做過遊方僧遊歷過四方,此後假如郭子興的起義隊伍,成為白蓮教教徒,在攻下應天之後,朱元璋和道教接觸廣泛,他與道教的道士周顛來往密切,並且拜訪過正一道第42代天師張正常。
為了擴大佛道兩教的影響力,朱元璋下令點校《大藏經》,也就是《洪武南藏》,親自為佛教《心經》做序言。然後又為道教經典《道德經》做注,親自撰寫《御注道德經》兩卷,還親自寫了《周顛仙人傳》。還設定了兩個官方機構僧錄司和道錄司總領全國的佛道兩教的事務。
朱元璋為了穩固統治,對於當時元朝遺留下來的信仰伊斯蘭教的色目人採取安撫態勢,於是撰寫《至聖百字贊》爭取這些色目人對於明王朝的服從。但是朱元璋既沒有設定相應的組織管理伊斯蘭教,也沒有刊印伊斯蘭教經典,很顯然對於伊斯蘭教沒有特殊照顧。
第三,習俗伊斯蘭教禁止吃豬肉,主張速葬,停屍不得超過三天,實行土葬但是不用棺材,直接白布纏裹。從朱元璋和他的後世子孫來看,他們都吃豬肉,在喪禮上也是遵循漢族的喪禮並非是伊斯蘭教的葬禮。而且從明神宗定陵的出土情況來看,明神宗是頭戴金冠,身穿龍袍,用棺槨裝斂下葬的。而且陵墓的風格完全見不到任何伊斯蘭教的風格。
所以朱元璋是典型的漢人而非回人。
-
8 # 介雨安BV
朱元璋是標準的漢人。
市面上流傳的那些醜如外星人,所謂朱元璋“真容”畫像,多是清代偽作。
一些道聽途說的關於明太祖朱元璋是少數民族的傳說,都找不到真正有效證據。
朱元璋的家庭出身歷代都是漢人貧民。而且他在《諭中原檄》明確提出“驅逐胡虜”,胡虜中包括蒙古和色目人。如果他是色目回人,豈不是自己也在被驅逐之列?
此事史書記載明確,無作偽可能。如果不信正史,只信“地攤文學”的說法,那就隨你高興就好。
實際上朱元璋既沒有搞伊斯蘭的政教合一政權,也不支援任何宗教發展。
其子明成祖朱棣,崇通道教真武大帝。
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並大興土木在武當山建立龐大的八宮七十二巖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等道教建築群。使武當山成為道教聖地,真武大帝的信仰達到鼎盛,遍及全國。
在20世紀40年代,吳晗先生考證是大明的名號出自明教。這一觀點隨《倚天屠龍記》的風行,而廣為人知。
但按朱元璋的正統解釋是來自《易傳》。
元朝國號來自《易傳》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
明朝國號來自《易傳》的下一句,“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
意為大明朝乃是接替大元朝的正統王朝。
大明王朝從未製作過官方國旗。
而鄭和下西洋是帶著明成祖朱棣的政治使命,據說是尋找建文帝。雖曾遠至麥加,但跟伊斯蘭諸國無關。
朱元璋部下不僅有回族官員,還有不少蒙古靼官,這是作為大國之主應有的胸襟氣度。
朱元璋是少數民族的說法,都是來自某些民間傳說,找不到任何可靠資料證明。
而今是民族大團結時代,也無須在明太祖的民族成分上,糾結不休。
-
9 # 清風知水
歷史上少數民族皇帝真不怎麼忌諱自己的民族,比如五代中的唐晉漢三朝君主都是沙陀人。李自成起兵時也自稱西夏王室後裔(倒真有可能,不過党項人早就漢化了)。
-
10 # 頭大兒子
民族意識強烈的提問,朱是不是漢人重要嗎? 明建立的口號是什麼?以什麼基礎建立?再怎麼說朱元璋也是開國皇帝,統治億萬漢人
-
11 # 御印公子
朱元璋安徽人,是回族的可能性比較小,並不是所有姓朱姓馬的都是回族,我同學好幾個姓朱的,都是漢族,我同事也姓馬,他就是漢族人,朱元璋馬皇后不一定是回族
-
12 # 馮繼文
朱元璋1328年到1398年濠州人(安徽鳳陽)是漢人出生農民家庭年幼時給地主家放牛,十七歲時安徽北部鬧災荒,有瘟疫,家人都死了,沒辦法去當和尚,沒過多久寺院也沒吃的了,所以就去當兵去了紅巾軍郭子興軍隊,1355年郭子興病死他的部下朱元璋帶領,以後一步步就當了首領,打敗元朝,做皇上
回覆列表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是如假包換的漢人。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太祖高皇帝御容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或稱洪武帝,明朝開國皇帝,原名朱重八,曾改名朱興宗[1],投軍被郭子興取名元璋,字國瑞,生於濠州鍾離縣。廟號“太祖”,諡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統稱“太祖高皇帝”。在位三十一年,因年號洪武也俗稱洪武帝。太祖之後的皇帝除明英宗(二度在位),皆實行一世一元制。
朱元璋出身貧農家庭,幼時貧窮,曾為地主放牛。後因災變,曾一度剃髮出家,四出流浪,化緣為生,25歲(1352年)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政權。先後擊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其他諸侯軍閥,統一南方,後北伐滅元,建立大一統的封建皇朝政權,國號“大明”。
另一個版本的朱元璋畫像,標準“鞋拔子”臉
明太祖在位期間,為其家族能夠長期統治平民用殘酷方法殺害了許多人, 自著大誥三編宣揚部分經過。據臣下劉辰所著國初事蹟他又發明使用多種殘酷殺人方法。
明太祖下令農民歸耕,獎勵墾荒;大興移民屯田和軍屯;組織各地農民興修水利;大力提倡種植桑、麻、棉等經濟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減免賦稅。派人到全國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戶口等等。經過洪武時期的努力,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2]。同時立《大明律》,用嚴刑峻法管理百姓與官僚,禁止百姓自由遷徙,嚴厲打擊官吏的貪汙腐敗,設立錦衣衛等特務機構,整肅顯貴的勢力及他認為對他的朝廷有威脅的人[3]、並廢中書省,由皇帝直領各部,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駕崩後傳位於嫡長孫朱允炆為明惠宗。
明太祖的生活儉樸、工作勤奮,在南京的皇宮內,沒有設立“御花園”,只有“御菜園”,其中種滿蔬菜,使得皇宮自給自足。大封宗籓,令世世皆食歲祿,不授職任事。至明朝中後期,朱元璋子孫人口繁殖至近百萬人。洪武元年令:“凡孝子順孫、義夫節婦、志行卓異者,有司正官舉名,監察御史、按察司體覆,轉達上司,旌表門閭。又令: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貞節牌坊),除免本家差役。”洪武二十六年令:“凡婦人因夫、子得封者,不許再嫁。如不遵守,將所授誥赦追奪,斷罪離異。其有追奪為事官誥赦,具本奏繳內府,會同吏科給事中、中書舍人,於勘合低簿內,附寫為事緣由,眼同燒燬。”明朝婦女守寡盛行。又創立明朝入宮婦女生殉制度。
影視劇中的朱元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