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醉品香茗9527

    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當今史學界對“晚清”這一名詞的主流界定是從鴉片戰爭到清朝滅亡,也就是從1840年到1912年,所以說晚清不是持續了12年而是72年。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中國飽受西方列強的侵略,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了階級矛盾。面臨內憂外患,清政府的統治也一直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但是依然能夠存續72年之久,毫無疑問是由諸多因素導致的,今天我就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地主階級官僚一直努力改革,以維護清王朝的統治。

    1. 地主階級抵抗派。這一群體因其在鴉片戰爭中極力主張抵抗英國的侵略而得名。代表人物有林則徐、魏源。

    (1)林則徐:在鴉片戰爭前,組織人編譯《四洲志》、《華事夷言》等,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為當時的抗英鬥爭提供了參考。在鴉片戰爭期間,積極仿造西方戰艦。

    (2)魏源:在《四洲志》的基礎上變成《海國圖志》,在書中明確而系統地闡述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成為近代中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口號,同時也是對傳統心態的一次挑戰,邁出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第一步。

    林則徐、魏源等人的思想主張雖然沒有形成完整的系統,沒有大規模地實施,但是啟發人們衝破天朝上國觀念的束縛,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技術,以探索強國禦侮之策,推動了洋務運動的興起。

    2. 地主階級洋務派。在鎮壓太平天國和抵抗英法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為代表的漢族地主官僚進一步認識到西方科技的先進。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思想,在維護清王朝的前體現,強調以封建綱常倫理作為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時主張採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從此開始了長達三十年的洋務運動。雖然最終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標誌著“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失敗了,但是我們更應該看到它的積極效果。引進西方國家的近代科技,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促使近代第一批近代企業產生;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經濟勢力的擴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創辦了京師同文管等新式學堂開了近代教育的先河;一定程度上增強了國防力量。總之,洋務運動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出現了為當時所人津津樂道的“同治中興”。繼續延續著清王朝的統治。

    二、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貴族實行改革以實現自我救贖

    《辛丑條約》簽訂後,清政府為了應對國內危機,遏制革命形勢的發展,先後進行了兩次改革。1901年,清政府實行新政,主要內容有:派遣留學生、編練新軍、獎勵實業等,但它沒有使清政府拜託內外困境。隨後清政府決定實行“預備立憲”:1905年派載澤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1911年裁撤軍機處,設責任內閣,但內閣中皇族佔了多數,被成為“皇族內閣”,“預備立憲”被認為是一個騙局。“新政”和“預備立憲”中廢除科舉制、獎勵實業、進行法制改革等客觀上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程序。同時又將清王朝的命運延續了十幾年。

    任何一個王朝的興衰都是由多重因素導致的,本文只是從政治方面一個角度進行了粗淺了論述,希望可以拋磚引玉, 引方家批評指正。

  • 2 # 匹馬夕陽201

    任何王朝制度內部都有一定除錯性,根據當時一些人留下的記錄,正常情況下清王朝還未到氣數已盡的地步,只是一些突發事件加之清王朝自身的折騰加速了朝代的滅亡!有些事情必然性中確實也夾雜不少偶然性!

  • 3 # 楊小貳A

    晚清能持續12年之久與“洋務運動”有著很大的關係

    經過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及太平天國運動的打擊,不僅讓清朝內外交困,也使得清朝的一部分官僚開始認識到西方堅船利炮的威力。為了解除這個內憂外患的局面,實現富國強兵,以維護清朝統治,清朝內部的一部分人則開始學習西方文化及先進的技術,這樣的一部分人被稱為“洋務派”。

    1861年1月11日,愛新覺羅·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籌夷務全域性酌擬章程六條》,推行了一項以富國強兵為主要目標的“洋務運動”。在1861年辛酉政變之後,慈禧太后重用了洋務派,使得洋務派大規模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了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

    “洋務運動”算是晚清最後的“迴光返照”,若是成功了,清朝歷史還將多延續20年。但是,在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海軍的全軍覆沒,則標誌著歷時30餘年的洋務運動徹底破產。

    洋務運動是清政府為謀求封建王朝的富國強兵而掀起的運動,當時,全國各地都在推行“改良運動”,而中國人在本質上是希望可以通過學習西方列強的優勢,從而達到制約列強的目的。雖然,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了,但是,它的成就和影響依然不可小覷。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看待洋務運動呢?

    首先,洋務運動具有其積極的意義;

    第一,洋務運動改變了當時中中國人閉關鎖國的狀態,讓中國人認識到了科技的力量。

    大清政府長時間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裡,還一直對自己的國力抱有幻想,認為自己是天朝上國,對身邊發生的悄然變化渾然不知。雖然,世界格局在變化,但是,卻依然有不少頑固派,堅持“中國文化獨尊”的理論。而洋務派從中國被動挨打之中得到了反思:想從屢受屈辱的狀態裡剝離出來,就要做出改變,“中國因為科技落後,才會被動挨打”。

    其實,洋務運動最重要的貢獻在於:打破了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使得中國人不再一味追求“先賢之道”是唯一的理想,奠定了“科學救國”的基礎。隨著洋務運動的展開,清廷設立了新式學堂,將國外先進的自然科學和工業技術帶到了中國,從而,培養出第一批造船、行業、機器製造方面的人才。同時,也引入了現代醫學人才,讓中國人重新認識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此時,一大批愛國分子在國難當頭之際,積極投身科研事業,為祖國的富強做足了準備。

    第二,洋務運動開啟了新式軍事型別。

    中國近代海軍出現在洋務運動的過程之中,當時,清廷每年給海防撥款四百萬兩白銀,成為了中國近代海軍的里程碑。到了1885年,清廷設立海軍衙門、統領海軍、海防事宜,推進了海軍建設和國防的現代化建設。清軍戰鬥力有所提升,對列強侵略也有了一定防禦能力,從而,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序。

    第三,洋務運動促使人才的廣進和培養。

    此時,清廷開始重視外交,致力培養大批人才。之後,培養了中國第一批外語、外交人才,培養了大批懂得西方科技的工人和技術人員。而且,為當時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條件,比如:詹天佑成為了著名的鐵路工程師,在他的主持下,修建了京張鐵路等。除此之外,洋務運動還翻譯了大量西方的科技著作,此時,在社會上出現了一些科學專欄報道,從而,讓科學知識得以傳播。

    這對一個古老的傳統社會而言,算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了。

    第四,洋務運動給中國人帶來思想上的巨大轉變。

    洋務運動大興軍事,主要困難集中在資金、原料、運輸等問題。於是,清廷允許民間開辦企業用於解決資金來源。在官辦企業的倡導下,隨著洋務運動的深入進行,很多達官顯貴以辦洋務為榮,不再以經商為恥,撼動了中國人幾千年形成的“重農輕商”觀念。

    可以說,洋務運動掀起的富國富民運動,為清廷帶來了新活力,給當時的中國種下了商業的種子。歷史告訴我們,只有農工商齊全,國家才會富強。

    其次,洋務運動也有它的侷限性,這也導致它的最終失敗。

    第一,洋務運動是由清廷主持,本質上是希望維護封建專制統治,所以,不會在根本上改變中國近代的歷史方向。

    第二,洋務運動的企業皆由洋務官僚所把持,而這些企業在嚴重的封建思想下被束縛,使得民族資本主義受到了阻礙。

    第三,洋務運動的改革措施是與中國的傳統義利觀相悖逆。

    中國是農業大國,但是,洋務運動卻在高舉“重商”思想。

    歷史上,重農抑商是國家的基本國策,儘管西方思想打亂了中國獨立發展的軌跡,但是,對於民族發展的慣性而言,中國人還是認為“種地是最重要的”。而這,也妨礙了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發展。

    雖然,洋務運動最終以失敗告終,但是,它卻帶給了人們很多的啟示。只引進西方的科技,不改變中國根本的封建制度,一味追求富強、發達,那必將是緣木求魚,白日做夢罷了。洋務運動的失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人思想的覺醒,但是,也激起了洋務派的內部矛盾,使得不少人脫離了洋務派的陣營,走上了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大營。比如代表人物:薛福成、鄭觀應、馬建忠等人。

    縱觀中國近代歷史的程序,隨著洋務運動的發展,它把當時的中國帶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參考資料:

    【《“洋務運動”》、《洋務運動與中國早期現代化問題研究》】

  • 4 # 迷你虎王思前論後

    實際上以晚清後一百年輸掉的對外戰爭,除了庚子賠款的那一次,都不算動搖了國本。只是邪教一起,洪秀全帶著太平軍把江南最富庶的省份打了個稀爛,沒有稅收還要興兵反叛,必然國內貿易禁絕國庫空虛。

    然而最直接的影響是南方打沒了將近一個億的人口,造成了赤地千里的局面,清王朝至此元氣大傷。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如果長三角地區在對外戰爭中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麼必將有一國付出滅火的代價,地球上這一代的人類文明是否還存在也未可知!

    當年歐洲列強也是看到了這場戰爭的破壞,才覺得東方這個巨國已經是在苟延殘喘,更起了掠奪之心,否則多了一個這樣體量同等技術的對手,歐洲沒有國家能對付得了。他們一百多年前就知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的人怎麼吃油炸辣椒烤的東西都不上火,反而有的人就上火?